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分析 冯谦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冯谦
[导读] 摘要:对岩土工程地基及桩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原因,旨在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构建科学化的岩土工程施工方案,以全面提高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施工的稳定性,满足岩土工程产业的技术发展需求。
        海南建科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对岩土工程地基及桩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原因,旨在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构建科学化的岩土工程施工方案,以全面提高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施工的稳定性,满足岩土工程产业的技术发展需求。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桩基础;处理技术
        一、概念分析
        1、地基
        地基主要指建筑物底部用于承载主体结构的土体或岩体,岩土工程中,整个建筑项目通过稳定地基结构的设计,可保证上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在地基施工中,一定要做好基础沉降量的控制,如果在施工中发现地基土体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应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处理,以保证地基施工的稳定性。如果使用加固技术之后仍然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应使用桩基础及深基础施工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增强岩土工程的承载力,保证地基施工的整体质量。
        2、桩基础
        桩基础主要是利用承台梁,将地面以下的构件形成整体性的基础结构,桩基础可以更好地稳定地基,保证地基施工的整体性及稳定性。
        3、岩土工程的施工特点
        通过对岩土工程施工状况的分析,在地基及桩基础施工中,应明确岩土工程结构的特点。
        (1)岩土结构的不稳定性。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由于土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土体性能的改变及土体参数的改变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会为岩土结构造成影响,降低岩土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2)由于岩土工程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具体的施工中,应将地基施工、桩基础施工及连续施工等作为重点,对于大部分的岩土工程,无法采用直接的观测方法完成施工,所以,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应通过岩土工程特点的分析,明确施工方案,以增强岩土地基及桩基础施工的稳定性。
        (3)岩土工程技术具有前导性。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岩土工程技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先导性特点,通过先进技术的使用,可以解决岩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满足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分析现代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基础
        1、钢筋混凝土复合处理技术
        该技术结合了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特点,结合钢筋的延展性,混凝土的耐久性,防腐性进行对应的研究。通过复合地基的整合,最终实现了地基桩和土质之间的联合作用,通过多种材料的联合运用,可以不断提升整个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并能够全面综合的解决岩土地基的沉降问题,基于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对应的工作单位要结合工程现状以及土质分布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地基复合处理技术,并综合性降低城市的工程建设成本,节约大量的工程资源分布,并不断缓解城市环境的压力。
        2、CFG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该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岩石的软土地基的处理,该加固技术运用广泛,技术管理难度不大,但是在施工细节方面要注意多个问题。首先,要根据工程建设选用合理的施工材料,建议选用的施工材料的粒径在8-25mm范围内,多选用硅酸盐,含泥沙量少于5%的沙料以及粉煤灰。其次,针对地基基础中,选用合理的施工材料以及工程管理技术,避免关注管道中混入杂物,影响整个灌注施工质量。最后,混合料要搅拌均匀,尽量及时使用,避免长期放置后,对整个混合料的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或者因为水分挥发的影响,干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CFG施工技术在对于地基进行转孔的时候,如果遇见了淤泥层或者是砂土层,就要放缓转孔速度,并控制关注时间和配合比,防止整个地基因为整承载力,运行强度等问题,造成严重的断桩问题。
        3、地基碾压与夯实技术
        随着城市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对地基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如工程地基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相关要求,在施工前可以对地基基础进行碾压或者夯实加固,一般使用各种碾压或者夯实作业器械来加强地基基础混合料的紧实度,从而有效提升地基基础的强度,使其达到岩土工程施工的基本条件。常规的碾压与夯实技术主要分为振动夯实技术与机械碾压技术2种。其中,振动夯实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电机的电力带动下,利用振动机对地基基础进行垂直机打,实现夯实的目的,夯实效果良好,但该技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较长的作业时间,一般在透水性好或者砂土地基、松散地基中使用;而机械碾压技术一般是借助推土机、压路机等大型作业器械来完成碾压夯实作业,碾压层一般在20~30cm厚,需碾压8~12遍,在大面积填土碾压施工中经常会用到机械碾压法。
        三、岩土工程中桩基础处理技术分析
        1、桩基础处理技术
        桩基础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将其按照岩土工程施工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成预制桩处理技术和灌注桩处理技术2种。预制桩处理技术又包括预应力管桩处理技术和人工挖孔桩处理技术,在现阶段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比较多。
        2、灌注桩处理技术
        灌注桩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孔地沉渣的问题,从而使桩体的承载能力受到影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技术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在灌注桩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先借助高压装置将水泥压注到桩底,然后对桩体孔地沉渣情况进行处理,从而起到干山桩体周边土质性质的作用,有效提高桩体整体的承载能力。
        3、人工挖孔桩技术
        所谓人工挖孔桩技术就是在利用人工作业的前提下,在施工现场对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作业。该技术具有施工成本低、稳定性高、承载直径大、承载能力强等优点。但是该桩体承载的楼层高度较低,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其他建筑垃圾与建筑噪声,对施工地点周边的环境影响比较小。施工人员在进行挖孔桩施工时,要根据施工现场地下水含量的多少来调整孔洞的大小,如果施工地点的土层中存在透水层,则需要对其设置一层环状的钢筋圈,并用混凝土进行回填。人工挖孔桩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护壁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人工挖孔桩的正常施工。
        4、预应力管桩处理技术
        预应力管桩包括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其中,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通过离心成型法与先张法预应力技术的共同作用,制成空心的混凝土预制管桩。如果按照管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或者预压应力将其进行细分,可以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预应力管桩在成型制成以后则可以开始沉桩施工,具体的沉桩方法有锤击法、静压法、振动法、射水法、预钻孔法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静压法。为了满足城区施工的需求,降低施工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我国开发了大吨位的静力压桩机预应力管桩处理技术,其最大机压桩力可以达到5000~60000KN,能够将直径500~600范围内的预应力管桩沉桩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沉桩效果良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岩土工程施工中,为了提升地基及桩基础施工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应针对岩土工程的特点,进行施工方案的总结及施工方案的明确,以更好地增强岩土工程施工的质量,满足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对于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岩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勘察人员素质及桩体施工方案的总结等,进行各项施工方案的优化及整合,实现岩土工程地基工程及桩基础施工的稳步进行,增强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德才.试析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191.
        [2]邓建.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50):216–217.
        [3]张良,肖振华.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房地产导刊:中,2014(7):406.
        作者简介:
        冯谦,身份证号码:42028119920312xxxx。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