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任何工程来说,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都决定了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基础工程中,并且不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房地产、市政工程、水工建筑等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新建市政工程来说,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加强质量控制,避免产生安全隐患。基于此,以下对市政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重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优势
引言
钻孔灌注因为其成孔方式的不同,通常会分成循环成孔、反循环成孔、旋挖钻成孔等方式。随着钻孔灌注在施工中的广泛应用,其在施工方式上也逐渐得到了完善。不过,因为钻孔灌注桩施工主要是在地下进行,在施工期间不能够直接地观察到具体的情况,而且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的质量检测也无法开挖验收,所以断桩、蜂窝、桩位倾斜等质量问题经常出现。
1应用优势
(1)采用机械钻孔方法,相比预制桩可以建设孔径更大、桩身更长的大型桩基础。(2)钻孔灌注桩技术可以适用于低洼、地下水位高等地质环境中,特别是不受地下水位限制这一优势,让该项技术逐渐成为主流。(3)桩基础埋入深度较大,并且与土壤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所以可以抵抗冰冻产生的基础变形问题,抗冻性非常好。(4)钻孔机所采用的钻头具备旋削能力,可以对各类土壤钻孔处理,即使是大口径钻孔或卵石地层,均可以钻孔。(5)钻孔完毕后可以立即灌注,因此可以提升施工效率。(6)水中浇筑难度较大,而该项技术可以解决此类问题,确保砂浆灌注质量。采用导管和自重原理,可以将混凝土和水分离灌注,更好的达到设计高程。(7)钻孔更加便捷,工艺技术容易掌握,便于施工。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2.1钻孔机的安装和定位
道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开始之前,为保障良好的施工质量,有关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开始之前进行钻孔机械设备的安装,保障钻孔机安装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减少钻孔过程中由于设备不稳定造成的钻孔倾斜、桩倾斜现象。如果道桥工程属于软土地基施工,且该地层存在一定的坡度,在钻孔机安装之前,应当先利用推土机保障钻孔机安装场地的平整性,必要情况下可加垫钢板与枕木。为保障桩位的准确性,需要做好钻孔机位置、中心位置的定位。如果在道桥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是带有钻塔的钻孔机设备,需根据钻机动力、周围地笼配合的方式,将钻杆移动至特定的位置,随后由千斤顶顶起支架,开始定位工作,保障定位钻头、固定钻杆的卡孔、护筒中心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在施工过程中,钻机位置偏差一般要处于2cm以内。
2.2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最后一步,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在本工程施工中由于钻孔的深度比较深,直接灌注难度较大,并且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因此,使用了导管进行辅助灌注,导管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导管下口和孔底之间的距离控制30~50cm之间。在二次清孔完成30min以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灌注,并且整个灌注过程不能中断,保证灌注的连续性,否则会影响成桩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的力度和速度,浇筑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养护周期不能低于14天。
2.3泥浆比重控制方法
结合工程施工情况,以反循环钻机钻孔桩实行施工,需要注意的是泥浆对钻孔施工护壁和清孔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有效控制泥浆比重,在1.0m左右。泥浆制备不可过硬、过稀,防止威胁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情况,泥浆制备时可对岩土层打碎、统一处理。入孔浆黏度结合施工情况控制,确保含砂率和pH值分别在6%左右、7.55,选择质量达标的泥浆。此外,为避免发生塌孔情况,除了做好泥浆、含砂率控制,应作好相关记录方面工作。
2.4埋设护筒
在道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有关的施工人员需要将8mm厚的钢板作为护筒埋设过程中的保护材料,一般情况下,护筒内径要略微大于桩径约0.2~0.4m,而护筒高度一般要在2m以上。在护筒埋设过程中,要在护筒外侧位置使用特定规格的圆钢焊接成箍圈,保持箍圈的垂直性与对称性,达到加厚钢板的作用。此外,在护筒的上端,往往需要设置一个方形的泄水口,该泄水口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障后期施工的便捷性,在护筒上方,施工人员要设计顶端吊环,保障护筒中心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在一些道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护筒中心线常常会发生倾斜的情况,要尽量将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并将平面误差控制在5cm以内。
2.5桩身检测方法
完成基身施工作业后,应对桩身质量问题进行检测。A:通过无破损检测方法评估检测管的安全,并在桩基声测管平面布置时确保测管密实度、成桩后声测管平行,安装后作以水密性方面的试验。声测管保护交底操作后,做好声测管保护工作定期校正声测管自由端,确保检测设备保持稳定、安全。B:还要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C:静荷载检测确定终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及有关施工规范、规定要求。
3市政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3.1水下混凝土灌注阶段的检查
完成桩基钻孔过程的终孔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对其进行清孔处理并预先设置好钢筋笼。钢筋笼的制作与安置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查,进而保证钢筋笼的大小符合设计方案的总体要求,基本的外观要求就是焊接稳固,就位精准。最后还需要对全程进行认真细致地检查,以防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出现上浮。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必须正确安装混凝土导管。安全监理工程师有必要认真检查混凝土导管的封闭性,从旁监督导管安装的总过程,认真核查导管的进孔深度。在灌注水下混凝土以前,还需仔细复查第一个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量。安全监理工程师也必须全程从旁监督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随时核查搅拌站内工程使用材料的用量情况,详细记载搅拌时间和搅拌物的均匀性,随时抽检孔洞。严格把控导管的铺设深度,把握桩顶混凝土的使用量,审查工作人员的水下混凝土浇灌记录。
3.2保证护筒埋设的质量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护筒埋设是重中之重,对后续施工质量和各道工序能否顺利开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切实保证护筒埋设的总体质量。在埋设护筒之前要先进性放样处理,保证护筒埋设的精确性,控制误差低于5mm。在本工程护筒埋设主要采用了全站仪进行放样测量,以保证放样的精度。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要先确定孔洞的位置,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护筒埋设的位置,严格控制误差。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上埋放护筒,在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对护筒进行微调,保证护筒和孔洞中心相互重合,护筒的直径要略大于桩体直径,护筒厚度控制在4mm~6mm之间,预先埋设护筒的深度不能低于150cm,并高出地面30cm以上。
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施工对于提升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也属于一项繁琐的工作,在施工期间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在施工期间要采用合理的防治对策,来解决孔壁坍陷、钻孔桩身偏斜以及钢筋笼上浮等一系列的问题,以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效果,提升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彭胜.市政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要点[J].价值工程,2019,38(25):203-204.
[2]滕岩利.市政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245.
[3]何金明,喻红霞.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6,45(S1):226-227.
[4]韩志霄.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6(03):68-69.
[5]翟峻烽.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06):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