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炭开采属于危险性较大的一个行业。在煤矿透水、瓦斯爆炸、塌方等事故中,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的意义非同寻常.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实现煤矿巷道内远距离移动目标智能化识别与定位.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煤矿物联网应用领域已经延伸到各个方面,煤矿物联网信息处理;矿用安全生产过程管控;灾害预警;煤炭生产过程全程管控;煤炭地质状况勘探、设计、建井施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目前,物联网已在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初步应用,当前已在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事故调查等工作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数字化;人员定位;监控;
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数字煤矿的概念和技术架构的基本情况,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地下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包括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煤矿生产。
一、物联网对矿井环境的实时安全监控
实时监控系统里的封闭墙在线监测系统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随着各个煤矿高强度的采掘作业,越来越多的采场不断的被打开,采空区也随之逐渐增多,再加上很多矿井为前进式开采,所开采的煤层均具有自然发火性,所以矿井采空区防火灭火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为综合治理好采空区内自然发火现象,矿井在封闭墙上均留有观察孔,装有U型压差计。通过人工观察压差变化,以及取样化验,来测定采空区内部气体状况,从而制定与之相配套的采空区防灭火措施。人工现场观测封闭墙的时候,采空区内气体涌出一直是一个重大的危险源,封闭墙若有破损就会在四周积聚大量高浓瓦斯、CO以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稍有不慎就会危及职工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人身财产损失。采用封闭墙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封闭墙内外温度、压力、CO与CH4浓度变化等情况,这是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的一部分。井下各种设备采集各种有效数据传送到地面中心站,地面机房中心站接收从井下传来的数据,然后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井下人员携带安装有人员定位无线射频识别卡的设备进行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携带矿用设备下井的人员进行实时目标定位和无线通讯,做到对井下人员的全面跟踪、定位,做到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监控,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井下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物联网在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煤矿的安全生产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如何实现人员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研究方向。建立可靠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煤矿实现高效安全的生产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1.系统各部分简述。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分站能实现与动态目标识别器的通讯,能够实时的获取到井下人员的相关存储数据,并且可以与监控主机通讯。双向读卡器用于与标识卡实现无线通信,接收标识卡发出的人员编码数据,并且将地面主机发出的信息进行转发。双向人员定位标识卡:为在井下工作的人员提供识别身份的编码(识别卡号),做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监控。KJJ46接口:采用RS485通信协议,适合远距离通信,对井口上下远距离高效通信质量能够保证。监控中心站:能实现对系统整体设备及井下人员的数据监控管理、分站实时数据通讯、对相关数据的解析分析、网络通讯实时处理。以下是四星航空插头(蓝、黑),作用是在分站和主机以及分站和分站之间的通讯线路的连接、主通讯电缆和接口之间的连接。如图1、2所示。
图1图2
.png)
灰色串口的作用是用于连接接口和监控主机。如图3所示。
图3
2.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有:读卡器和无线射频识别卡、监测分站、传输接口、监控主机、服务器、系统软件、远程终端、网络接口、以及其他输出设备、UPS电源等组成,如图4所示。
图4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基本构成
(1)井下人员位置监控功能,显示当前和历史时刻井下工作总人员;某指定区域的人员,对指定人员进行标示和跟踪。(2)入井人员考勤功能,全被动考勤最大限度地避免考勤作弊和因考勤造成的人员拥挤。自动生成入井人员的每次的出入井时间和井下停留时间,指定时间段生成考勤统计报表,提供工资软件考勤数据接口。并与贵矿使用的矿灯信息管理系统兼容,实现考勤数据资源共享。(3)双向通讯功能,通过上层管理软件可以对井下员工卡进行点名呼叫(向指定的员工卡发送警告信号:KJ81A系统可以声音、数码管显示的方式向井下人员发出寻呼、提示、告警与紧急撤离等10种信号)和广播呼叫(向所有的员工卡发送警告信号),同时矿工可以使用员工卡主动向井上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息,信息通过上层管理软件显示和报警。此功能使得地上与地下的联系更加的直接和方便。对井下人员进行分级别的呼叫和警示功能。系统提供对指定个人或群组进行不同级别的紧急呼叫和警示操作,并受到严格的权限和安全控制。10种信号内容自由设定,例如:(a)全体人员撤离;(b)人员向大巷撤离;(c)请向调度室回电话。(4)井下移动车厢和电机车的定位监控,方便对机车和车厢进行调度。(5)设置井下限制区域,对井下基站覆盖区域设置限制区域。(6)图形设置功能,系统提供井下巷道和设备分布管理绘制和修改功能,可以对井下巷道和设备进行各种修改操作。(7)强大的图形显示功能,采用MapX技术,系统支持二维矢量巷道图,可以对系统绘制电子地图可以进行无损放大,并在图形上直观显示人员的分布和运动情况。可以导入CAD图形。(8)设备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的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提供查询、打印功能;(9)自监视功能,容错功能,实时多任务功能,对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显示等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对系统运行软件自监视,并提供可选声音提示报警功能。(10)门禁和报警功能,对进入限制区域的员工,可以同时在员工卡和上位机进行声光警示。可以对指定人员指定路线和时间,对指定人员的到达的位置和停留时间进行监控和报警。(11)实时救援指导功能,可通过上位软件实时查看各区域人员位置及危险发生的区域,通过全程覆盖的网络实时通知相应区域人员撤离;(12)查询、报表和打印功能:系统具备完备的查询和报表以及召唤功能,符合AQ 6210-2007中第5部分对查询、报表和打印的要求。(13)系统信息设置功能:在系统权限控制下,可以对系统的设备、人员和系统参数进行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操作。同时对数据的操作被自动记录系统日志,便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系统的安全。(14)网络功能,系统采用B/S结构软件完成数据的查询和输出各种报表,导出数据。结合完整的权限管理,即可保证信息的网络查询又能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同时矿领导在局域网内可以随时检查井下人员工作情况,并实时向区、市煤炭管理部门传送各矿井下人员信息。在当前煤矿生产中,物联网技术已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指挥、监督、协调等作用,同时也为各级部门提供了实施、决策和改进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之,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企业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在现阶段的煤矿生产中,物联网技术已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指挥、监督、协调等作用,同时也为各级部门提供了实施、决策和改进的重要参考依据。物联网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为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井下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智慧.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矿山体系研究.2018.
[2]王继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生产安全信息化系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