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四区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就当前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和整改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对审计整改在风险防控和提高效益上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被审计单位、督促审计整改的责任部门以及内部审计的体制和机制等角度,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审计;整改;发挥;作用
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一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是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实现审计目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审计整改在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方面的作用发挥日益明显,审计整改情况也来越受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视。
1.审计整改在风险防控上的重要意义
审计整改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部门所做出的审计决定或提出的管理建议,对其自身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实践中不少审计部门经常会遇到该纠正的事项得不到纠正的情况。无论是从防范经营风险上,还是从提高经济效益上,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其意义都十分重大。
1.1审计整改是促进依法经营的客观要求
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管理的违规行为往往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通过审计不仅可以充分揭示、发现和查处各类违违纪法犯罪行为,促进廉政建设,而且可以对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体制、机制层面上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或办法,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1.2审计整改是治理屡审屡犯的必需手段
审计制度执行以来,通过对多数单位的审计,依法处理和处罚了一些违法违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屡审屡犯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固然有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审计整改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重审计、重处理处罚、轻整改是重要的一环。因此,构建审计整改的责任机制,从根本上确立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治理屡审屡犯现象[1]。
1.3审计整改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审计监督某种意义上就是利用审计的专业优势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的一种手段,有人把审计比喻成“医生”,查病灶只是手段,治病救人才是目的。通过审计整改,可以有效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生产经营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动自身健康发展。
1.4审计整改是确保监督到位的关键环节
审计不仅要通过审计监督揭露和反映问题,而且要通过揭露和反映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站在更高层面促进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发现问题只是完成了审计工作的一半,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履行审计职责的必要环节。
2.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主观认识不到位,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从被审计单位看,一些单位对审计整改促进单位加强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抓早抓小的预防作用认识不足,担心整改使自身利益受损,往往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性”整改,使得审计整改难落实。从审计部门看,内部审计“监”而不“督”,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现象。
由于内部整改主体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审计整改的问题往往会触及一些部门或个人利益,督促审计整改远比审计发现问题要复杂,利益冲突导致很多单位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工作流于形式[2]。
2.2督促审计整改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一是审计部门督促审计整改的后续审计力度有限。由于审计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使得审计意见或建议本身缺乏硬性的约束力,在出现被审计单位消极应付审计整改的情形时,后续审计的督促作用就显得十分有限。二是缺乏督促审计整改的部门联动机制,监督合力远未形成。由于大多数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的问题与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督促、管理有关,审计部门如未将审计中发现的主要情况通报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巡察、人事和财务等各相关业务部门,就难以形成监督合力。
2.3督促审计整改的考核、问责力度不够,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目前,虽然大多数单位审计部门建立了审计回访、审计约谈制度,对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相应的奖惩问责力度不够,其执行效果不够明显。一是主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考核力度不够。二是审计整改追究问责力度不够。实践中,审计部门很难依据审计中发现问题、审计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问责。
3.加强审计整改在风险防范和提高效益作用发挥的对策与建议
3.1抓根本,在审计整改时效上“下功夫”
一是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审计单位要完善“主要领导挂帅、专业部门主导、业务科室协作、三级单位参与”的大审计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审计合力作用发挥,为审计整改工作实现“零障碍”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要立足超前运行,开展自查自纠。以迎审迎检工作为契机,明确组织领导、工作范围、重点内容和职责分工,组织相关科室全面查找存在问题,加强对风险点管控,并落实具体责任人,强化问题整改落实,扎实开展好专项审计自查。三是要强化过程管控,做好审计整改。实施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明确“查出问题、责任落实、整改实施、整改复查、评价考核”五个环形节点,着力做好整改流程中各节点的运行衔接。
3.2抓重点,在审计整改成效上“见实招”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审计成果覆盖范围。通过开展审计知识宣讲、审计实务学习、审计案例探讨、丰富审计工作网页等形式,加强各级、各部门对审计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应用。二是要加大分析力度,提高审计成果运用能力。开展年度审计查出主要问题综合分析活动,对全年所有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剖析根源、落实责任、制定对策,形成年度审计查出主要问题综合分析报告。三是要加大考核力度,推动审计成果落地生根。严格推行审计结果考核制度,对审计工作中查出的各项问题,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和依据,为规范经营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抓提升,在审计整改创效上“展作为”
一是要建章立制,促生产经营基础上水平。建立完善审计整改落实跟踪机制。定期开展审计查出问题巡回督导检查工作,审计项目结束一个月内,由审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到被审计单位进行督导对接,确保审计问题整改到位、审计建议落实到位、防范措施制定执行到位。二是要入心见行,促依法合规意识再升华。不断深化审计增值保值服务内涵,建立审计与被审计新型工作关系,以服务为导向实施监督,以监督为手段推进服务。积极推行透明审计,坚持开诚布公宣传新型审计理念,推心置腹交流查出问题,从促管理、防风险角度提出审计建议,有力提升各单位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参考文献
[1]杭云霞.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促进审计成果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14(24).
[2]翟存根.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