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建筑工程定额往往会对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各个省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与自身发展情况进行了建筑工程定额的制定与探索。然而,由于在建筑工程定额分类问题上部分人员对相关概念缺乏理解,导致建筑工程定额规划缺乏合理性,从而对古建筑施工企业具体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保障古建筑施工企业的合理发展,相关部门应合理进行建筑工程定额的制定与落实。
关键词:建筑工程定额;建筑工程;古建筑;施工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其中,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建筑有效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具体的呈现,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积淀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于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作的重视程度。经过长期实践,研究人员表示,在古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修缮工程的过程中,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建筑工程定额的有效制定与落实对于工程的合理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定额制定问题上,多数古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采用95版《全国统一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作为标准。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传统的定额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弊端,不利于施工企业的定额的合理制定。针对这一问题,各个省市对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建筑工程定额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优化,然而,由于在在建筑工程定额定额分类概念的理解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在具体施工问题上,现阶段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以海南省定额制定情况为例,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与探索,旨在进一步促进工程建筑标准定额的细化。
一、建筑工程定额概述
总的来看,建筑工程定额主要由国家特定部门进行编制,其是一种在满足施工企业正常施工的基础上实现工程合格完成所必须的劳动力、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的数量标准。从工程的角度来看,通过建筑工程定额的有效制定,可以对工程与生产消耗之间所具有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的反映。因此,通过建筑工程定额的编制与落实,可以有效实现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不必要消耗问题的合理规避,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便使用同样数量的资源实现更多更高质量建筑产品的施工建设,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合理提升。
二、建筑工程定额的主要类型
作为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工作中重要的基础与依据,建筑工程定额的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不同的角度与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具体类型详见表1。
.png)
三、建筑工程定额概念理解问题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对施工定额、预算定额以及概算定额概念混淆
在对建筑工程定额进行编制与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相关定额的名称较为相似,且字面意思相对较为接近,因此,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定额编制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相关概念造成混淆,从而不利于定额编制科学性的提升。总的来看,经常被混淆的概念主要包括施工定额、预算定额以及概算定额。从作用上来看,依据定额用途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对内与对外两种用途。其中,施工定额主要用于内部管控与工程施工评价,预算定额与概算定额主要用于外部投标与工程结算,其在工程中所具有的作用截然不同又不可替代,因此,在定额编制过程中,决不能将其混为一谈。下面,对其进行两两分析。
在施工定额与预算定额的区别上,施工定额对于子目的划分相对较为详细,而预算定额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对相关子目进行综合分析后所得到的综合结论。从定额水平的角度分析,由于预算定额对“其他材料费用”与“其他工”进行了综合考量,因此,正常情况下,预算定额的定额水平普遍低于施工定额。同时,在定额内容方面,施工定额往往只对工程施工生产环节中的消耗进行考量,对于生产环节中的运输内容,其往往另外进行章节的列出,而预算定额中则包含了场内运输以及机具费等相关因素。
在预算定额与概算定额的区别上,首先,从应用角度来看,概算定额主要从宏观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其在计划与列项方面相对较为简略,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次,从应用时期上看,概算定额主要应用于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投资报批文件的制定,而预算定额主要在图纸设计阶段发挥作用。最后,从内容上看,概算定额包括工程从施工到竣工的所有费用,而预算定额只用于对施工单位工程预算进行分析,并不涵盖策略与筹备阶段所产生的费用,因此,在计算过程中,不可将二者进行混淆,否则有可能造成施工企业成本的提升。
(二)在定额设计过程中未有效考虑古建筑的特殊性
在建筑工程定额的理念问题上,部分编制人员对其的理解相对较为片面,未能合理对古建筑的特殊性进行合理考虑,从而导致了其在进行定额编制的过程总将古建筑修缮工程与普通房屋施工内容混淆,从而导致部分人员套用普通建筑工程定额标准进行制定,不利于定额准确性的合理保障。在这一问题上,由于多数古建筑在建筑风格、工艺以及所使用的材料方面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因此,在定额制定过程中应对此类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考虑,并通过其对定额内容与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
(三)缺乏对于建筑工程定额的动态管理与更新意识
总的来看,建筑工程定额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多数情况下,其稳定期在8年左右,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与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效做好定额数据的动态分析与管理对于保障定额科学性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字啊这一问题上,部分建筑工程定额编制人员的敏感性相对较差,从而导致其在日常工作中对于相关数据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能力存在弱化的的情况,进而对建筑工程定额的合理优化与定期更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于古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建筑工程定额中部分内容与工程实际需求不符,因此往往不利于企业施工环节的合理开展,影响了企业正常工作的有效展开。
四、建筑工程定额概念误区对于古建筑施工企业所造成的影响
(一)不利于施工过程中定额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
由于建筑工程定额主要由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各个地区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编制,对于相关定额内容,施工企业无权进行随意变革,因此,若有关部门在相关概念上出现认知误区,则会导致施工定额管理工作出现弱化的趋势,从而不利于施工管理工作的合理发现。就目前而言,海南省内多数青年施工人员对于施工定额相对较为陌生,从而不利于其在古建筑修缮施工环节中合理应用施工定额进行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而不利于工程全局性与整体性的把控工作的合理开展。例如,在对海南省某古建筑外墙进行修缮处理的过程中,部分包工队往往会依据预算定额对管理人员就工时问题展开讨论,然而,事实情况是,预算定额中的工时是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需要结合其他相关因素而制定的标准,包工队以此作为计算工时的依据是没有合理性可言的。然而,由于对相关概念的模糊认识,这种情况在当前海南古建筑修缮工程中并非鲜见,从而无形中导致了工程成本的提升。
(二)不利于古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利益的合理保障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建筑工程定额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成本数值,因此,若建筑工程定额使用不当,则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直接的损害。相关研究表明,在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材料费与人工费这两项内容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因此,相关数据中往往具有复杂的问题,不利于企业进行核查与分析。在此过程中,为由工程使用材料的数据具有可靠性。然而,由于对于概念的理解存在不清晰的问题,部分企业往往在此问题上出现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以海南省为例,在建筑工程定额设计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对于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材料费”与“其他工”等因素影响所造成的支出进行补偿,在预算定额中对于用工用料的水平订立的数据往往高于施工实际。然而,由于企业对于相关概念理念模糊,从而导致这一部分补偿款项与其他工程款一同汇入工程队账户,进而对古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经济效益的损害。
(三)不利于古建筑具体修缮工作的有效落实完善
在古建筑修缮工程中,由于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了建筑工程定额在编制问题上缺乏合理性与针对性进而不利于古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权益的有效保障。在建设部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在对古建筑、石刻以及古墓葬等建筑进行修缮、保养以及移动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做好建筑形制、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工艺的有效保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修缮工作中,施工企业往往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特定材料与技术的寻找与合理应用,这一工作环节所耗费的资源与资金量也不是普通的现代建筑工程修缮工作所能比拟的。然而,在古建筑修缮定额编制的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水平与古建筑现场考察工作环节的缺乏,导致相关编制人员在进行定额设计的过程中单纯套用相关文件中对于建筑工程的修复定额标准进行古建筑修缮工程定额的制定与确立,从而不利于古建筑工程定额准确性的有效保障。相关研究表明,在海南省关于古建筑建筑工程定额标准的相关文件中,将古建筑修缮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构建更换的问题上,同时,杜宇一些重点的维修加固项目,在建筑工程定额中并未得到有效的纳入与体现,从而造成了古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难以对相关内容的成本与施工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进而不利于古建筑修缮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落实。
五、古建筑施工企业修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定额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多数古建筑为木质结构,因此,多数古建筑往往由于受到存在地基下陷、地震、人为影响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拔榫与变形等问题。针对此类古建筑,在修缮过程总,施工企业应根据建筑实际情况进行打牮拔正,以便实现建筑的扶正处理。在这一问题上,现阶段,海南省建筑工程定额中对于古建筑修缮主要侧重于构建更换,而加固费用未有效列入相关条款。对于预算编制人员而言,在对此类内容进行编制时往往仅能依靠自身经验进行计算,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相对较大,从而不利于预算定额科学性的有效保障。针对这一问题,在对预算定额进行编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积极做好常见修缮问题的整理与归纳,从而有效做好修缮预算范围的有效选定,以便为后续预算的计算工作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以便提升计算工作的科学性。
(二)古建筑砖石结构修缮定额
相关调查显示,现存古建筑中,多数建筑的砖墙存在墙体倾斜、裂缝、坍塌以及墙面酥碱等问题,从而不利于古建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保障。针对这一问题,在修缮施工环节中,施工企业应积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在此过程中,经过分析后发现,现阶段,在海南省古建筑工程定额中对于墙面酥碱和坍塌等情况进行了相应子目的编制,然而,在墙体裂缝修缮问题上,文件中并未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预算定额编制人员在对该环节成本进行编制的过程中缺乏参考依据,仅能通过现代建筑裂缝修复方式进行类比。然而,由于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这种估算方法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同时,在石雕与砖雕酥碱问题的修缮工作中,随着新材料与工艺的发展,原有的定额内容逐渐出现落后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表示,有关部门应积极结合相关技术进行定额内容的进一步完善,从而确保修缮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落实。
(三)古建筑基础工程修缮定额
我国古建筑的屋面结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且不同地区屋面种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预算定额设计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预算定额编制的合理性,相关人员应合理做好预算定额合理性与科学性的有效提升。总的来看,在屋面修缮问题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屋面瓦的实际规格和预算定额存在差异、屋面结构与工艺存在区别以及屋面建筑材料添配率不同等。针对此类问题,为了有效实现预算定额误差的缩小,预算编制人员应应试实际材料对修缮内容进行代换,从而有效实现成本的合理计算。在这一问题上,由于古建筑砖瓦材料的规格相对较为庞杂,因此,将其一一记录在列显然并不现实,针对这一问题,海南省提出了在一定范围内对相关材料规范进行系数调整的方式开展计算,从而有效提升预算定额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经过实践发现,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仍需要进行进一步完善。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文化意识的不断加强,积极做好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有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于建筑工程定额概念的正确认识,尽早走出概念理解的误区,从而有效做好建筑工程定额的合理编制与动态管理,以便为古建筑施工企业的有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各个省区应积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定额的合理调整,以便确保建筑工程定额符合施工企业实际需求。其中,对于海南省而言,由于省内民族结构较为复杂、古建筑风格相对较多且建筑施工工艺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此,在建筑工程定额编制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相关因素的全面考量,避免将古建筑修缮定额与现代建筑等同,确保古建筑在形制、结构、工艺以及材料方面有效实现原貌的保持。同时,有关部门应做好定额内容的合理细化,从而有效实现古建筑施工企业基本权益的合理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泰汕.基于工程应用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2):2207.
[2]兰悦,王胜,王锦.浅析建筑工程定额原理及预算教学方法探讨[J].江西建材,2019(02):55-56.
[3]邓敏辉.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6):173-174.
[4]颜和平,胡友良.装配式建筑工程定额原始数据处理方法有效性研究[J].工程造价管理,2017(03):13-18.
[5]付建华.关于改革建筑工程定额人工单价的几点思考[J].招标与投标,2016(02):43-46.
[6]杨金涛.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预结算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门窗,2017(07):44-45.
[7]田建国 ,洪炜.建筑工程定额分类的概念误区及其对古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J].古建园林技术,2003(04):60-61.
[8]王守利.浅谈施工企业如何编制企业定额[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1):1532.
[9]杨丽萍.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J].四川建材,2018,44(8):228-229.
[10]李翠焕.探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预算存在问题及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2):617—617.
[11]孙艳云.关于古建筑修缮工程预算定额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J].古建园林技术,2002,(3):59-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