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许钰青
[导读] 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原先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新课改的要求我们现在的教育,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对语文核心素养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一线教师不仅仅有教书的任务,更有育人的责任。培养小学生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莫大的帮助。语文素养能够帮助小学生陶冶情操、提升赏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情趣,提升写作能力等。但是我们要清楚,语文素养不是数学公式,不可能简简单单就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不断改进和磨练自己的教学方式,更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并将语文素养培养的策略贯穿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的核心内涵
        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涉及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并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专家学者们的看法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学生在学习语文上表现出的四个方面: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人文素养。以上四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学力,符合新课标中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习语文后掌握的终生发展能力和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学力、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表现在基础性和综合性上。其中基础性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比如字、词、句、语言、修辞、逻辑等知识积累和文化知识积累,进而对学生的人文底蕴以及科学精神进行培养。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工具,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综合性建立在基础性之上,是指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综合语文素养的掌握,比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倾听和交流、具有审美意识等,进而通过语文学习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学校和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无论让学生掌握何种能力,学校是平台、教师是关键。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也不例外,只有学校和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统一的思想,教师才能有施展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水平的机会,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实实在在的落实到日常的课堂中,学生才能真正受益,由此带来的教育良处才有所显现,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会得到显著的加强。
        (二)在准备阶段培养学生素养
        在课程前准备阶段,语言教师在课程计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理解。写教案的时候要注重问题的设定,在上课前预习阶段把这些问题扔给学生,让小学生一个人读课文,发散自己的思想,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独立思考,根据相关问题阅读文章,培养其文化素养。


        (三)培养思维素养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同样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有笑声、有讨论。小学生处于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品味语言,形成自己的判断力,然后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创设情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制造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自己面对不同情境时会怎样处理。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和适当的引导实现。比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正常情况下学生都知道称重要用秤,在初次阅读课文后,学生对曹冲利用小船称象不能理解,所以教师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四)通过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学习目的就是要掌握知识。语文学科是汉字学习和文学学习的结合,想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所提升,就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素养最为基础的的知识核心就是小学语文教授的知识点,简单的说就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运用,还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首先自己要对一个学年或多个学年的语文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做到在知识点中如鱼得水,融会贯通,要了解知识点相关的联系,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将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系统全面牢固的掌握小学语文学科中的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巩固原先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对以往知识点记忆的更加牢固。也可以拿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引出新的知识,让新旧知识自然衔接,减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压力。
        (五)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材经过多次修订,与初版本相比,新版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应充分发掘教学时教材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最终促进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有趣的是,语言知识无处不在,教师在实施语言教育的时候不能只限于课程,要把教育扩展到生活,要把学生引导到图书馆、区域文化活动中心等,好好利用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语言资源。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老师鼓励学生和同学、家长一起出去郊游,然后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情况写一篇短游记,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丰富教学手段,激活学生思维,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晓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02):26.
[2]徐银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困境及培养路径[J].文学教育(下),2018(08):32-33.
[3]朱小培.浅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0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