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检测探析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期   作者:陈阳
[导读] 当前电梯已演变为人们日常生产生 活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构成部分
        摘要:当前电梯已演变为人们日常生产生 活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构成部分,要想防止电梯轿厢意外 移动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我们需充 分的掌握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类型、构成以及检验方 式等,对其相关的安全保护基础问题予以明确,全面认识 到保护装置所具备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1电梯的工作原理
        为了能够让电梯实现运输的目的,需通过曳引绳的两 个方向分别连接对重和轿厢,依靠电动机带动曳引轮的运 转的方式来拖动轿厢与对重进行垂直的上下运动。同时, 为了能够确保轿厢在升降时能够维持稳定的垂直运行,需 在高层建筑物的井道墙体结构中安装固定的导轨,同时电 梯通过导靴沿导轨进行垂直运行。而电梯的运作则需要 由电动机在运动的过程中松闸,要想实现这一操作需通过 长闭式制动器。其次,要想确保电梯的安全使用,制动需 维持在失电的状态之中,让电梯以静止的状态停滞,且轿 厢能够准确地停止在乘坐者所选择的楼层之中。为了能 够有效控制电梯的正常运动,还需要具备灯光、选层以及 速度信息等相关功能,需通过电气系统来实现,以及保障 电梯能够稳定运行的安全装置,而轿厢在运行状态方面的 信息则需通过指示系统来实现。
2电梯发生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及危害
        近年来出现了多起电梯开门轿厢意外移动的伤人事 故,如厦门华侨大学电梯夹人事故、深圳长虹大厦电梯事 故等。轿厢意外移动事故后果严重,有可能对乘客造成严 重的剪切、挤压,移动距离如果过长有可能会使电梯安全 钳动作,再严重的会使轿厢冲顶与蹲底。剪切造成的伤害 严重,重伤致残,甚至死亡。最近几年来随着电梯数量的 暴增,电梯事故得数量也跟着暴增。从大量事故中发现受 到剪切伤害的对象往往是那些进出电梯速度较慢的乘客, 特别是那些反应较慢的人群例如小孩、妇女和老人。 通常引起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有:(1)电梯层门 或轿门门锁电气装置出现故障如认为短接、门锁装置失 效、电磁干扰、控制线圈失效等;(2)曳引装置失效,如 曳引轮出现大面积油污导致曳引力降低、曳引轮轴或蜗轮 蜗杆断裂或者断齿等;(3)制动器制动不可靠,如制动轮 与制动闸瓦贴合不均匀,制动轮上油污多,制动线圈失效 等。
3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检验方式
3.1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检验要点
        在检测与检验电梯轿厢发生几率较高的意外移动问 题和保护装置时,应对检验的要点与重要事项予以明确。 在整个电梯设备系统中,保护装置不可缺少,在对此类装 置进行安装之前,需要严格检验与测试其生产厂家的资 质、设备性能和质量,当各项条件均与应用标准相符后,才 能正式使用。特别是要检测保护装置的各项指标参数的 设备性能标准是否安全、平稳,认真检查与调试其具体的 配置情况,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配置部件,需马上指出,并 要求返厂处理。全面调试与检验控制、平衡系统的各个设 备组成部分,同时按照不同设备的运行要求与特点将检验工作的要点与主要环节给确立下来,不仅如此,还要仔细 检查与调试整套电梯的设备系统中的关键设备,避免其出 现运行故障。
3.2现场检验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方式
        需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铭牌进行检查,其中需 涉及制造单位名称标志、编号、技术参数、型号以及型式试 验证书编号等相关内容,并确保铭牌与型式试验证书当中 的内容一致。

存在着开门状态中的平层、再平层以及预备操作功 能的情况下,保护装置需拥有较为完整的意外移动检测 装置以及制停装置等等,若不存在着开门状态中平层、再 平层以及预备操作功能的电梯,需结合轿厢意外移动保 护装置在风险方面的范围进行充分的考虑,电梯不可以 开门运行,同时其制停部件当中涉及自监测系统(需要进 行型式试验),保护装置不需要具有意外移动的检测装 置。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增加了平层保持精度以及准 确度的相关要求。轿厢在平层方面的准确度需为±10mm, 平层保持精度应为 ±20 mm,若在装卸载的过程中高 于±20mm,那么需将其校正到±10 mm 之下。此装置需在以下距离当中制停轿厢: ①和检测到的轿厢意外移动层站距离应不超过1.20m; ②轿厢护脚板和层门地坎之间在最低部分的垂直距 离不超过 0.20m; ③正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和轿厢地坎之间在最低部 件方面的距离不超过 0.20m; ④轿厢门楣和层面地坎,亦或者是层门门楣和轿厢地 坎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1.00m。 轿厢载有不超过 100% 额定载重量的任何载荷,在平 层位置从静止开始移动的情况下,均应满足上述值。 动态测试装置、控制柜以及紧急操作装置当中,均需 要涉及电梯整机制造单位所规定的保护装置判定标准以 及动作试验标准。在对保护装置予以动作试验的过程中, 应让施工或维护单位来开展,结合制造单位所提供的相关 实验方式与标准来进行现场判定与观察。
4电梯安全性能监管的发展策略
4.1 加强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
        宣传电梯安全的相关知识永远是解决电梯安全事故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电梯的有效的监管, 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必然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之所在,电梯的运行不仅仅是技术或是电梯从业人员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城市普及安全知识相对比较落后, 所以由于安全知识普及不足造成的电梯事故更是屡见不鲜。 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首先,政府对安全乘梯知识的普及是起着引领作用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和普及电梯的相关法律法规。 以达到引起社会各界对电梯安全问题的广泛重视, 把电梯事故的责任问题落到实处,加强处罚力度,加强安全检查的频次,保证监管质量。其次,使用单位做好对于乘客在乘梯时的引导和管理。 坚决制止不文明和不正确的乘梯行为, 特别是儿童乘坐者在乘坐方式不当时就极易发生电梯得安全事故。
4.2 加强电梯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在使用阶段是需要安全监管的, 这就要求电梯的相关的监管单位, 地区的技术监督机构需要提高责任意识, 很多时候, 作为电梯监管人员如果出现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将会产生非常危险的后果,有些工作人员在监管过程中出现麻痹大意给电梯的运行埋下了诸多隐患。 机构单位在招收电梯相关从业人员后不应当将专业技能作为单纯评价标准,应该更加看重其责任心和职业感。 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督促员工恪尽职守。 提升人员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职前选拔是非常重要的。 持证上岗是电梯检验和监管人员工作的前提, 经验的提高是更好的消除安全隐患的关键, 如何做好职前选拔, 招收富有经验的专业性人员从事工作,是各个从业机构关注的重中之重,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后顾之忧。其次,加强电梯监管人员的职后培训。 持证上岗是从业人员的最低要求,电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更加专业的理论水平,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才能保证在监管过程中及时有效准确的排除故障,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准确检修,及时恢复 正常应用。只有专业的从业机构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职业培训才能跟上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结束语
        近年来,电梯故障问题层出不穷,电梯安全运行已经成为 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电梯为 人们的出现带来较大的便利性。然而在实际运行期间也存在一 定的安全隐患。为了加强电梯运行安全稳定性,在对电梯进行 日常检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明确认识到电梯控制系统的各 项故障,并且需要根据出现的各项故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电梯的安全运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