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校长角色定位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阿不都克力木·艾尔肯
[导读] 本文对中学校长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教学质量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对中学校长的教学质量管理起到提供一定参考。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整体背景下,校长作为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决策者与教学改革措施的推行者,其工作责任逐渐发生了变化,而要想使中学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校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任务的明确则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对中学校长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教学质量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对中学校长的教学质量管理起到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学;教学质量管理;校长

引言:中学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需要代表政府承担管理学校的全部责任,无论是教学工作的改革,还是教研工作的推进,都需要由校长负责,并根据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方针迅速做出反应。由此可见,中学校长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承担非常着重要的职责,而对于中学校长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角色定位的分析,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中学校长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一)教研工作参与者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很多新兴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需要经过相关教研工作的分析,才能够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来,但由于当前中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学校内部教研工作氛围又比较差,因此很多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教研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比较有限,这对于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显然是十分不利的。面对这一情况,中学校长必须要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扮演好教研工作参与者的角色,带头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并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对教研工作进行指导,这样既可以激发教师对教研工作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学校教研所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作出调整与应对[1]。
(二)课程改革引导者
        新课程改革为中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指导,但也同样对各学科教师及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无法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理念与要求,那么其对于课程改革措施的执行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并使学科教学质量受到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中学校长还需明确自身作为课程改革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定位,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了解与深入认知,准确把握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根本要求,并对未来学校教学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与工作方向做出明确指示,这样才能够对各学科教师做出正确引导,避免教学改革措施的执行偏差。
(三)课程改革组织者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学工作的影响非常之大,必须要通过学校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及各类资源的统筹调配,才能够有效展开。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自然就需要中学校长主动承担起课程改革组织者的角色责任,围绕新课改要求对改革工作任务加以细化,同时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将各部门及各岗位教职员工的教学改革工作责任明确下来,使其能够按部就班的完成课程改革工作任务,实现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另外,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及学生家长等各方的支持,因此中学校长作为课程改革组织者,还要做好与校外各方间的沟通协调,这样才能够使新课程改革变得更加顺利[2]。


(四)教师团队管理者
        教师职业素养与学校教学质量直接相关,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学习能力及教研能力,其教学水平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并为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支持。这要求中学校长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应扮演好教师团队管理者的角色,从教师选聘、日常教学工作、职称评选等多方面入手,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进行把关,并严格落实相关奖惩激励措施,这样才能够促使教师主动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自觉约束自身工作行为。另外,作为教学团队的管理者,校长还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培训教育活动的机会,使其能够尽快满足新课改对教师职业素养及教学质量的要求[3]。
(五)全校师生服务者
        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必须要依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但由于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中经常会受到各类生活问题的影响,往往很难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或学习中,因此很多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往往并不能够达到预期。面对这一问题,中学校长则需要面向全校师生扮演服务者的角色,主动了解教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并主动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这样教师不会再受到住房、就医、奖金、职称等方面问题的影响,学生也能够以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展开学习,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自然就会迅速得到提升。
二、中学校长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工作分担问题
        中学校长虽然需要负责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团队管理、教学改革引导等多项工作,但却并不意味着需要在所有工作中都亲力亲为,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单纯依靠个人工作能力是很难达成工作目标的。因此,中学校长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还需充分考虑到工作分担问题,基于自身在各项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来进行工作责任划分,在自身负责指导、决策等主要工作及其他必要工作的同时,将其余更为细致的工作分配给其他教职员工,为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
(二)制度保障问题
        中学校长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工作要求也相对复杂,要想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有序展开与落实,必须要依靠明确的工作制度进行规范与指导。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中学校长必须要对制度保障问题提起重视,正确认识到制度规范对工作执行、新课改推进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教研、教学、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制定合理、细化、清晰的工作制度,并将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下去,以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效率,实现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推进。
结束语:总而言之,中学校长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课程改革引导者、课程改革组织者、教研工作参与者、全校师生服务者、教学团队管理者等多重角色定位,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制度保障问题及工作分担问题加以注意,这样才能够使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声智.校长应该怎样做教育教学质量分析[J].教书育人,2019(14):51-52.
[2]王丽艳.略议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校长的责任与使命[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35+43.
[3]盛云生.中小学教学校长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承载[J].江苏教育,2017(90):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