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外加剂复配技术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1期   作者:白魁武
[导读] 站在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角度,结合目前材料日益劣化的情况,提出“自产”有必要设置和推出“临补剂”、“二次流化剂”等新的复配产品品种。

        摘要: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且近年来在国家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在混凝土原材料稀缺的条件下,对混凝土外加剂复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由复配的定义出发,叙述复配配方的设计原则和复配配方的计算验证。站在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角度,结合目前材料日益劣化的情况,提出“自产”有必要设置和推出“临补剂”、“二次流化剂”等新的复配产品品种。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复配。
        1.引言
        复配外加剂对于预拌混凝土企业,毕竟是陌生的,自产外加剂需要重新获得配方机理、配方设计计算、品种设置和混匀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故在本文中,笔者将入行近二十年对此领域的领悟、心得和经验,稍做赘言,以期能使初涉外加剂的试验室主任对此有所了解,有益于该项自产工作的开展。鉴于聚羧酸系产品性能优异、绿色环保,并因近年国际油价的持跌致其生产成本较以往大幅下降,目前业已后来居上、连续三年成为我国使用量居首的母液品种。
        2 外加剂的复配定义与复配机理
        2.1 混凝土外加剂的复配定义
        笔者认为,混凝土外加剂的复配,系指几种经筛选而定的异质、异性、异型、异量的化学品(配方主辅剂和功能组份材料,主要为表面活性剂类化学品),通过物理的方法和工艺,用以生成一个新的、混合均一的匀质体(粉剂或水剂),该新的匀质体具备满足产出合格混凝土的一系列的综合性能。在上述多种异质、异性、异型、异量的化学品中,必有一个是配方的基体组份,即主剂母液;其他的是辅剂,即功能补充体组份。现阶段常用的聚羧酸复配外加剂,除基体母液外、功能补充体组份材料的品种个数大多在 2~5 个之间。
        2.2 外加剂的复配机理
        关于外加剂的复配机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可精缩为四个字予以概括,那就是“杂、交、趋、优”。在复配外加剂的配方中,多个单体的材料组份 ( “ 杂 ” ) 带 着 各 自 先 天 的 个 性 、 特 性 加 入 和 参 与(“交”),使得原有的性能由单一到多元,相互组合、积累、叠加、拓展、修饰和互补,使原有的性能缺陷得到纠正,新的综合性能产生,复配体的性能由窄到广、由弱到强,可以满足和应对混凝土多品种、多强度等级以及复杂的施工工作性所提出的多样性的要求(“趋优”)。“杂、交、趋、优”,是自然界普适的铁律之一,如:在药品有复方”;在肥料有“复合”;在电路有“集成”;在军事部队有“混成”;在建材有“混凝”等;复配外加剂仅是这一规律的案例之一。作为配方科学,外加剂的复配机理也遵循于药剂学,特别是中药药剂学。首先是在对试拌混凝土状态的观察、翻铲、辩象、判断,类似于中医诊断号脉的“望问闻切”;在下笔设计计算复配组方时,也遵循“君臣佐使”、“主辅补引”的原则,以此来决定选材、搭配和相互的数量比例;而在具体应用时(修正、调整、验证配方),则是要依据混凝土的多个表象予以“辨证施治”,如:将配方的效果,即混凝土的工作状态——水胶比、坍损、含气量、泌水、扒底等关联起来,质疑、分析,在研究其相互间的干预、渗透影响后,去伪存真,再加以进一步的梳理、归纳后,导出新的复配配方。多组份的复配,除能达到和满足上述要求外,还能通过临时的配方调整、改善与水泥的相容互适性,以及在材料非正常状态下(如:水泥过热、集料级配不合理、含泥量高、降水天气集料过湿等)仍能配制出质量合格的混凝土。
        3 外加剂的配方与设计
        按笔者多年的实践总结领悟,复配外加剂的配方性能设计原则大致有如下六条:
       (1)主、辅剂与功能剂的匹配平衡原则。即复配配方各组份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性能分担的平衡原则,有主有辅,这是配方设计合理性的基点。



       (2)复配配方各组份之间的相谐、相容性原则。其意义分两个层面:一是在配方本身中,诸组份之间的不打架原则、性能不异化原则;二是配方所选的各组份与下游将相遇的混凝土诸项材料,主要是胶凝材料的不冲突原则。这是配方设计的必须条件。
       (3)复配配方的性价比、费效比的最佳原则,即经济性原则。这是配方设计的合理性条件,否则,预拌混凝土企业就失去自产自用的意义。
       (4)复配的配方组份在共存于一体相互影响后,性能可获得互补和叠加的原则。这是配方的性能优化趋强原则。
        (5)复配配方引气总量的限量原则、有害物——总氨量、碱含量、氯离子含量的限量原则,即配方的安全性原则。
           6)复配后的产品在品相上,应不出现失匀分层,产品无沉淀或极少沉淀,冬季里产品应不结冰、不析晶,夏季里产品应不霉腐或极少霉腐,产品应无异味、怪味、或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等,这是复配配方的少缺陷、无瑕疵原则。如用逻辑学的充分必要条件来比喻复配配方与性能设计原则的话,减水率是一个配方的必要条件(可“一票否决”),而工作性则是这个配方的充分条件。一个设计合理的优秀配方应具备“四有”特征,即:有理论依据;有原创设计;有配伍组成;有功效用途。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复配配方就是探寻一个“和谐点”,就是探寻最佳搭配、最佳配合比。
        4关于复配工艺
        预拌混凝土企业自产复配外加剂,目的是自用,且只是主业外延的副业项目,又是作为企业节本降耗的措施,因此决定了其工艺配置的水平,宜选低配置,以适用、实用为度,投入额小,一般可不超过 4~8 万元。
        4.1 布置
建议从各站多年发展已既定的总平面现状出发,见缝插针地将复配车间灵活地融入布置,巧妙安插。强调与衔接点(搅拌楼下储罐)作紧凑布置,管路宜短而顺畅,可借用现有立式设备布管(支撑和固定),但不得妨碍现有混凝土生产主工艺设备的检修和今后的改造。
        4.2 原材料储存
        按目前通用性聚羧酸母液与特性聚羧酸母液的使用比例,拟自产外加剂的搅拌站应备一个容量 30~35m3 的(与目前母液供应商的槽罐车载量约 25 吨大体相配) δ 1.0~1.5mm不锈钢板卷制的浅锥底大储罐(注:聚羧酸有不宜接触碳钢材质的忌性,储罐与工艺用材要循其规律),以储存通用性聚羧酸母液。另需购置 2~4 个 1 吨小储罐,以备储 1~2 个品种的特性聚羧酸母液。储罐可高位架设、靠重力自流,也可低地平置、靠动力泵抽送。储罐应设液位显示管和清淤人孔。大储罐也可选用普通碳钢焊制,但需内涂环氧衬里,外涂防锈漆。如选塑罐,为防紫外线,必须在遮阳棚内安置。
        4.3 计量
        复配配方中各组分材料的计量,机械式、电子式均可。液态原料和稀释净水的计量,选重量计量或容积计量(缸边刻度尺读数)也均可;甚至可采用将搅拌缸整体置于一个四传感器的计量平台上。产品的耗用计量,如该复配车间为非独立核算模式的,可由搅拌楼机台数反推算得出;如为独立核算模式,则需在管段上另设流量计或选择流量泵以记录交货结算量。
        5结束语
        总之,外加剂与原材料的适应性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影响较大,根据不同的材料和料况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复配配比,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龙海.预拌混凝土技术指南 [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9.7.
        [2]陈小卫.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探究[J].科技风,2019,(3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