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气环境监测指的是运用技术手段对特定环境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从而实现了解特定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在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时,采样点的布设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所以对于大气环境监测人员来说,必须要合理的完成采样点的布设,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不断的优化,最大限度的确保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可以真实的反映周边大气环境质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优化措施
引言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大气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生活质量开始不断的收到影响,为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了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要做好大气污染改善的工作。而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是我们做好大气污染的关键工作之一,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能够给我们提供大气质量情况,有利于保障当前的环境质量。
1环境空气监测的意义
环境空气监测工作主要针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观察、分析,测定污染物的变化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以便于掌握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规律,因此,环境空气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其主要的工作流程包括:对大气环境进行采样、测试、分析,将所得出的精确化结果,应用于大气环境监管和优化。通过开展环境空气监测工作,对一个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连续性监测,既可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也可将监测结果公布,进而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认知程度,由此可见,环境空气监测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原则
2.1代表性原则
如果大气环境监测时出现无效的布点,监测所得到的数据未能反映区域内真实情况,则会导致监测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损失。针对大气环境监测来说,监测点位的布设应具有代表性。在监测点位处于上风向时,可以减少监测点,在下风向时则可以依据污染监测等级适当增加点位。
2.2全面性原则
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点在不同污染程度区域内的布设特点,并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或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进行分析,找出该区域的基本特征,以保证选择监测点位具有全面性。
2.3合理性原则
在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时,监测人员对于采样点的布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确保各个监测点的布设更加合理、科学,合理设置采样点的布设高度,保证采样点的监测结果可以如实的反应被测大气环境质量。
3大气检测布点的方法分析
3.1功能区布点方法
功能区布点方法主要是在大气环境监检测初期所使用的布点方法,而功能区主要是指城市的教育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区域。而在城市中,工业区对于大气污染最为严重,所以在进行功能区检测布点的时候,要增加工业区的监测点,确保工业区的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全面。此外在进行大气检测布点设置的过程中,要确保监测点的位置能够科学有效,同时还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相关的突发性状况。
3.2扇形布点方法
在进行大气监测的时候,针对一些比较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区域我们可以采用扇形布点方法。由于区域具有明显的扇形特征,所以我们可以将采样点设置在扇形平面的弧线位置上,由于弧线的每个位置所覆盖的区域不同,所以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位置分析。我们会在弧线上设置3个采样点,顶点同其他相邻的像个点要保持在10°至20°之间的角度。
3.3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指的是对监测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在网络交点位置设置采样点,从而完成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在应用网格布点法时,监测人员要提前对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做出评判,方可提升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效果。对于网格布点法来说,其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监测结果的真实性有待提升,同时成本也较高。
3.4同心圆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适用于平原区域较多的污染源。在确定同心圆污染源时,对于圆的半径和轴线应合理设置。布设点位选择同心圆与轴线交点,可以提高点位布设的均匀性,在监测区域较大时效果较好。
4大气检测布点的优化策略
4.1监测点设置高度位置的优化
由于大气污染中存在着一些可悬浮颗粒,由于颗粒的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就会导致这些颗粒在大气中的高度也有所不同,所以这就导致了,同一区域上的不同高度的位置的空气污染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我们进行检测布点的过程中,要做好不同高度监测区域的划分,如在一些人口稠密或是工业区域的地方,可以将检查布点设置高一些。而一些人口稀少或者比较偏远地区,可以将检测布点设置低一些,同时在进行监测点设置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充分考虑好相应区域的污染情况、污染源的分布状况等因素,同时还应该将检测数据结合相应的区域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4.2避开污染源
在布设大气环境监测采样点时,监测人员所布设的采样点需要尽量远离污染源,有利于监测结果更加趋于真实性。在以往采样点布设工作中,监测人员不注重对污染源进行分析,导致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后续数据分析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因此,为了使监测结果更具代表性,监测人员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外,还应努力学习国外先进采样点布设经验,确保采样点的布设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数据误差。
4.3避开障碍物
大气环境监测中障碍物对数据也产生一定影响。在监测点布设时,首选需要调查区域周围环境,掌握障碍物的位置及分布,并考虑障碍物与污染源间的关系,避免障碍物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城市大气环境监测,可以增加监测点,对污染物质的历史排放情况进行了解,保证监测点符合实际,并能及时发现区域内环境污染。对于农村地区来说,由于地域较大,污染源分散,该方式则不适用。
4.4积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健全监测体系
环境保护工程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因为我国在此方面的起步比较晚,所以国家近年来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支持。首先,政府应该加大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保护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各个部门以及企业等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才能够促使其进一步实现技术方面的创新。另外,作为企业,需要加强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健全监测体系,既可以有效保证工作效率,又能够提升工作质量水平,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与损失。
结束语
针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应该要做好相关环境污染的控制以及治理。如大气污染问题,做好大气监测的工作能够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大气监测布点的优化,就要选择好相关监测布点的方法,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避开周围的障碍物。还应该根据大气污染的情况,在不同的高度上安置检测点,从而使大气监测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唐利军.环境监测大气的布点方法和意义思考[J].决策探索(中),2019(11):81.
[2]莫灿辉.季节因素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影响初探[J].科学技术创新,2019(25):34-35.
[3]岳小龙,李小超.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与布点方法[J].节能,2019,38(07):86-87.
[4]王伟.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布点浅析[J].农家参谋,2018(21):192.
[5]乔颖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化布点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0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