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研究金丽雅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3期   作者:金丽雅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不断投入建设之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不断投入建设之中,而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的正常进行,加上施工周期较长,过程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了造价风险的增加。因此必须要对项目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分析,并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管理措施
       
        1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识别
        1.1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顺利进行的基础,项目在进行决策阶段时,评估师务必要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对多方因素和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评估师在评估之前一定要仔细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和与该项目有关的信息内容,确保最终的决策高效准确。在评估过程当中,法律法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与此同时,工程项目负责人同样也要对评估和招标文件进行细致阅读,通过对招标文件的阅读最终做出符合要求的准确判断。因此,评估师和项目负责人做出的准确判断和正确决定,对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投资者利益能否实现最大化意义重大。
        1.2投标阶段风险
        投标阶段的报价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果抬高报价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报价过低,施工单位中标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失去获取利益的机会。因此,在项目投标期间项目负责人对报价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投标成功,签订合同时,项目负责人还要认真仔细阅读合同当中规定的各项条款,确保施工单位的权益避免受到不合法条款带来的责任。
        1.3施工阶段的风险
        (1)对设计图纸和设计要求充分了解,做到对设计图纸和设计要求充分了解是施工技术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对影响施工技术、设备和材料等因素进行适时追踪,对各个环节资金投入预算进行管控,加强对投入施工费用较高环节的造价控制,确保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2)时刻注意工程的变动,为避免工程环节出现变动,造价控制人员要对施工过程采取全程监控。施工人员在没有正式开工前要进入施工现场开展检查工作,检查施工设备的完善情况,检查施工材料是否达到工程质量规定的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准确及时地解决,避免问题隐患。
        1.4竣工结算阶段的风险
        工程结算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工程结算不容小觑,工程结算对工程整体造价的影响作用巨大。为了确保签证的真实可靠,防止出现签证造假情况,要严格审查签证单的内容,设计图纸和定额当中是否有内容的重复现象,如果有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剔除,确保不出现内容重复现象。结算纠纷时要有明确的承包方式,对于施工合同要严格审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有理有据地进行处理,对结算范围要进行细致的核算,按照施工日期,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获取索赔。
        2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措施?
        2.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与控制,是实现对风险控制有效方式。然而在制度设置方面,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完善之处,针对这一情况,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从国家政策、国家经济等宏观调控等方面着手,充分了解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式,分析在市场竞争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隐患,以此为基础制对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同时也需要对现阶段的施工材料价格、机械设备价格、人力价格等方面,做好相关调查工作,将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归纳与总结定出完善管理制度。

除此之外,企业也需要基于自身内部管理控制的实际情况,依照相关理论指导,将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面的各项内容进行科学分析,规范操作流程,为工程造价风险管控的有效进行提供直接参考。
        2.2建立健全多种工程造价风险管控计划
        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部门的最大任务是加强对工程造价风险的管控,为此需要全面了解可能诱发风险的多种因素,并对其进行科学预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能涵盖所有风险的预防控制计划,以及工程造价风险发生后的缓解、应急方案,为做好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控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多种工程造价风险管控计划的制定,能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即使发生风险也能及时进行应急响应,很好地进行处理,确保最大限度减少因风险造成的建筑工程造价的增加,一定程度降低人为、建筑技术和不可抗拒因素带来的影响。
        2.3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基础,是防止出现责任问题互相推诿的防护措施。如果合同的约定条款不严谨、不合理,存在明显的漏洞或者合同的条款明显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那么就会导致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方法就是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条款。首先,可以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角度着手,重点检查合同条款中是否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现象,这是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其次,对于合同条款中存在的漏洞和歧义必须要进行修改,保证合同条款内容的明确性,防止合同的相对方利用合同条款中的漏洞获取利益;第三,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合同条款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使合同管理与工程预算、投标报价、工程结算有效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合同管理的作用;最后,真审核合同的内容,对于具有不合理、不合法、大风险条款的合同拒绝盖章,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合同管理的风险,提高合同管理的质量。
        2.4实现动态管理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造价涉及到众多内容,也会受到建筑工程复杂性、风险性、周期长等的影响,其风险性也有所提升,而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可控因素,也使得工程造价管理成为一项贯彻至项目各个环节的重要管理内容,若是无法实现对工程造价的事实掌控,就会增加工程成本,同时对企业其它决策造成较大影响。因,在今后企业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同时也需要对现阶段的施工材料价格、机械设备价格、人力价格等方面,做好相关调查工作,将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归纳与总结。除此之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数据收集、归纳与整理,保证数据可以及时更新,并依据这些数据信息来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计算,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5加强合理索赔意识
        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投标之前,应当适当了解建设单位的业内资信,避免日后因建设单位资信问题对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造成影响。同时,施工企业也应当强化合约管理意识,善于运用工程索赔维护自身权益。坚持以合同为依据,妥善保管工程资料,对由设计勘察失误、工程量和工期变动导致的工程造价的变更进行严格的责任划分,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及时通过索赔抵御造价风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造价风险控制方面,通常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针对造价风险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与管理制度,没有实现灵活控制,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无法保证企业各项执行与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增加了工程造价风险。工程造价的科学有效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顺利运行的基础。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到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施工企业的成本风险,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在今后,企业需要通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实现动态管理控制、优化监管机制等方式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减少企业造价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探析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控[J].程冰冰,王凤鸣.今日财富.2018(16)
        [2]小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法[J].许长辉.建材与装饰.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