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多布旦
[导读] 教学的有效性要求老师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有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感觉困难重重,无从下手,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对此,老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融入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高中数学与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要求老师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高中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学习难度偏高,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以及压力,因此有效性教学非常有必要,数学老师需要关注各种创造性教学策略的践行要求,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保证学生能够掌握高中数学学习的核心技巧及要求。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数学是高中教育教学阶段中的重难点学科,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复杂,理解难度较高,实质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除了与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存在难度有一定的联系之外,还在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和传统。另外,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一部分老师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上,以题海战术为依据,要求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极为浅显,课堂教学效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高中数学老师需要以有效性教学为依据,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分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保障这一学科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改变教学方法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难度偏高,两者之间的联系较少、跨度较大,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数学学习之后感觉无从下手。为了避免这一不足,老师需要注重层次化的教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中产生更多的学习自信心。首先,老师需要注重语言的通俗性以及易懂性,了解深层次内容的过渡要求,尽量避免学生出现消极应对的情绪。其次,教学方法的分析以及研究最为关键,在初期教学阶段中,老师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比较重要,比如在学习几何的相关性以及具体概念时,老师可以先以3D模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为出发点,然后引导学生主动回忆初中之中的平面二维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之中适当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对老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二)转变师生角色
        在素质教育不断落实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人翁意识,老师需要注重师生学习的互换,不再以简单的满堂灌以及一刀切为着眼点,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以及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有效课堂,保障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以老师为主导,老师采取黑板板书的形式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演算步骤的推导落实相关的教育教学任务,无视学生的主动分析以及思维发散,因此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容乐观,学生非常的被动及消极。对此,老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角,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推算,思考数学学习的过程,从而了解相应的知识点,进而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另外,老师需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针对学生所遇到的卡点以及困难之处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点拨以及启发,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学习自信心,进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自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数学学习任务。
        (三)践行因材施教教学理念
        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天赋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之上所产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差异较大。为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保障教育教学的公平性,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总体提升,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难度的适当调整来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以此来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和沟通,实现个人数据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稳定提升。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掌握其中的概念以及应用技巧,相比之下,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足。对此,老师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鼓励学生在数形结合的分析之中了解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更好的跟上老师的步伐。
        四、结语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关注师生角色的互换,积极反思教育教学理念,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构建高效课堂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应用,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及认知。
        参考文献
        [1]王丽娜.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唐孝菊. 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