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郑加兵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3期   作者:郑加兵
[导读] 目前,灌注桩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
        摘要:目前,灌注桩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工艺,再解决传统施工工艺常见问题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施工的效率。另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的是,工艺变化也会带来具体施工的变化。因此技术人员应该对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能够掌握该技术的应用特点以及施工要求,从而能够为进一步优化该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此,本文则通过分析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需求,对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为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建筑工程;应用
        想要在施工过程中真正运用好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就需要先了解其特点以及相应的优势,随后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工艺技术流程进行分析。一般来说,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工艺包括注浆管制作与安装、压水试验施工、注浆管的安装与下方、灌注桩注浆工艺等部分。明确每一个施工环节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质量控制举措,这样才能让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基本概述及优势分析
        (一)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基本概述
        传统的施工工艺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桩基沉渣、泥皮等问题。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这些问,并且建筑桩基结构的应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整体工程的质量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对于大规模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并简化施工流程,避免施工问题的发生。

图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工艺示意图
        (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优势
        通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灌浆柱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优势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第一,该技术适用的土地环境相对广泛,并且在泥浆护炉钻孔、建筑挖空灌浆注桩等情况下都能保证较好的施工效果以及施工质量。这也是该技术广泛应用在实际施工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施工工艺所带来的桩基沉渣以及泥皮等问题,从而让建筑基桩的应力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让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延长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对于后续开展大负载能力的建筑项目有着一定的实用意义。
        第三,建筑结构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下,其负载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施工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施工企业能够通过应用这一技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且,在大直径超长桩的施工过程中,该技术也能有效缩小使用的桩柱,从而进一步降低工程施工的难度,并让施工速度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深圳福永怀德中学建设工程设计冲孔灌注桩基础,采用冲击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现场地下存在孤石,半边石,破碎岩等复杂地质情况,其在地层埋深起伏变化也较大,将会使桩基施工增加难度。增加灌注桩成桩质量及基础承载力,确保整个基础施工质量是工程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及难点。
        本项目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总高24m建筑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对多个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最终选择了压浆冲孔灌注桩。整个项目共有灌注桩85根其中直径800的为33根,单桩承载力为3300kN,直径900的桩为52根单桩承载力为4000kN。地质情况见表1。
        表1 工程地质情况

        (二)注浆技术参数
        该工程灌注桩后注浆选用水灰比为0:7,标号为42.5的矿渣水泥,注浆速度为55~75L/min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注浆,设计单根注浆量为5m3,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注浆量必须超过5m3。分三个阶段不同压力注浆初始阶段为3.5至1MPa之间,正常阶段为1.5~2MPa之间,最大峰值为3MPa。稳压时间为15min左右。
        (三)注浆效果及特点
        桩基施工完成后质检部门对桩基进行了相应的检测。检测数据显示本工程单根桩的承载力增强了70%~75%,同时对强风化花岗岩土层起到了很好的固化作用,能够使其成为微风化效果。基础开挖过程中在桩顶-1.8m位置,能够看到桩身部分有4~10mm的水泥浆层包裹,且有部分脉状水泥固化石延伸延,伸长度约为3m左右,厚度为100mm左右。在该工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注浆后形成的明显的劈裂、固化、扩底扩径效应,从而有效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增大了桩身侧面摩擦力、降低不了良地质影响,加固了地基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灌注桩后注浆工艺的应用有效简化了施工过程,同时也从注浆管制作与安装、压水试验施工操作、注浆管的安装与下放、灌注桩注浆工艺等方面为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作为施工技术人员,也应该从实际施工应用角度出发,对该工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能够有效改善施工工艺流程的方法,以达到进一步促进灌注桩后注浆工艺达到优化与发展,并且能够更为清楚地掌握不同施工工艺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参考文献:
        [1]彭永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9(09):122+124.
        [2]邬羽.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6):49-50.
        [3]魏雪艳.试论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9(14):94.
        [4]李志睿.关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9(04):227.
        [5]付广元.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9,35(04):115-116+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