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 李奇鹏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李奇鹏
[导读]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均居住空间越来越小的今天,高层建筑作为合理利用空间的一种形式已经不断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高层建筑已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身份证号码:41032619890716XXXX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均居住空间越来越小的今天,高层建筑作为合理利用空间的一种形式已经不断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高层建筑已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如何更快更好地建设高层建筑?本文就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与设计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探索,希望能在文中所阐述观点对于线管人员如何更好建设高层建筑有所启发。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钢筋混凝土的建设,为国家城市化进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
        1结构设计与计算方面的问题
        1.1设计构造方面的问题。
        (1)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配置应满足要求对于规范中规定的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的要求,绝大部分设计人员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对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的“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0.4%。”设计中经常被忽视,尤其是柱轴压比不大时,常常不满足要求。这一规定是保证节点核芯区延性的重要构造措施,应严格遵守。(2)底层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应满足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底层柱,柱根处箍筋加密区范围为不小于柱净高的1/3”,设计中应重点说明。(3)框架梁的纵向配筋率应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当框架梁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梁箍筋最小直径的数值应比表6.3.3中规定的数值增大2mm。”在目前设计中,这一规定常被忽视,造成梁端延性不足。
        1.2计算方面的问题。
        (1)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1g和0.15g两种,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O.2g和0.3g两种。(2)梁刚度放大系数。SATWE或TAT等计算软件的梁输入模型均为矩形截面,造成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算出的地震剪力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因此计算时应将梁刚度进行放大,放大系数中梁取2.0、边梁取1.5为宜。(3)独立梁箍筋计算结果需复核。《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规定: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应按公式进行计算,且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间的箍筋,应均匀配置。但SATWE软件计算梁箍筋时,未考虑独立梁这一情况,都按公式进行计算,有时会造成计算结果偏小,设计中若遇到有独立梁存在的情况,应对梁箍筋的计算结果进行手算复核。
        2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
        2.1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截面加大加固法。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在适筋范围内,混凝土弯变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随钢筋面积和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构件正截面配筋率不太高的情况下,增大主筋面积可有效地提高原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的减小。(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是把型钢或钢板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边,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一般应采用湿式外包法,即采用环氧树脂化灌浆等方法把型钢与被加固构佣粘结成一整体,加固后的构件,由于受拉和受压钢截面面积大幅度提高,因此正截面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大幅度提高。
        2.2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预应力加固法。(2)增加支承加固法。
        3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
        3.1托换技术。


        系托梁(或桁架)拆柱(或墙)、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3.2植筋技术。
        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
        3.3裂缝修补技术。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3.4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
        系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
        4砌体结构加固
        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4.1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承载力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4.2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
        (1)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以上的环境中。
        4.3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1)增设圈梁加固。(2)增设梁垫加固。(3)砌体裂缝修补。
        5钢结构加固
        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
        5.1改变结构计算图形。
        5.2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
        5.3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
        5.4裂纹的修复与加固。
        结构因荷载反复作用及材料选择、构造、制造、施工安装不当等产生具有扩展性或脆断倾向性裂纹损伤时,应设法修复。在修复前,必须分析产生裂纹的原因及其影响的严重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结构实际工作或进行加固的措施,对不宜采用修复加固的构件,应予拆除更换。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项目施工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结构,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也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稳定性、耐久性、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高层建筑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两者在实现过程中是相互影响和相符关联的关系。所以要通过合理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来实现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稳定性及可靠性的提高,具体的设计要点包括抗震功能、耐久性、新概念、基础和剪力墙等设计。
        参考文献:
        [1]李锐.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与设计要点[J].江西建材,2017,(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