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提高留守儿童管理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杨胜球
[导读]

杨胜球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同乐镇武称小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88-01

        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作为农村学校要更加关爱留守儿童,切实提高对留守孩子管理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习惯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习惯养成细节很多,例如,在学生卫生习惯上,班主任应跟学生讲明教室哪些方面要清理,清理到什么程度,由哪些同学负责,在个人卫生方面,班主任应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个人卫生细节,头发、衣服、鞋子应该如何打理,尤其是针对父母长期不在家的小学生,只有爷爷奶奶照顾的学生,更应关注此类学生的卫生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将自己的卫生习惯弄好。再次,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应教育学生先写作业再玩耍,尤其应该得到家长的配合,请家长在课后监督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感化留守儿童,教会他们控制自身情绪
        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都出外务工,农村里剩下的就是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了,这些老人平日里对孩子过分溺爱,父母不在家,孩子犯错了也没人管理,导致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就是家里面的“皇帝”,谁也动不了我,自己想干嘛就干嘛,一旦别人违反了自己心理的想法,就发脾气,不吃饭甚至离家出走。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感化留守儿童,教会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们班里的留守儿童韦良同学,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里面只有年近七十的老奶奶,笔者在举行的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上就听这位慈祥的老奶奶说,该学生在家里过于懒惰,几乎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芝麻绿豆大的事情都要奶奶去帮完成,有时候还经常和奶奶吵架,易怒易发脾气。出现此类现象除了孩子的懒惰与情绪的自控能力差之外,还有奶奶的过分溺爱,让他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更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笔者知道上述的情况之后,每逢星期六与星期天,就去他们家,一方面是帮老奶奶做做事,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教会学生保护自己的家人,控制好自身的情绪。记得又一次我对该儿童说,现在你父母都不在身边,家里面就剩下你一个男子汉,奶奶都七十多了,你应该拿出男子汉的气魄来,主动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责任,更是义务。该学生见我经常去帮助奶奶,逐渐变的勤快起来,开始给奶奶帮忙,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和奶奶吵架了。



        三、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困惑,多走进他们,多接纳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同时,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留守儿童与师生相处的感情,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让他们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在活动中还可以培养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以宽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一些错误,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班主任应冷静对待问题留守孩子,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
        五、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工作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寻求支持:
        1、寻求学校支持。班主任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把自己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思考、准备组织的一些活动方案等向学校领导汇报,争取获得他们对留守学生工作上的精神支持、经费支持和教师资源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任课老师参与到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来,让他们认识到留守孩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生活有帮、困难有助。
        2、寻求社会支持。班主任在校内做好留守学生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给与多方面支持。比如:为班级留守儿童争取爱国主义教育一日游活动;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生;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等等,尽量呼吁社会各界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在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过程,也是教师学习探索的一个过程。每个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主动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班集体环境,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对留守儿童,不论是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都要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这些留守儿童能顺利地走过这段艰难的人生之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