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白壁纯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期   作者:白壁纯
[导读] 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摘 要: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规模和体量逐渐升高,安全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受到当前社会普遍关注,同时制约着企业的稳定与发展。论文结合笔者工作、学习经验,分析了当前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现状和原因,提出了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安全管理建议,对提高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 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建筑企业新的市场经营模式逐渐完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行业的规模和体量逐渐升高,拥有着庞大的从业人员队伍,其安全生产问题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安全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受到当前社会普遍关注。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结构的构成
        从实际的工作和建筑工程管理经验来看,通常以管理企业的领导层作为最高级组织,负责承担企业的监管职责,以及安全管理者责任。此外,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是二级组织,具体承担指定项目的安全管理责任,并落实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情况。最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为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的三级组织,直接负责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完善,直接负责该项目的安全管理职责。通常,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会任命一名专职的安全管理师,进行项目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包括日常的管理以及巡查。有关的企业也能按照实际需求和项目需求进行专项性的调整,通过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对体系结构进行完善。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2.1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当前,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地位没有提高到相应的高度。在具体工作中,企业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但是,很多企业在落实安全职责、管理制度等方面大打折扣,相互推脱。
2.2安全监管水平不足
        大部分企业设置了安全监管机构,配置了安全监管人员,但大部分安全监管人员都是从内部部门转行过来,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安全监管知识不精通,经验欠缺,能力不足,现场安全监管能力难以满足当前的安全要求。上级企业监管人员对建筑工程安全监管的方式和目的性认识不足,大部分监管以突击性专项检查、督查来进行监管,往往是侧重查看现场隐患,要求整改留痕迹为主要监管形式,这种监管形式侧重于现场排查隐患,容易忽视安全资料,无法暴露出企业日常真实的安全生产情况,对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运行状况不能深入了解,起不到指导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质性作用。
2.3安全意识淡漠,安全教育普及度低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济效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安全问题往往容易被置于次要地位,且一些建筑行业领导阶层对于安全事故心存侥幸,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这种安全意识淡漠的心态,极易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从基层员工角度来分析,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从业者,近八成为民工,流动性高,自身专业安全知识相对匮乏。一些建筑项目为了节约工程运行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将岗前系统培训直接忽略,使得部分新员工在对基本安全规范还未熟知的情况下,直接上岗操作,自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4应急机制不健全
        当前,企业能够建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编制应急预案、配置应急物资、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等。但企业制定的应急预案普遍套用,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培训不注重学习实效性,应急预案培训多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统一培训模式开展,为了完成任务,更侧重于学习次数、签到人数等表面形式,应急预案培训难以达到实际应急现场处置的要求[1]。

应急演练实战性不强,表面上每年企业都会开展应急演练,但很多演练的表演性质大于练兵性质,对应急预案的职责分工、指挥流程、资源调动等进行实际演练中,事前编制脚本、应急救援队伍精挑细选、多次排练,不但耗费资源,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加强安全基础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做好控风险、除隐患、防事故的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重点在于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构建、落实从企业、项目、施工队伍班组到一线员工的全员安全生产职责,健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资金科学合理投入,强化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督促落实好各项措施,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促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良性、向好发展。
3.2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监管水平
        首先,理清管理与监管的职责。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活动集体中,安全管理是企业全员参与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是需要各个业务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实现安全目标。安全监管人员是对整个企业履行监管职责,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督促。其次,加强安全监管队伍能力建设[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培训计划,及时安排参与培训和交流,提高安全监管能力。畅通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职级晋升通道,充分调动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业绩考核制度,对不能胜任及不能认真履行本岗位职责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要及时调离监管岗位。
3.3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层级问责制
        建筑工程公司的经理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在建筑管理过程中,建立以责任经理为首的、分级进行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同时建立其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系统[3]。另一方面,建筑管理部门还应该建立由上至下的逐层问责体系,真正明确地将安全监督管理与自身利益紧密贴合,让安全管理真正能够落到实处。进行建筑工程建设,应该专门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并且按照建筑工程建设的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小、设备管理以及生产需求,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经过培训、通过考核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以保证安全管理能够顺利开展。
3.4强化各级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不仅仅包括技术培训,还应该包括安全意识培养。除此之外,消防知识在施工人员中的普及同样重要,作为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如何应对有毒物质泄漏、火情预警的能力。岗前知识技能培训应该分三类人员进行,即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4]。施工部门也应该积极落实新工人(合同工、学徒、临时工等)三级培训,以保障作业人员的综合安全素质。同时,施工安全管理部门还应该针对不同的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归档整理成册。
3.5严格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执行力度
        施工单位无论是从事建筑工程的新建,还是扩建、改建工作,都需要具备专业的安全管理条件,以保障施工安全管理过程。在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执行过程中,也应该从多途径来保障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配置专职安全员,专职负责安全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事故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施工工作顺利进行,避免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因此只有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地优化与完善,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桂林,陈昱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4):261-263.
[2]王晓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居舍,2019(31):13+33.
[3]廖迎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成效提升的方法运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9(10):154-155.
[4]徐迪.如何利用工程造价实现对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管理[J].消防界(电子版),2019,5(20):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