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情景融入地理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地理观察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探求地理事物的兴趣,提升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 学科素养 生活情景 地理实践力
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融入生活情景的必要性
随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人地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核心素养中无论是培养学生哪个方面的能力,其实都是与生活情景密不可分的。但在实际地理课堂中,教学与生活实际往往是脱节的,学生很少能将现实生活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原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落实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关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强调了地理课要围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于复杂的地理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值得每位地理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生活情景融入地理教学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现实生活场景作为情景创设的基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地理观察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探求地理事物的兴趣,提升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教学效率。
教学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更重要的是学生慢慢学会用地理眼光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渗透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思维,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人地协调观。
二、中学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手段
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地理实践力:
(1)行走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行走方式展开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在真情实景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激发起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通过研学旅行这种行走课堂的形式即能在行走中学习地理知识,比如:研学的线路设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沿线地形、地貌、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土壤、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等地理知识的学习,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即能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又能培养学生实地观察、寻求实证,提出问题、得出结论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
(2)第二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在学校第二课堂中通过乡土地理、地理兴趣小组建设、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参与这种活动,可以直接感知周围的地理环境,能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地获取各种地理信息,既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是中学地理始终贯穿的主线。主要揭示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当今世界主要面临的人口、资源、粮食、环境和发展问题,人类社会要更好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感知发现身边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比如,春季的沙尘天气、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城市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水资源的浪费等。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带来影响、解决措施等。即能让学生将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实现学以致用。又能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的人地观,使人地关系走向和谐。
3、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或视角)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与能力。是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对不同尺度区域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对区域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展开的。比如:一个区域的认知,我们用最简洁的问题提出,“在哪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区域开发观念。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乡土地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提升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树立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怀。
4、综合思维:指人们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与能力。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都作为自然环境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其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同时,各地域自然环境又会对当地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带来影响和制约。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世界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各要素之间综合作用的产物。要求学生牢牢抓住地理学科整体性,运用综合的视角看待地理问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揭示了一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比如,通过学生切身感受我们生活地的民居风格(土坯平顶房)、饮食习惯(肉食、馕饼)、民族服饰、当地特产(香梨、杏子)、梨花开要播种的谚语等方面揭示了当地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甚至会导致思想观念不同(陈旧保守)、为人处事不同(豪爽仗义)、文化性格不同(能歌善舞)等。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即能激发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认知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分析、处理、认知地理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
【3】《中学学科核心素养通典-地理篇》
地址:新疆巴州第二中学石油分校 联系人:王春江
邮编:841000 电话:1899962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