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博物馆设计理念——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例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王德蓉
[导读] 摘要: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博物馆  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我国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随后新冠病毒在我国各省市传播,由于此次疫情突然无征兆的爆发,中国五千多家博物馆令行禁止开放,前所未有的一律闭馆。此外,我国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全国民众开启了空前轻松的“居家防疫”休假模式,目的则为避免人员聚集,造成大面积传播现象。因此各地博物馆以及人民秉承国家政策,疫情期间不开放。虽然不能奔赴前线像医护人员一样去实施救援,但应发挥自身优势,使用先进技术,创建线上智慧博物馆,让群众足不出户的体会到我国文化历史,增强我国人民防疫信念,缓解群众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心理。希望此次新冠疫情早日结束,也对疫情一线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智慧博物馆;新冠病毒疫情;发展对策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为加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为此国家文物局专门发文,要求全国各博物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利用已有数据资源,以最快速度整合资源,创新传播方式,通过网络,网上博物馆,实现博物馆足不逾户,在线同享赏文物,宅家也能看展览,居家抗疫学知识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居家防疫、抗疫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1.何为智慧博物馆?
        现如今社会教育成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那么,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将“大数据”与“智慧博物馆”相结合应用,首先博物馆管理人员应集合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博物馆内各个藏点以及展实点进行信息化处理,建立博物馆数据管控云平台,打造统一的智慧博物馆生态体系,实现博物馆虚拟投入的精确性,同时创新和拓展博物馆网络平台服务模式,提升博物馆综合实力,为此次新冠病毒早日结束做出贡献。
        2.新冠病毒期间博物馆大数据来源分析
        2.1围绕馆藏文物产生的数据
        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平台设计的资源则为前期记录藏品资源产生的数据,例如:文物的登记编号、名称、年代、鉴定信息、文物等级、材质、外形尺寸、流传经过、保存状况、征集者、征集时间、征集地点、文物库房、科研成果数据、维修数据、二维图像资料、三维图像资料、视频、图片、展览信息、宣传信息、展出利用率、文创利用情况等等数据,这些数据一直保留,此次设计可进行整体整理应用。
        2.2观众行为产生的数据
        观众是博物馆的社会基础,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观众的需求是博物馆最为关心的话题。在设计前,运用网络问卷形式,对观众数量、喜欢哪些展览、哪些活动、观众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消费习惯、关注哪些博物馆的媒体、购买了哪些纪念品、想了解哪些知识、对目前博物馆的服务有哪些意见等等数据进行统计。利用大数据技术吸纳所有数据,通过分析和挖掘数据与相关性得到更为有效的信息并为本次设计提供决策上的前瞻性。
        3.新冠病毒期间智慧博物馆大数据应用意义
        3.1为新冠病毒后期展览策划提供数据支持
        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服务之一,通过对观众观展行为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预测观众偏好。

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帮助可以对特定群体举办更具原创特色的创新方案,或者结合当下新冠病毒举办针对性的云观展展出。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参与,提高了创新能力,可以有效避免主题雷同、缺乏原创、展览数量不足的情况。
        3.2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缓解公众心理情绪
        到博物馆网络平台参观的观众群体是多样化的,文化程度、参观动机不尽相同,且这个群体具有数量庞大、匿名、等特征。这些观众中包括一些经常性观众和偶然性观众,显然经常性观众推广价值更高。对于观众的观测产生的数据基本上是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如二维码扫描、导览系统、某件文物的观赏时间、网站互动信息等等方式收集观众的各种讯息,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到观众的心理和行为讯息,想了解哪些知识等等,博物馆可以按需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和教育方式。
        4.新冠病毒期间智慧博物馆大数据平台设计运用技术
        4.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给智慧博物馆平台用户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参观人员仿佛穿越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重新走入当时那个年代。例如在博物馆平台,参观者打开历史参观系统,连结电脑或手机就可以通过VR眼镜或者显示头盔看到地球全貌,甚至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历史上的各种恢宏场面,不仅将博物馆蕴藏深厚的“历史送出去”,也让观者享受到“飞回历史”的体验,为千年历史和未来科技的碰撞带来无限可能。通过人工智能以人为本、以减缓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4.2知识图谱技术
        知识图谱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强大的语意处理和互联组织能力,使博物馆文物散落在各方面的信息点形成“串联”。知识图谱可以实现丰富的知识表达、开放互联的服务,可以通过精确语义检索、知识问答、关联挖掘、可视化呈现等方式应用到文物的展览过程中。基于历史文物的知识图谱资源,构建跨馆界知识图谱。在文物的虚拟陈列设计前期,可以利用文物的数字信息,突破博物馆资源的场地限制,实现博物馆历史文物的时间、空间融合。结合展览受众的需求特征,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文物知识的受众对象;同时,在系统中融合文物的研究资料、图片、音频视频,形成多元化视角下的文物内涵展示。
        4.3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做到各类数据的无缝连接,实现博物馆平台管理服务实时监控。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博物馆是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成果,处理收集关键信息,实现博物馆传播展示的全面提升。通过技术革新,博物馆带给参观者的体验感受更为直接,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加强,博物馆从被动的技术推动转变为主动引导技术应用。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我国把博物馆应利用已有文博数字资源推出博物馆藏品赏析、网上展览等相关内容的介绍,建立网络平台,以减缓群众心理压力,利用大数据技术打开博物馆展馆大门,拓宽宣传维度,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早日结束,献出绵薄之力,协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参考文献:
        [1]许子明,田杨锋.云计算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8):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