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51102519890311XXXX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可进一步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益。本文主要围绕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的作用
(1)可进一步降低温度收缩影响
通常情况下,新浇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受到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以热胀冷缩最为常见,尤其是在建筑工程完工后的2个月内,温度发挥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当混凝土出现变形后,就会直接导致构件裂缝问题的出现,这可能与变形受到挤压有一定关系,在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后,就会降低工程的整体质量,而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温度收缩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且操作复杂,加之其施工工艺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结构,故建筑工程及施工单位就需加大对该技术的重视,做好施工预控工作,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2)可有效解决沉降差
在建筑过程中应用后浇带技术,可有效的解决沉降差问题,而沉降差主要是指不同基础,亦或是同一各点间的相对沉降量,简单来说就是,相邻独立基础的沉降之差,如若框架结构和地基分布存在不均匀等问题时,沉降量就会对其变形进行控制,而导致沉降差出现的主要原因则是随着加压,当地基瞬间沉降后,受地基土外荷载作用的影响,其体积无法及时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地基土变形。现阶段,大部分建筑房屋结构均是连为一体的,在开展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就需分割结构的整体性,之后在通过混凝土的浇灌促使分割部位连为整体,故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沉降差。
2、建筑工程后浇带的分类
针对后浇带施工工艺而言,其通过巧妙、独特等特点,可进一步确保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性,在预防裂缝产生同时,还可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及实惠性,运用价值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后浇带施工工艺种类较大,可在基于功能作用的基础上来进行划分,即温度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等,其中温度后浇带主要是指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施工工艺;沉降后浇带主要是指对应地基条件而导致的沉降问题进行平衡;伸缩后浇带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建筑物面积超过相关标准。上述三种后浇带施工工艺均可严格控制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干扰,有利于避免或降低工程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缺陷问题。
3、分析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设计原则
在建筑工程中开展后浇带施工工艺时,要求相关人员需严格遵守设计原则进行每一项操作,只有这样才可进一步确保或提高整体个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按照设计图纸执行外,还需充分考虑后浇带技术参数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施工,相关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技能的培训,确保其施工工艺满足相关要求标准。此外,针对后浇带设置,亦或是管控力度缺乏情况,就需及时给予严格的处理,这主要是因为后浇带施工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瞬间变形和裂缝,故在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4、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正确选择后浇带位置,强化相关注意事项
针对建筑工程而言,后浇带位置选择的正确性直接影响着其基础质量的好坏,在实际施工中,选择剪应力较小的位置最为适宜,并确保其全面贯彻到整个结构的横截面。据有关规定指出,梁板结构的施工缝及后浇带位置应设置在其结构的三分之一处,这也是被公认为最佳的部位。同时,在选择后浇带位置的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一些事项,如在保护建筑工程后浇带折膜的同时,还需使用盖板将后浇带予以遮挡,这样做的目的是规避因外界因素而导致的磨损或毁坏现象,且也可起到防灰尘、杂物污染的作用。另外,在后浇带设置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在降低收缩应力及温差的基础上,来对后浇带的距离及位置进行合理的计算。一般而言,后浇带宽度设置在800至1000mm、间距设置在40至70cm范围内最为适宜,并保证钢筋有搭筋接头,以提高后浇带的安全性。
在设置形式方面,可选用平直缝、阶梯缝等,但如若设计图有严格要求,则需根据设计图里的要求进行。比如,针对地下室后浇带而言,通常是选择平直缝,浇筑过程中需要安装止水带和钢板,以确保养护水及雨水的及时排出,并仔细的将缝中的垃圾、杂物、积水等处理掉。
(2)确施工缝、平直缝、企口缝的注意事项
在后浇带设计的过程中,最为常见且典型的设置形式就是施工缝、平直缝、企口缝,其中施工缝并不是指真正的“缝”,而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了初凝时间,两者间的结合面;平直缝最为明显的的特点就是模板的安装和拆卸,但如若渗水线路较短,就无法有效确保后浇带的质量;企口缝主要是指相邻两块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和一侧的板边连接,从而起到传递荷载的作用,在混凝土垫层的施工中,如若垫层厚度超过了150毫米,那么此时就可做企口缝,但需注意的是,不可在企口缝的缝间放置一些隔离材料,浇筑时需确保紧贴性。
(3)严格控制模板支撑体系的质量
在建筑工程中运用后浇带施工工艺后,就需严格控制模板支撑体系的质量,从而可有效规避或降低大面积裂缝现象的出现,但模板支撑体系具备较高的要求,如强度、刚度指标及稳定性等需完全符合相关标准,且当模板开始使用后,还需避免模板发生倾斜现象,可采用钢管,亦或是地锚辅助的方式将其稳固住。此外,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如若混凝土强度和预设强度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强直性的予以拆除,当后浇带施工完成后,需要开展检验及验收工作,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需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从而为下一步的工程施工程序奠定基础。
(4)合理的对钢筋材料及间距进行控制
针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而言,合理的对钢筋材料及间距进行控制,可有效确保施工质量,要求相关人员充分考虑后浇带施工工艺核心内容,即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及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而间距设置则需在基于工程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来进行明确,以保证其合理性及合理性。同时,在选择钢筋材料的过程中,需选择完全满足各项指标的材料,有相关实践研究指出,钢筋数量和钢筋形式直接影响着后浇带的间距,故相关人员需充分考虑后浇带功能及性质后,严格的对钢筋材料进行筛选,以进一步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5)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建筑物主体施工两侧通常使用木方及钢丝网来作预留处理,从而为后浇带的美观性及准确性奠定基础,但进行二次浇筑时需要将木方及钢丝网拆除,拆除过程中就需对凿除多余土块和流浆,并将杂物彻底清理后,才能开展下一环节的施工。同时,对于地下室底板而言,需给予后浇带预先清理后,就可进行浇筑施工,不用进行模板的搭设,但对于梁板构建以及外墙后浇带而言,就需将模板搭设完成后在进行浇捣施工。在搭设模板的过程中,需确保模板的尺寸和原设计要求一致,将下部支撑密切的连接在一起,而在进行外墙加固处理时,就需通过拉止水螺杆的使用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楼层后浇带模板的搭设中,需严格遵守先上后下、不间断、分层搭设的原则,以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另外,需做好钢筋除锈及调直工作,其中钢筋除锈主要是指将施工部位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对于基础钢筋可使用钢丝刷进行除锈,之后后浇带则可通过冲水的方式进行降残留的铁锈清理干净,在除锈完成后,要将一些弯曲的钢筋进行调直处理,并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焊接处理,及时增补配筋。
5、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建筑工程增加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要求。在建筑过程中,后浇带工艺发挥的着极为关键作用,其施工工艺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故需引起重视。同时,对于建筑中最为常见的裂缝问题,后浇带施工技术可很好的进行解决,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是改善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孙会郎,秦桂娟,赖文光.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泥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浅析[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4):123~126.
[2]王铁梦,车宏亚,侯宝隆.后浇带的设置方案对抗震效果的影响[J].建筑结构,2018(17):24.
[3]江国忠.关于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科技展望,2018,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