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张月红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张月红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体系中的基础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对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体系中的基础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对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小学生却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内容就是简单无趣、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集合体,学习主动性不强。基于此,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真实需求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制定了不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愿意接触数学并用数学思维去生活,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使小学数学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辅以教师创新型教学方式,必使小学数学更富有乐趣,学生更有收获。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策略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在新时代大背景环境下,许多新思想、新科技充斥着学生的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首先,新课标要求教师努力优化教学方法,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交叉或互相配合,力求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时,以学生智力为出发点,分层次教学,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完美融合。其次,开发学生情感、意志、习惯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争取让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形成新的智力活动,便于小学儿童获得所学知识的真实数学情景,使小学生不断获得解决问题和探究概念的途径和机会。
2、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初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乒乓球式的教学方式,即师问生答模式。在一定意义上,这样的教学形式缺乏互动性,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一些较难知识点的讲解上,教师虽然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但却不能完全结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学法上的指导,导致小学生无法真正体会数学的意义,无法用数学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加之由于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师只能通过黑板及一些简单的教具进行数学教学,对于抽象思维还没有成熟的小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手段根本无法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的教学,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等相关教学设备,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才会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概念,进而理解这部分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2.2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固定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却极其重要。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编制的,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小学教师在循环往复的教学中,对教材知识熟记于心,便往往进行经验教学,不能对相关知识进行辐射、发散,使学生无法接触较宽知识面,学生也只能学到固定模式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知识的学习,部分教师仅让学生记住相关单位间的换算,却没有将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从而失去数学学习兴趣。


2.3重结论忽视能力培养过程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数学能力的培养。认为只要学生会解题、算题、考试得高分,学生就学会了,教师就完成了教学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只学会了加减乘除计算公式等死记硬背的本领和应付考试的本领,而探究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却得不到发展和提高,学生成为了考试工具。
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3.1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性
        教学方法创新是新课改中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就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搭建思考平台,提供思考时间,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抛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问题,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学生对获得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学习积极性也相应提高。
3.2优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进相关绘本素材辅助学生学习。例如,对于发散性较强的问题,教师通过借助生动、直观的故事和画面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这样不仅可以使枯燥的数学内容趣味化,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3关注学生主体体验、提供实践探究机会
        理论学习离不开实践验证。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抽象的概念、公式时,要尽可能将其转变成清晰明确的流程或具体可感的事物,提供验证理论知识的各种实践探究机会,以便加深学生知识印象和学习获得感。例如,《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讲解,同时还要提供实践所需材料,制作相关模型,并通过折叠、裁剪等得出相应结论,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推动其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世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联系教学实际,不断实验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朱颖俊.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20,(2):92.
[2]宋永红.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学周刊,2020,2(5):4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5.041.
[3]刘欣.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解析[J].读与写,2019,16(34):157.
[4]肖莉婷.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