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国有生态林场 陕西延安 716100
摘要:林业营造林的核心目标是,不断提升我国植被覆盖率,保证当前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林业营林造林的过程之中,有关人员需要认真遵守营造林原则,并结合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合理选择树种,保证林业营造林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问题;改善措施
通过人为大面积种植树木来改善土地情况,帮助人们的生产生活获取更多的收益,是进行林业造林的根本目的。营造林通常来说是指在长期经受开垦或是水土流失严重等地质比较差的地区,大范围的种植树木,以此来不断提高当地土壤的水分、营养成分和湿度。对林业营造林进行规划改造,不仅能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实现经济利益的获取。大面积的营造林建设过程中,樟子松和杨树是主要的树木种植类型,在树木长成后可以为相关的木材工厂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因此,提高营造林的相关的技术水平对于林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开展林业造林工作的重要性
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情况越来越严重,降低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近年来,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提高,更加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高林业营造林的技术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林业建设工作,不仅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美化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有序发展。通过培育种植优质的幼苗树种,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强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2当前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不重视林地修整工作
保证林地修整的质量是开展林业营造林建设工作的基础,通过林地的修整可以有效地改善土质条件,为林地树木的培育生长创造良好优质的环境。目前,在林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对于林地修整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于基础的林地表面的杂草清理不够彻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树苗的正常生长,大量的杂草分布在林地表面抢占了树苗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降低了林地土壤的水分,容易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由于相关管理工作人员不重视林地修整工作,给后续的机械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林业营造建设的整体质量。
2.2树苗管理技术不够完善
在当前的林业造林建设过程中,营造林树木种植完成后,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后期的工作处理不到位,缺少相应的日常保护措施,在树苗的生长周期,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树苗的实际生长情况定期进行施肥、浇灌,以保证树苗的健康成长。例如,在杨树苗的生长过程中,应在树苗种植前做好相应的病虫害防护措施,以免幼苗收到病虫的侵害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现阶段,林业营造管理工作还存在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的情况,在树苗的日常管理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从树苗的实际生长情况出发,调整培养方案,导致了树苗得不到良好的保护。
2.3林业营造林技术设计不合理
相关的林业造林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不能充分考虑林业地区的自然条件,降低了林业造林技术的发展水平。另外,林业造林部门缺少专业技术型人才,影响了造林工作的整体质量。在具体的法案设计过程中,不能全面考虑影响林业造林工作有效开展的综合因素,从而形成了林业造林技术水平低下的情况。
3实现林业改造林技术优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对林地修整工作的重视程度
林地的修整工作是林业造林的基础工作,对于营造林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对林地修整的认识,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具体的林地修整过程中,及时清理干净林地表面的杂草,对林地土壤进行翻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质条件、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林地修整措施,从而保证林业营造林的质量。
3.2完善树苗的培养技术管理工作
在林地树苗生长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完善树苗的培养管理工作。在树苗种植生长的初期对于水分吸收能力比较差,所以不需要大量的浇灌,在后期可以根据实际的生长情况确定浇灌的周期和水量。同时,加强树木的病虫害防护工作,定期喷洒防虫驱虫的药物,用以保证造林树苗的茁壮成长。
3.3合理规划林业营造林技术设计
在进行林业造林设计之前,必须对当地的各项条件、土壤情况、水含量和气候温度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对树木的培育方案和采用的造林技术手段进行明确,做好充足的准备,推进林业营林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以促进树苗的健康成长。
3.4加强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工作影响着营造林工作整体的工作质量,必须一改以前散漫的管理方式,是后期管理工作的变得统一、高效、合理。要根据不同品种的林木生长状况加强后期的培育和管理,要科学合理的施肥、浇水、修剪和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例如:定期检查幼苗的生长情况,检查幼苗是否有根部裸露的情况并及时扶正,观察土壤含水量和是否有松动的情况发生,防治病虫草害等突发情况。伐修的过程要注意季节和树种的关系,保证苗木享受良好的光合作用,确保对树苗的危害降到最低,进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营造林工作的效率。
3.5重视杀虫剂的科学选用
现阶段,对于林业的病虫害问题,我国主要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科学选用杀虫剂。但为了节约时间、获得理想杀虫效果,很多营林单位都会选择毒性相对较大的杀虫剂,而这些含有大量毒性的杀虫剂,虽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杀虫效果,但往往也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严重脱离了营林工程的初衷,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营造林技术的运用,对于杀虫剂的科学选择也要给予足够重视。为此,相关生产厂家应积极更新生产理念、改革或是引进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在有效提升杀虫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其毒性。此外,林业养护人员在具体选用中,也要善于从环境效益等诸多层面来考虑,最大限度的避免杀虫剂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改进林业营造林技术。此外,还要结合具体需求,加强国外先进经验、技术的科学引进,以此来获得更理想的优化效果。
3.6引进合理的树苗管理技术,提高树苗成活率
要想提升林业树木的存活率,要引进合理的树苗管理技术,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对林业幼苗进行科学培育与管理,造林工作结束后,在规定时间之内,做好松土工作,并将树苗周围的杂草有效清除,为幼林提供充足光照与肥料,满足幼林的生长需求。2)待幼林生长到指定阶段后,要进行郁闭,在此期间,要做好间苗与修整等一系列工作,避免幼林生长过度,为后续的林业造林管理工作提供便利。3)定期进行树苗补栽,林业树苗补栽与抚育需要在 15d内完成,造林工作结束一段时间后,有关部门要认真检查树苗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生长不良的树苗,可以直接剔除,换成正常的树苗,提高树苗存活率,保证林区产量得到明显提升。针对补栽后的树苗,仍然要进行有效的抚育。
结语
林木造林技术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在保护森林资源多样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造林,并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植树造林,促进生态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乾清.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8):153-153.
[2]罗飞波,陈壮松.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低碳世界,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