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检查反窃电难点分析和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3期   作者:陈思颖
[导读] 摘要:窃电行为不仅会造成供电企业的经济损失,还是对公共资源的非法掠夺,属于违法行为,影响社会公平稳定发展。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越秀供电局  广东省广州市  510600)
        摘要:窃电行为不仅会造成供电企业的经济损失,还是对公共资源的非法掠夺,属于违法行为,影响社会公平稳定发展。同时,窃电行为还破坏电网稳定性,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阻碍电网安全、平稳地运行。基于此,供电企业需做好反窃电工作。文章首先分析用电检查反窃电的难点,借鉴某供电企业的成功经验,给出用电检查中反窃电的有效措施,提高反窃电的有效性,实现规范用电。
        关键词:用电检查;反窃电;借零用电
        前言
        《电力法》中明确指出窃电行为的表现及惩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窃电行为。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部分用电用户为自身利益,应用窃电设备及多种窃电手段,窃取电能。针对该问题,供电企业需加大窃电行为的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反窃电工作。
        一、用电检查反窃电难点分析
        (一)预防窃电不到位
        在用电检查中,部分供电企业的反窃电工作表现出重治理轻预防现象,过度依靠在对用电用户的安全检查中查找用电用户的窃电行为,未在源头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预防并杜绝窃电现象,导致窃电行为屡禁不止,反窃电工作效率不理想。
        (二)窃电技术多元化
        在反窃电工作深化推进背景下,反窃电手段也一直在不断更新。不法分子为牟取利益,开发多种窃电技术,从传统的违法接线、破坏计量装置,发展为遥控窃电、无线干扰等高科技窃电手段。这类高科技窃电手段更为隐蔽,且窃电效率更高。传统用电检查中的电量检测方法,不能有效发现窃电行为,而未能对新的窃电技术进行深入认识并破解,对反窃电工作造成较大阻碍。
        (三)窃电取证难度大
        在用电检查工作中,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执法权力,在采取反窃电措施时,受到较大限制。部分用电用户试图通过狡辩、暴力等方式拒不承认窃电行为,抹去窃电痕迹及依据,并阻挠工作人员现场取证。同时,区域内的用电用户分布较广,检查人员难以准确定位窃电用户。在部分用电用户不配合、定位窃电用户时间长的双重影响下,检查人员在查明窃电行为时,相关证据很可能已被清除,取证难度较大,难以将窃电行为定罪[1]。
        二、用电检查反窃电措施
        基于用电检查反窃电的难点,供电企业需提高对窃电行为的重视,更新及创新反窃电技术,并不断完善反窃电工作制度,实现对窃电行为的有效防控,加大窃电行为的监管力度,切实执行取证、惩处等措施,提高工作人员及用电用户对窃电行为的重视,营造健康用电环境。本节以某供电企业为例,借鉴其用电检查中反窃电工作的开展检验,总结反窃电措施的有效应用要点。
        (一)创新反窃电技术
        在用电检查反窃电工作中,反窃电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为主要部分,是治理窃电行为的关键。针对反窃电工作存在的预防窃电不到位的难题,该供电企业结合所辖区域用电用户常见窃电行为,引进相应反窃电技术,预防窃电行为;针对窃电技术多元化的难题,该供电企业研发反窃电工作流管理系统,可全面收集窃电行为特征,掌握窃电技术原理,逐一突破,实现窃电行为的有效治理。
        1.反窃电预防技术
        该供电企业以历史查处的窃电行为为基础,分析其窃电原理,发现借零用电和损坏电能表出现次数最多。对此,该供电企业引进针对性预防措施,避免用电用户出现借零用电及损坏电能表行为,从根本上杜绝窃电行为的出现。
        对于借零用电来说,该供电企业引入防借零开关。防借零开关主要由零序电流器构成。零序电流器中,火线、零线及电气放大器并联接线,在火线和零线存在电流时,则表明用电用户出现借零用电行为,此时互感器产生磁通量,会加大其感应电动势,脱扣器动作,使保护器跳闸,自动切断供电电源。就此,在用户表现出借零用电行为时,供电系统可自动切断电源,避免窃电行为的出现。


        对于破坏电能表来说,该供电企业在电能表内部设计防人为黑屏电路,在用电用户表现出破坏电能表行为时,电路中配置的线圈会检测到破坏时产生的高脉冲电磁场信号,并启动电容器,进行信号滤波处理,处理过程中,电路的某个电阻出现导通电压,连接继电器的电源,将电能表的主电路切断,使电能表延时停电。在延时停电过程中,电能表不会运行,用电用户的电击破坏行为不会对电能表造成影响。当电力系统自动送电后,电能表可自动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可见,在电路可有效避免电能表被电击损坏,阻止用户的窃电行为。
        2.工作流管理系统
        针对多样的窃电技术,传统的用电检查效率不高,不能起到有效的反窃电效果,该供电企业开发了工作流管理系统,实时采集用电用户的用电信息,及时发现异常状况,报警并将异常数据提交给监控人员,监控人员利用GIS图迅速定位窃电用户,由用电检查人员至现场处理。在此基础上,该系统可实时收集窃电用户的各项窃电数据,构建窃电行为特征知识库,明确不同窃电技术与手段的特点,实时掌握用户窃电行为,采取相应反窃电措施,实现窃电行为的有效防控。
        该供电企业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可构建闭环工作流程,提升反窃电工作水平,具体如下:对用电用户进行数据监测→发现异常,构建清单→智能判断→排查工单→现场用电检查→构建特征知识库→研发反窃电设备与措施→用于用电用户→检测用电用户。在上述闭环过程中,智能判断是保障工作成效的关键,系统中的智能判断模块可提取用电用户的信息,对其波动系数进行计算,将其与标准阈值对比,发现异常数据,进行报警并生成工单。在检查人员收到报警信息后,会根据工单指出的用电用户范围、用电数据等内容,明确嫌疑窃电用户,对其进行突击检查,实现窃电用户的有效查找,以突击方式降低窃电取证难度,使存在窃电行为的用户得到应有的处罚。
        通过上述两项预防与治理措施,该供电企业的反窃电工作成效明显增加。其中,防借零开关的使用率最高,为供电企业挽回上百万的窃电损失;在工作流管理系统实施后,共检查出近四百户窃电用户,追补约一百万千瓦时的电量,追补电费二百余万。和未采取防窃电工作相比,实施新预防与治理措施后的窃电案发数明显减少,值得其他供电企业借鉴学习。
        (二)反窃电制度优化
        结合反窃电工作难点,该供电企业优化相关工作制度,从多角度实施反窃电工作,提高窃电行为查找定位效率,降低窃电证据获取难度,使多名窃电用户得到应有惩处。细化来说,反窃电制度优化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线损分析制度。该供电企业对所辖区域的变压器进行全面线损分析,结合历史数据和当期数据,缩小用电检查的范围,提高窃电用户的查找定位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发现某台变压器的线损增加幅度较大,会重点对变压器覆盖用户进行检查,结合用户清单详细查找,及时发现窃电用户。
        第二,重点检查制度。在用电用户中,小企业、酒店等用电负荷大、对运营成本压缩要求高的用户相对来说更易表现出窃电行为。该供电企业将这类用户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实时获取用户的用电量,并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
        第三,用户反馈制度。该供电企业构建群防群保机制,鼓励用电用户举报窃电用户,开通匿名举报热线、建立匿名邮箱、开发微信小程序匿名举报等多种举报途径。用电用户在发现周围群众或单位存在疑似窃电行为后,可举报给供电企业,发挥群众的力量,提高反窃电工作广度与深度。同时,为激发群众参与反窃电工作的积极性,供电企业对实名举报的用户给予现金奖励[2]。
        结论
        综上所述,用电检查中的反窃电工作表现出预防窃电不到位、窃电技术多元化及窃电取证难度大等难点,影响工作成效。借鉴某供电企业成功经验,供电企业需引进先进反窃电技术与装置,制定完善反窃电工作制度,从技术和规范两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反窃电工作,实现窃电行为的及时发现、有效治理,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泽举,金耀,常乐,等.浅论反窃电检查中电力营销大数据的应用[J].电子世界,2020(05):48-49.
        [2]骆科伟.用电监察中窃电与反窃电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4):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