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孙丽 刘彩虹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23期   作者:孙丽 刘彩虹
[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极大地推动了各行业的进步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极大地推动了各行业的进步,各领域更趋于信息化,为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自动化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形式并探究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将GPS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的可代替人脑力劳动的先进技术;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是基于传统电力系统,将原有的部分人工操作用计算机技术取代,实现结合状态监测结果自动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可见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的简述
        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与智能技术,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这两种技术的认知,在国际上一直没有统一的观点,这也就使得人们不能对这两者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文章就在现阶段国际上较为流行观点的基础上,对二者的概念进行简单分析和介绍:
        首先,智能技术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概念,其具体值得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计划、学习等功能,进而构建的一种人机有效连接的体系结构,能够对相应的产品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和监控。而对于传统管控手段来说,智能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不仅能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进而提升系统整体的运行成效。而电力系统在改革以后,智能技术的优势开始受到重视,而将其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效融合,能够进一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其次,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就实现电力系统中各环节的自动化,代替人工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了电能的自动生产、传送、管理以及电力调动等。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有效应用进一步实现了对系统中设备的监视、管控以及调度,进而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正常。
二、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2.1电力系统中的模糊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应用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中最常见的系统是模糊控制。模糊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加强大型电力系统的监管,而且能准确把握系统的动态模式。目前,我国开发的模糊控制系统有效解决了电力系统动力系统中变量复杂性问题,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过程。模糊系统具有自己独特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分析电力系统中的数据,提高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可靠性。
        2.2电力系统中的专家系统控制
        专家系统控制是一种典型的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系统的电源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专家控制系统是专门模拟人类专家的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专家控制系统包含多个领域的专家经验和知识。该技术主要利用资源专家的经验来解决高层次的问题,是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完美结合,利用该制度可以及时有效地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专家系统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专家系统控制可以有效识别警告状态,对于系统的恢复和规划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使得遇到事情可以紧急处理。专家系统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专家系统存在缺陷,深度不能有效适应,于是组织能力不强。专家系统有其明显的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于是在系统研发过程中充分了解相关理论,不断完善施工过程,让专家系统控制技术更加成熟。


        2.3电力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
        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神经网络是1943年心理学家W.S.McCulloch和逻辑学家W.Pitts建立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神经网络区域已得到很多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都得到极大的丰富。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普遍的公众越来越重视神经网络的控制技术。该系统具有自主学习功能、关联存储功能和高速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有关单位应以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为基础,以神经网络系统特点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结构为基础。神经网络控制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具有自己的非线性特性,本身具有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墙体鲁棒性和学习能力。神经网络是连接神经元的一种方式来实现各种功能。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算法权重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该重要性。目前,我国神经网络系统中的网络模型和结构为重点研究对象。
        2.4电力系统中的线性最优控制
        线性最优控制理论是现代自动控制的经典理论。线性最优控制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控制理论技术。最优控制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和水力发电机的自动控制系统。该技术在这两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最优控制提供了有用的经验。目前,中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线性最优控制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观察到,线性最优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通过计算局部线性模型来实现,但电力系统很强的线性特征。该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过程中不理想,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控制理论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最优控制是我们理论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在理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世界最优控制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长距离电路传输最常用的方式是励磁控制,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线性动态,经济效益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在国内设置大型机组的控制,通常选择励磁控制模式。然而,我国的线性最优控制系统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局部线性的模型设计中,处理较大干扰的能力不足。
        2.5电力系统中的综合智能系统
        综合情报系统包括结合现代控制方法,智能控制方法。比如,自适应模糊组织控制方法;交叉使用各种控制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电力系统结构更加复杂的系统,更适合集成智能控制的使用。在我国现有的电力系统中,各种系统的研究越来越频繁。例如: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组合,模糊控制和线性优化组合。模糊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知识,神经网络可以处理非结构化信息,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可以结合起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综合智能控制系统是一种非常大的应用潜力技术,集成智能控制系统首先实现智能控制与现代控制的结合,而且它已实现交叉组合的各种智能控制方法。综合智能控制结合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两种技术的优势。在综合智能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对各种数据进行排序和分析,模糊控制主要用于提供具有挖掘潜力的框架。智能控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无法避免的缺陷,多种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避免,这样可以实现有效的控制。集成智能控制技术是控制技术中各种技术优势的集合。
结论:
        除去上述文章中所提到的智能技术,还有很多智能技术也被应用到电力系统中,通过实践证明,智能技术有效地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而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电力系统更是如此。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力系统会和智能技术之间更好的进行连接,从而真正将智能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韩小燕,孙吉裕,徐晓雷等.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华东电力,2014,42(10):2240-2242.
        [2]师君.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4,33(11):48-49.
        [3]侯磊.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38-38.
        [4]刘浪奇.浅述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8,(21):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