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月2期   作者:王辉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发展成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因环境污染使得自然资源受到极大的威胁,不仅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对社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所以现在对于城市规划中重要关注的方面就是如何解决城市的污染问题。现在我国一些城市对环境管理不够重视,对于城市中产生的垃圾污染、水资源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而且经常是出现问题后再去解决,对于环境保护没有起到良好作用,应该在出现环境问题之前就要做好预防,规划城市建设应将环境问题放在首位,从而更好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规划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1大气污染
        工业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中一条重要的生产线,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粉尘等一些有害气体的出现,施工现场是一个排放扬尘的污染源,施工过程中土方挖掘和车辆运输建筑材料都会产生扬尘,以及一些砂、土、灰、砖等材料,在遇大风天气也会产生大量扬尘,可在短时间内明显影响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同时,现代城市中的车辆越来越多,车流量非常大,汽车尾气排放量日益增多,CO2指数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此外,在建筑工程中各种材料的应用非常普遍,不加节制的使用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粉尘、二氧化硫等各类化学药剂,流通到空气中污染了大气环境。目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的,极易导致粉尘、酸雨等危害,使得空气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影响空气质量,导致温室效应等现象的产生,这是对城市建设发展十分不利的,所以对于城市的规划施工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带给人们人身危害。
        1.2水体污染
        我国对水资源需求是非常大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水资源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然而,由于水资源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减少、污染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现在城市人口密度、工厂等不断增加,人均用水量也不断增加,大幅度增加了城市用水的负担,同时还有一些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没有经过过滤便流入河流湖泊中。水源受到污染。水系统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现在我国的水污染每年都在递增,必需要保护现有的水资源。水资源污染会对农业、工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实施水污染治理是非常迫切的,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工作成为了城市规划施工中的重点。
        1.3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主要是人们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垃圾,工业中的固体废物以及危险物的排放,同时还有一部分建筑废弃材料,以及农业主体废弃品等,如果对于固体废物的整理不严格,就会给土壤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固体废物分为很多类,每天都有大量产出。很多类型的废弃物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若处理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有调查发现我国废弃物高达70亿吨,说明许多资源被浪费,同时废弃物的存放也侵占了大部分的土地资源,并且这种废弃物依然呈增长趋势,如果依照现在的形式发展下去,极有可能使城市被一堆垃圾环绕。废弃物总量不断增加,若不能恰当处理,使其暴露在空气中,长期以往可能会发酵腐烂,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会传播细菌,引发疾病,造成严重的人身危害。
        1.4噪声污染普遍存在
        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车流量也渐渐增多,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修建工程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噪音污染,低强度噪音一般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高强度的噪音,主要是来于工业机械设备、工程建筑、车辆鸣笛、娱乐场所喧哗等方面,这些高度的噪声会使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使人们的身体出现不适,造成消化系统、头晕以及神经衰弱等疾病。噪音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长期处于噪音污染环境下,还会影响人们的听力,同时还会伴有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等症状。施工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当地相关规定的要求,做好施工噪声的治理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1.5生态环境破坏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民生。随着社会城市化的进展,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开发程度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因此容易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对生态完整性、动植物、土地利用等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科学规划
        生态的施工设计除了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施工设施中还应与结构设计师、土建工程师、灯光学家等设计工作者密切合作,利用生态设计新技术,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科学、实用。如:施工时设置雨水沟和地下雨水箱以利于雨水的回收再利用等等;园高差考虑雨水流动收集,设置雨水沟和地下雨水箱以利于雨水的回收再利用等等,实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经济适用
        一方面,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应从城镇设计的整体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多项目施工不是单个存在,而是整体存在的。城镇设计及城市规划施工应将集中设计,以形成城镇的主节奏,使整体施工统一且富于变化。然后根据不同规划的需要设计具有该区特色的多项目施工,最后使多样化的施工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最终达到整合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综合体施工来讲,设计上,应与城市规划的绿景相结合,从而提高生态立体环境的质量。
        2.3强调特色
        特色是景观设计中重点突出的设计原则。在任何地区的景观设计中,都应该突出景观的特色风格。严寒地区的小城镇,街道所具有的特色是体现街道景观风格特征的重要载体。在城镇景观设计中,如果街道缺乏特色景观,那么无论多繁华的建筑都会显得毫无生机。因此,强调特色是严寒地区街道景观设计中又一重要原则。设计中,应采取特色化的设计方法,尽可能的提高寒地城镇街道景观的异质性,对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协调,充分结合建筑、环境、空间与人的活动等各种设计要素,做到四季有景,体现寒地景观设计的特色。
        2.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能源危机日益急剧的社会背景下,生态文明是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热点。城市规划施工作为生态保护的构架系统,在规划设计中应通过设计方法将城市的生态理念体现出来,彰显施工“与时俱进,响应环保”的风格色彩。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以“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打造城镇绿色名片”为前提,应坚持“生态、环保、人文、发展”的施工理念,深入分析和探讨城市规划施工中的生态问题,详细规划施工中的工业区、农业区、各个协作区体系,将节能、环保效益作为施工高度追求的成果目标,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通过对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对于如何整治城市环境污染提供了有效措施。城市环境作为人们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需要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特别是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预防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整合、利用自然资源,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华东.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探讨[J].智能城市,2017,3(09):43~45.
        [2]陈振涛.浅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35~36.
        [3]王晓辉.浅析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5):153.
        [4]吴晓智,吴清香.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有效实施[J].现代园艺,2014(16):172.
        [5]黄志军.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策略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4(03):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