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董国帅
[导读] 摘要:引发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因素为温度与自缩。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引发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因素为温度与自缩。因此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的使用,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技术,来防止裂缝的出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性能。基于此,以下对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能创建更多符合时代特色、适应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工程。然而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时有发生,它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病害,其产生原因与外界环境、施工技术、建筑材料、设计原因等多个因素有关,因此裂缝控制技术的选择应用要具有针对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
        1混凝土施工的裂缝原因分析
        1.1温度因素的影响
        影响混凝土温度变化的原因有很多,水化反应是最具代表性的之一。水泥水化反应中会释放很多热量,这种热量会使混凝土的温度大幅上升,瞬间的内外温差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裂缝宽度,因为温度内力的增加。另一个代表性的温度裂缝是浇混凝土时产生的热引起的混凝土裂缝,内部和外部的不均匀热分散导致了很多内部和外部的温差,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是直接的结果,最终导致温度应力超过拉伸强度,混凝土出现了裂缝。
        1.2设计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设计不当是引发施工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凝土结构是否符合工程实际建设需要,是否结合施工过程中的约束因素进行了针对性设计,这些因素考虑不充分都会成为日后施工过程中的裂缝诱发因素。例如,同一项建筑工程不同的施工部位对混凝土的结构强度需求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缺乏对实际承受荷载的考虑,混凝土结构强度就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混凝土就会因承受过量的荷载而出现裂缝。
        1.3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存在问题
        一些供应商使用一些低级水泥代替高级水泥,工程方面为了有意节约成本,减少水泥用量,调整水泥雨或沙子含量,降低不适当的外加剂和骨料含量,混凝土性能下降,脱水时容易出现裂缝。举个简单的例子,水灰色太大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随着用水量的增加,混凝土脱落,混凝土凝固,就会产生裂缝。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2.1配比技术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要求和施工成本,确保施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确定性价比较高的配合比。施工现场混凝土集料含水量和理论值差距很大,在混凝土拌和作业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用量,将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集料用量误差一般在±2%以内,水用量误差在±1%以内,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误差在±1%以内。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测量集料的实际含水量,根据选定配合比,合理调节水的掺入量,确保混凝土组成部分用量比例满足配合比要求,提高混凝土质量。
        2.2搅拌技术
        混凝土依据一定比例标准进行配比以后,应当对其做好相应的搅拌工作,其搅拌速度与均匀程度都会对土木工程的可靠性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技术:①对混凝土水灰比是否满足相关要求进行详细检查。在开始施工的前期阶段,利用专业设备对混凝土的砂石、石灰等相关材料的使用量做好检测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检查好混凝土拌合料和料的坍落度,以此来降低混凝土坍落情况出现的概率。

②混凝土如需运输车的输送,搅拌时间一定要不少于30s,假如混凝土的级别大于C50级,那么这个时候相关人员应当掺合膨胀剂等相关试剂,以此来增加搅拌的时间,为混凝土搅拌技术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创造有利条件。
        2.3浇筑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普遍采用分层的施工方式对建筑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在第一层浇筑全部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第二层的浇筑,如此反复直至浇筑完成,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减少施工缝。在此过程中,应保证分层处理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并且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尽量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逐步进行混凝土浇筑。
        3解决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对策分析
        3.1结构抗裂设计验算和设计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独特性,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抗裂缝设计的实验与计算,然后通过混凝土的合理配比,与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配比,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调整,同时根据强度结构与施工类型进行钢筋的配比,由于混凝土在用力释放过程会,然后急剧下降的变化。通常来说,在固件的增加过程中,对配筋比例需要不断地通过裂缝宽度进行约束力的减少。而在悬跳板与楼板间需要对羊角处于板内进行激光的密集布设,从而在应力相对集中区域进行裂缝现象的减少。在大体积超长的混凝土分项中,上层结构承载力不均匀,对建筑结构容易导致裂缝。
        3.2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夏季工程要降低混凝土的初始冷凝温度,浇完后注意养护,用湿袋子复盖混凝土或采用简单的遮阳,在泵送过程中浇大量冷水,最大限度地调节混凝土的初始温度,最大限度地调节温度变化,减少温度的应力,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温度,处理工作选择角度可以是多面的,重点控制温度的话,要控制混凝土的自应力方面。完成各阶段工程后,测试其温度,在各工程开始前测试混凝土温度,温度达到工程标准后,工程才能继续。
        3.3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和质量管控力度
        在混凝土采购前,首先要通过对多方进行决定,首先是搅拌站的考察,针对工厂供货能力与实力进行质量等有效防范,在材料配合比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流程与比例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在混凝土配合中对外界家具检验工作也要不断完善,审查图纸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制定出符合实际工程的施工方案,并由于混凝土易产生裂缝的区域根据现场经验对混凝土进行钢筋与网片等材料的增加,同时在施工前进行交底作业,对于安排施工过程中要与搅拌站不断地进行沟通,确保混凝土运输中不会存在差异。确保方案的顺利进行的同时,更要在混凝土骨料与塌落度中进行检测,严禁混凝土自行配合比的调整。由于对混凝土配合比不正当的调配,可能导致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甚至通过严格的振捣时间,在浇筑过程中容易造成强度等级较差,对于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最后要通过实际的拆模时间进行有效确定。做好养护工作也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有效工作步骤之一。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工作,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准备工作到养护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需要从质量、安全、进度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施工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施恩.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2):31-32.
        [2]邓磊,赵健.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26):56-57.
        [3]杨秀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02):19-20.
        [4]熊正中.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7(23):82+84.
        [5]谢勇智,姚战胜.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J].科技展望,2016,26(24):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