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交通出行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而依托高速公路出行是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形式。在高速公路大幅扩建的背景下,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交通。但是,为了让高速公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还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养护管理。另外,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被引入到了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中,这不但直接提升了高速公路各种资料整合的速度,还促进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的组建。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开展有效的分析,有助于自动生成所需的数据报告,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概述
通过立足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养护管理工作者基本上能够大致地了解高速公路的主要运行状况,从而为其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有效的数据信息,使这一工作更有针对性、更便捷。按照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数据,可将其分为高速公路基本养护管理数据和动态养护管理数据这两大类。作为日常养护关键的高速公路基础养护管理数据,可以通过相应的系统,对数据开展高效分类、分析等工作,尽可能全面地认识基础养护管理数据,以便于熟悉高速公路的性质、竣工数据、道路养护情况以及多年来的数据评估。在高速公路的日常使用中,常常会对路面进行定期检测、巡检等来有计划地收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包含的信息量相当庞大,涉及路面病害情况、路用性能演变等。而实际上,这些数据的整合其实就是高速公路动态养护管理数据。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功能板块,比如:应急管理功能板块、巡查功能板块等等,这些具有公路养护管理数据的功能模块,连同动态数据养护管理组成了系统全面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从而助推这一工作尽早地实现智能信息化。
2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速公路养护数据的采集方式过于落后
当前,信息化技术在公路养护管理中的运用还尚存部分问题,而养护数据采集手段不够先进便是其中之一。就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而言,它涉及的数据相当庞大,因此,只有做好数据采集工作,才能为之后的公路养护工作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但由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数据并非普通数据,这就增大了数据采集工作的难度。现阶段,高速公路数据采集工作主要为人工操作,缺乏用于自动采集的路面检测车。因此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采集过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此外,采集得到的数据划分也不够专业和仔细,致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很难顺利长久地展开[1]。
2.2公路养护工作量较大,采集数据周期长
现阶段,国家虽然对管理养护数据有一定的标准,但由于涉及的内容过多,尤其是数据种类比较繁多,因此需要在反映高速公路养护情况的时候,提取具体量化的数据。然而由于数据采集的周期较长,与实际状况存在较大误差;数据采集过程仅依靠人工收集,工作量较大且采集周期过长。因此,所采集的数据未能及时应用于路面养护,也未能对养护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2.3 高速公路养护决策研究不够深入
当前,业内专家学者对高速公路养护决策的研究不够深入,阻碍了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由于该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使得养护管理工作无法达到科学化与合理化。同时,在大量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内,还无法尽可能地细致养护管理数据,不能充分反映高速公路的路面状况,影响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此外,在养护资源配置方面,信息技术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仅仅可以完成高速公路养护数据的信息管理,距离进一步养护决策研究工作还有一定差距。
2.4 高速公路养护系统数据分析不够透彻
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运用中有着诸多问题,除前文所述的一系列问题之外,还缺乏对高速公路养护系统数据的全面性分析。
当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在数据使用方面多集中于数据统计与查询,而在此对比之下,数据分析的应用相对较少,使得相关养护管理决策缺乏全面性、细致性与实用性。因此,只有尽快地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系统功能。
3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1 形成初步的养护管理系统档案资料库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采取信息技术之后,即可搭建养护管理系统档案资料库的雏形。该资料库具备多种功能,例如其可根据交通部有关高速公路勘测情况的规范以及公路局的相关要求,记录高速公路工程的实际状况,并在GPS定位信息的基础上,高效对比分析高速公路实际状况与电子地图间的异同。同时,依托该技术中的摄像和扫描功能,可以将高速公路的纸质信息保存至档案资料系统中,并按照分类指示来管理数据,帮助养护管理人员大致掌握高速公路的实际发展状况。如果在实际工作时有相关需要,可借助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来查询所需的信息,继而进行下一步的高速公路养护工作。
3.2 通过基础数据自动生成数据报表
在当前信息技术已渐渐应用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背景下,若高效细致地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形成所需报表,可促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确保养护管理工作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并为这一系统工作献出较为宝贵的意见。得益于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中的深入运用,养护管理系统可以收集包括路面平整度、摆值、摩擦系数等在内的众多电子版检测信息数据,从而有利于在之后的工作中更便捷地获取所需数据。
3.3 实现公路养护计划信息化管理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可以实现公路养护计划信息处理的目的。通过信息技术,可以高效地获得有关高速公路的主要数据,从而大致了解路面情况、主要结构、路线状况等。随后,在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基础上,制定较为科学全面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计划,并根据主要数据对月度养护计划和季度养护计划开展进一步的细化工作,以完成年度养护计划。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这一养护计划极为重要,在此作用下,可以保证计划的针对性与合理性,从而达到提升公路质量,以及延长其使用周期的目的。
3.4 实现高速公路日常维护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高速公路基本上达到了养护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在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得到了较为快速地上报,缩短了高速公路的养护过程,减少了养护时间和各类高速公路安全事故的出现。如果高速公路的日常巡查工作者在巡查时发现某段公路出现各类问题,可以选择借助PDA快速输入该路段的有关问题。然后,再将录入的信息尽快上传至公路监理单位与养护管理部门,在得到其评审结果之后,及时做出养护管理问题处理措施,提升高速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水平[2]。
3.5加强人才培训
要想提高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就要加强对该方面工作人员的培训,改变传统人工采集数据的方式,通过智能、自动、机械等方法,提升数据采集效率,降低数据采集时间成本。此外,还要加强一线养护工作人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信息化知识水平的培训、学习,提高养护管理相关方面工作、管理人员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使得他们在熟练应用系统软件的同时,学习先进的公路养护理念,以创新思维提升工作水平。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量与日俱增,高速公路面临巨大的养护和维修压力。如果要高效应对并解决这些压力,就要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理念应用于公路养护管理当中,进而实现公路的最大使用效率。然而,交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研讨、协商、思考后,才能整理出一套完善、可行的解决方案,打造出一套完善的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周霞.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建筑,2019,45(05):128-129.
[2] 李曦,刘谦. 论大数据时代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J]. 青年时代, 2017,(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