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在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农业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国民的生产以及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要想使玉米种植的产量提高,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要科学合理。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玉米;高产
引言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种植技术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在推广技术的过程中,病虫害的产生极大地降低了玉米的质量及产量。玉米病虫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减少其发病率,以利于提升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从而使我国的农作物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选种及播种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要想达到高产的目的,选种以及播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玉米生长的质量以及产量有较大的影响。选择品种优良的玉米种子,掌握科学的播种技术,才能够使玉米产量得到较好的提高。在进行玉米栽培时,首先要严格地选择玉米种子,不同种类的玉米种子,其生长状况存在差别,选择产量高的玉米种子,再配以科学的播种、生长管理技术,才能够种植出高产量的玉米。而如果玉米种子的选择就存在问题,即使播种技术以及生长管理技术都科学合理,对玉米的高产效果也不会很明显[2]。因此,要选择品质优良的玉米种子,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一般选择适应性较强、抗病以及单株生产能力较强的种子,种子必须经过质检部门的专业质检。在地势相对平坦且温度较高的区域,玉米的播种通常可以分两季,这种情况下可选择早熟的玉米种子。在播种时,种子的温度要进行科学的控制,从实践中得出,一般在7℃左右时的玉米种子较易萌发,所以在播种时要注意控制玉米种子的生长温度,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另外,在播种时还要注意种子种植的深度,播种的深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玉米的出苗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提高,通常来说,播种的深度最好保持在5cm左右。
1.2选地及整地
选好种植地块后,在玉米的种植区域要进行土地整理工作,玉米的根系极为发达且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其从土壤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和水分,这得益于它的分枝和根系的发达,在很多相对贫瘠的土壤条件下,依然可以满足玉米的生长所需。在选择种植土地的过程中,要选择土地相对平坦、质地相对疏松、土质相对肥沃、土层厚度和通透性良好的地方种植。选择好土地后,要确保土地的结构层良好、通透气良好,最后在平整细碎后进行玉米播种。
1.3科学合理的种植
合适的播种时间需结合周围环境与种子品种来确定,玉米的生长周期具体包括发芽期、幼苗期、生长期、开花期和成熟期5个阶段。若条件合适,尽早播种为宜,使玉米获得较长时间的成熟期,播种温度通常为10℃。同时,生产的机械化使得玉米的播种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机械化模式正逐渐取代人工播种,但仍要因地制宜,若播种环境坡度较大,相关从业者应采用人工播种的方式进行玉米种植。
1.4水肥管理
玉米从播种到收获中间要经过出苗期、三叶期、拔节期、喇叭口期、开花期、抽丝期、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水肥管理非常关键,施肥以及灌溉的时间、数量都要注重科学性。玉米在出苗时期怕涝,这一时期土壤的水分如果保持较好,就不用灌溉。当玉米的植株进入生长旺盛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这时就要进行灌溉,保持土壤的水分,在玉米拔节期浇水可以使穗粒数增加,提高玉米产量。在对玉米植株进行施肥时,时间最好是在大喇叭口期,这一时期玉米植株的叶片展开,对营养的需求较大,而且处在生长的重要时期,肥料一般选择尿素、氮磷钾肥,一般土壤的营养成分正常的话,玉米整个生长过程中施肥一次就可以确保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
2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2.1对于大斑病的预防和治理
考虑到此病害发生后对叶片危害巨大,程度严重的情况下对包叶和叶稍也会带来很大危害,所以要掌握发病特点,才能够科学预防以及在初期阶段及时发现。此病害开始阶段会有少量灰色小点出现在玉米叶片上,这些小点随着玉米发育逐渐扩散至叶脉上,造成叶片和玉米的连接处发生黄褐色变化,该病害在温度和空气湿度较高条件下发病率较高,因此在防治中可以采用种植具有加强抗病性的玉米品种、整理土壤、关注多雾多雨天气等措施达到预防目的。当发现该病害出现后,则要尽快摘除病叶,及时将其带出玉米种植园区通过无公害处理技术进行集中销毁,避免园区玉米互相传染病害,配合适量药剂喷洒提高治理水平。
2.2合理利用抗药品种
相关从业者需选购较为优良的玉米品种,在种植前期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对药剂精心处理,严格控制播种玉米的温度,可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需优先考虑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并辅以适当的药剂,可使玉米病害的防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此外,气温的控制也会影响玉米的发育程度,一般在12℃以上为宜,若温度太低,种子的发芽率将变得极低。在播种时,相关从业者可在地面覆盖一定的地膜,该方式可控制玉米种子的温度,会对种子发芽起到促进作用,在病虫害高发期,由于玉米已处于成熟期,对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将会大大增强。例如,某省栖霞市桃村镇综合服务站种植玉米,当地的玉米在成熟之前遭到病虫害的侵袭,大面积玉米接近死亡。经过多名技术人员的考察,该害虫名为玉米螟,相关从业者查出相应药物,利用辛硫酸乳剂喷射到玉米上,该地玉米的病害得到及时防治。
2.3采用生物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采用的是万物相生相克的原则,通过某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的捕捉,从而有效降低病虫害,利用菌沙虫、鸟杀虫及虫杀虫的方法达成病虫害防治目标,其优势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一方面,相关从业者需及时了解害虫的繁殖特点与生活习性,并通过技术人员将其天敌引进,使得虫害的发生频率降到最低。同时,相关技术人员需改善农户对于病虫害的认识,利用生物农药,完成害虫的防治工作。另一方面,相关农户需要对许多害虫的天敌施以保护,如赤眼蜂、草蛉等,平衡虫类生物链,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从而有效改善害虫带来的危害。因此,生物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强,且对环境污染较小,害虫的抗药性无从产生,可有效改善对病虫害的防治。
2.4玉米螟以及玉米黏虫的防治
通常在玉米的叶片表面上出现密集的小孔虫眼,这说明玉米螟的虫害已经发生。另外,在玉米抽穗之后的阶段,玉米螟同样可能出现,玉米雄花会受到极大的危害,玉米的产量会大大减少。防治玉米螟需要注意,在冬天到来之前应及时喷洒对症药物协同进行防治。当今流行的绿色防控技术中,有一种玉米螟的自然天敌叫赤眼蜂,在玉米生长阶段,田间适当养殖赤眼蜂会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玉米黏虫的发病范围十分广泛,它会吞噬玉米的叶片,叶片减少后就会整体降低玉米的光合作用,玉米的产量就会有所下降。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整个玉米的种植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增产增收,在防治玉米黏虫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药物喷洒,如使用敌百虫等。在绿色种植中,也同样推荐使用玉米的天然宿敌,生物防治可确保环保、安全、高效。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采取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非常重要。而在花生具体栽培的过程中,应该在各个环节上进行科学的把控,从根本上促进花生的健康生长。同时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为更好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雪.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9(23):31.
[2]王次燕.玉米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