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4期   作者:张国琼
[导读] 对中医综合疗法在慢性心衰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
张国琼
(富源县中医医院;云南曲靖655500)
摘要:目的:对中医综合疗法在慢性心衰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慢性心衰传统治疗方法,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6%,显著高于对照组82%的治疗有效率,且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结合传统治疗方法,在慢性心衰疾病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优良的效果,降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愈率,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慢性心衰;临床疗效
慢性心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常引起患者心脏功能衰退,诱发心脏功能病变,出现心排血量不足,心室充盈、组织血流量降低、肺循环和体循环静脉发生淤血阻塞等症状,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1-2]。为此,本文以我院接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索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100例慢性心衰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均达到纽约心脏协会(NYHA)及美国心脏协会 (AHA)修订的心力衰竭标准II级或II级以上。同时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西医的慢性心衰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心功能达到II级或II级以上,冠心病患者3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7例,心肌病患者19例。排除标准:排除患有肝肾等功能性疾病而诱发的心脏衰竭患者;排除患有脑、肺、肝等合并患者,或患有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排除患有精神性疾病,或不愿签署治疗知情书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44-72岁,平均年龄为(53±3.4)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介于45-71岁,平均年龄为(53±3.7)岁。两组患者在基础性心脏病数量、年龄、性别、BNP指标、心功能分级、心衰类型等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慢性心衰患者传统常规标准治疗,包括琥珀酸美托洛尔、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螺内酯片等传统用药,用药疗程为1周/疗程,且根据患者病症发展尊医调整用药量。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综合疗法。主要包括①中医汤剂口服治疗:在李可老中医关于治疗慢性心衰中破格救心汤配方基础上,我院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选取温阳益气和化淤利水性质的中药配方,具体包括:炙黄芪40g,泽泻29g,法半夏21g,党参31g,制附子60g,干姜60g,白术32g,葶苈子28g,丹参19g,桃仁22g,桂枝32g,茯苓32g,红花20g,炙甘草15g;②中医穴位贴敷辅助治疗:选取患者关元穴、足三里穴、气海穴、内关与肾俞穴等穴位,给予中医贴敷辅助治疗,帮助患者壮阳补肾和健脾益气;③中医辅助锻炼:针对慢性心衰患者活动受限,心脏功能不全等症状,指导患者卧床吐纳呼吸,帮助患者提高心肺功能;针对下床锻炼情况,授予患者五禽戏锻炼方法,指导患者每天锻炼三十分钟,适度控制运动量,避免增加心脏负荷。根据西医标准治疗疗程,按照每周一个疗程给予患者中医综合疗法治疗。
1.3 疗效评价
   本次研究标准依据NYHA分级方法及六分钟步行试验,将患者心功能分级为显效、有效、无效以及加重四个等级,其中显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心衰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提高到II级以上;有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心衰症状略有缓解,心功能提高到I级以上,但未达到II级;无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心衰症状未得到缓解,心功能未到到I级;加重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心衰症状加重,心功能恶化。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以百分比(%)表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借助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测。其中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后,显效2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加重患者0例,总治疗有效率达到96%;相比于对照组82%的治疗有效率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对中医治疗技术认知的不断提高,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在治疗心脏系统疾病方面逐渐展示出其优势[3-4]。中医综合疗法作为治疗慢性心衰疾病的一个重要临床实践,其结合中医汤药、中医穴位贴敷以及以五禽戏为代表的中医辅助训练等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5]。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医综合疗法在慢性心衰治疗实践中,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标准治疗方案,患者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后,患者射血分数和每博量等心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性改善。由此可见,中医综合疗法在提高患者心脏功能,减轻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慢性心衰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系统疾病,其中医临床表现为心血不足,代谢紊乱,血瘀成肿,气虚阳衰等症状。中医综合疗法中的中医汤药具有温阳益气和化淤利水的效果,而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则起到壮阳补肾和健脾益气的作用。在中医锻炼方法,传授患者呼吸吐纳方法以及心肺功能恢复性训练,则能起到综合提高患者心脏功能的效果,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在慢性心衰临床治疗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中医综合疗法。
参考文献
[1]杨志波,李代珊,王明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8):173-174.
[2]翁惠园,宋阳.自拟温阳利水通络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NT-proBNP、心肌纤维化指标、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2):2182-2184.  
[3]叶汝萍,胡镜清,杨燕, 等.中医药在慢性心衰康复中的应用现状[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4):868-872.  
[4]胡琼文,白贺霞,边文贵.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8,36(5):80-83.
[5]孙丽丽,张哲.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214-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