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生活中各方各面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大,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电力的支持才可以运转。所以说,这就对城市电力系统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这样变电运维技术起到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关于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的危险点以
关键词:变电运维技术;危险点;预控措施
1、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的主要危险点
1.1、母线倒闸操作的危险点
变电运维技术管理的母线倒闸操作会影响其负荷拉刀闸情况,一旦这一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就可能出现电压互感器谐振等问题[1]。而且母线倒闸的正常操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大大降低了变电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1.2、倒闸操作的危险点
目前我国变电运维市场发展迅速,以冷备用、检修、运行、热备用等为主要操作手段的变电运维技术设备种类不断丰富,这也使得实际变电运营操作的管理更加重要。在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填写倒闸操作票时,要加强与执行、编制、审核等环节内容的管理和把控。这样在统一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倒闸操作过程的操作票标准就会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合闸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3、变压器存在的危险点
在变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运行问题比较普遍,比如变压器切合过程中通过的电压可能降低其本身的绝缘性能,使得变压器产生永久性损害。如果出现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强管理和维护,否则就会直接威胁有关变电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
1.4、直流回路存在的危险点
运维人员必须要加强对直流回路运行的检查,根据变电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相应操作,提高保护压板操作的准确性。比如在进行二次直流回路操作时,如果出现运维人员操作不当的情况,直流回路的运行危险就会大大增加,使得运维人员面临严重的人身安全问题。
1.5、不可抗力层面的危险点
变电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也使得其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影响,比如天气、环境等因素。通常在夏季天气炎热引发油面过高的可能性增加,雷雨天气电力系统容易遭受雷击出现故障,而冬季的寒冷又使得变电系统中油面过低,狂风天气容易使得其他杂物缠绕变电系统的引线,引发火灾等[3]。因此,必须在管理中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因素,预先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将预控措施落到实处,提高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安全性。
2、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的影响因素
2.1、人为因素
电力系统中变电运维技术管理危险点出现问题离不开人员管理因素,很多变电运维技术管理负责人缺乏安全意识,管理活动规范性不足,没有认识到变电运维管理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变电运维的综合质量。这也使得管理规章落实困难,有些电力单位甚至没有有效完善的管理规章,缺乏具有执行力的考核制度,降低了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低,出现了管理混乱的局面。而且电力企业没有构建有效的防范体系,对于常见的故障没有进行防范措施总结[4]。
2.2、客观因素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运用的设备都快要超过使用年限,长时间的运行状态下设备线路老化严重,使用性能大大降低,增加了危险点故障的可能性。而且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快速提升,对电力设备和线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加强变电运维技术管理,输电损伤、变电设备故障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使得变电效率和质量水平大幅度降低。再加上近年来暴雨、地震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受灾地区的电力系统被破坏、中断供电也会引发危险点故障。
3、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的预控措施
3.1、加强标准化的作业程序
变电运维技术管理需要结合作业现场隐藏的安全隐患进行实际状况的演练,并制定有效的预控措施方案,根据工作人员的身心状况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召开探究会议,开展人性化的管理。对于巡视卡、操作票等作业方式,要参照标准化的作业方式进行严格作业,通过形式多样的操作方式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在进行大修中进行针对性预控,因为变电站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最集中繁忙的时候就是年度大修(改造),所以在开始大修(改造)前,检修部门要通过变电站的摸底检查来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和问题,结合其中的问题和危险点落实“人员、工器具、备品备件”。而且这一期间要为复役操作时没有遗漏接地线而引发带接地线合闸提供保障,每天都要在相关记录薄册中标注接地线需要的数量和装设地点,尤其注意平常难以整改的危险点。
3.2、强化安全运行管理作业
要检测实施的变电运维体制,全面认识到变电运维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严格履行相关领导与管理工作者的岗位职责要求,加强对现场作业的安全监控管理,为变电运维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同时电力企业也要提高全体员工依据法律管理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激发企业员工自动学习的积极性,定期进行变电运维作业的考查,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对于发生的事故教训要吸取经验,加强预防措施的落实,通过事故通报来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根据集控站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效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电力企业也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运用,大部分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事故都是因为习惯性违章引起的,所以有效控制人为失误事故的关键就是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保证制度完善为预控体系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全过程用人激励机制的运用。
3.3、强化安全教育能力
人为因素是引发电力体系事故的主要原因,因为如果电力调度运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认识不强,实际操作中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使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都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注重提高运维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水平,而且也需要调度工作人员自身的学习,比如可以结合以前发生的事故进行系统的探究分析,把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探索如果在日常运维管理中避免发生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同时运维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积极探究安全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安全意识,探究创新变电运维的安全生产方式。最后,也要实时落实每一项安全生产体制,不断提高每个运维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升其自身操作能力。
3.4、增强事故应急处理方式
在变电运维技术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通过严格参照标准化体系作业来保证开展工作的系统化完善化。对于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要加强企业的应急管理作业能力,对于每个员工都要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培训,这样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员工也可以尽快的合理解决安全事故,使得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大幅度减小,变电运维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会大幅度减小。
3.5、加强设备巡视
要加强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的设备巡视,降低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影响,就不同天气情况和环境因素来进行检测维修。在狂风天气时,要实地考察变电系统周围的杂物放置情况、衣物悬挂情况等,有效的督促和规制,保障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冬季寒冷天气需要进行放电或电晕等问题的定期检测,防止设备绝缘损坏,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结语
随着近年来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变电运维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工作,但是其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还存在很多危险点,使得这一工作的危险系数比较高,所以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为设备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证。因此,在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要不断提高运维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其技术管理中的危险点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通过加强标准化的作业程序、强化安全运行管理作业、强化安全教育能力和增强事故应急处理方式等方式来提高运维管理水平,尽可能减少电网运转带来的威胁,推动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应立鑫.对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与预控措施的探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12):187.
[2]岳永彬.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的危险点及其预控对策[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1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