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应用 张宜翔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张宜翔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  安徽省淮南市  232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国目前各类职业学校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学中,一体化教学已经深入开展,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如何使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在元智能理论的辅助下取得更进一步的效果成为教育者面临的新型研究课题。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一体化教学;电子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发展,全民生活水准逐渐提高,生活水平较从前相比也有了质的飞跃。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部分,为社会输出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任务,为我国的社会经济进步奠定基础。现在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电子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推动中职学校的电子信息技术教育也特别重要。而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电子信息能力技术培养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操作实操训练时,在教学中融入多元智能与教学模式一体化,既能能培养了学生的技术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联系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会对中职电子信息技术的教学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借助电子计算机、通信系统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信息系统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来实现电子数据处理的一门专业。这门专业需要理论知识结合实操能力的一门学科,而且专业学习的知识点也较多,基本在很多领域上都能应用上该技术,该专业主要是培育具备较强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言语汇编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2多元智能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中职教育与大学的教育侧重方向一直有所不同,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为首要教学目标,在学校和社会之间建立良好稳定地人才传输桥梁,为学生踏入社会的参加工作奠定基础。中职学生与大学生的智能发展类型也有所不同,属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中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应该区别于大学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在中职院校中展开多元智能的一体化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自己自己动手,在动手中找到自信,学生才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通过进行专业实践操作,使学习不再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开心事。主动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理解、记住知识点,也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教学更有效、更快速,效果更佳明显。
        3一体化教学和多元智能应用的重要作用
        电子信息主要培养的人才要求必须具备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从事就业的方向是电子类型设备和信息技术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以及具体的使用、开发等方面。这就决定了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电子电路和信息系统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必须能够熟练操作各类相关的电子仪器仪表。电子信息专业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将课堂搬到实验室里,工厂里,生产线上。帮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在生产中理解课本。因此更加注重对学生本身智能特点的开发,在教学活动中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引进就十分必要。
        4电子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地步已经发展为了基础的设施,随着互联网教学的模式开启,它已经渐渐演变成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甚至在今后,都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工具,同时,互联网技术学习是离不开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通信、计算机等这些辅助的工具。由于它是新兴起的课程模式,因此目前为止,在于大多数高校的衔接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一些教材不得不被消除,由于这一系类的原因,最终导致了教学的安排以及实施;再加上有些教材偏向于理论知识,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成无法满足学生自学的要求,在此期间,很多学者对其付出了贡献,引入了西方的讨论式、翻转课堂、启发式等一些教学理论,并从中研究出了对现在时代的教学改革,然而,目前依旧停留在理论的表面上,而对教学有使用性质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依旧未能研究出来。总的来说,目前的教学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内容不够新颖,与其他相关门课之间缺乏联系,而学生所学到的理论也仅仅只是课堂上讲授来讲述传授,却很少让学生进行实操,导致与现代电子技术的脱节,从教师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一,有些教师的知识层面比较差,无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能力,而且在创新精神方面也比较薄弱,从而难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如今互联网依旧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课程也已经从计算机专业发展到了其他电子类的专业上,例如信号处理、微电子专业、通信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等专业,内容也随着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到来而改变着,内容背景也已经从单一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到了其他的信息处理系统上,近几年的技术改革中,计算机内容的改革主要在于互联网+上,而在教学内容上有些减弱,因此,在互联网的教学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需要紧跟着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关联。
        5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应用
        5.1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目标观
        在树立多元智能教学的教学目标观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多样性,将开发、促进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作为教学目标。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通过发现和分析每个学生的智力优势,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的空间,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可以做到学用结合。
        5.2依据就业向充分结多元智能的各种范畴应用
        当前形势下,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较多,学生的就业范围比较广阔。其主要的就业方向是电子类产品的制造,开发,销售;电子信息系的开发,应用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等。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依据就业方向的不同充分结合多元智能中的不同范畴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5.3树立将多元智能的课程资源观
        生态化的教育在现在课程资源下得到了大力发展,主张学生学习场所不局限于课堂,重视实操教育和体验教育,在生产实践中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将学生的多元智能充分开发出来。生态化的教育强调教育方式要灵活,尽可能地吻合实际工作情况。因此,老师在对教学进行准备时应该尽量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等,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相符,通过教学促进师生合作的显著增强。
        5.4培养学生内省,语言,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不限于教学地点,将学习的地点放到学校的实验室中,工厂的生产现场,产品的销售与应用当中。多方面多场合结合多元智能的不同范畴,全面调动学生潜力,将其学习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是发所掘学生的观察智能,逻辑思维能力智能的初步。教师在紧贴课本理论的实验的前提下,适当的对已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延伸,注意对不同学生的观察,就能充分发掘出在这两个方面的多元智能表现突出的学生。电子信息技术要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离不开生产实践。学生们不可避免的要进入到产品的生产第一线。只有在工厂的生产车间和生产线上,接触并参与到部分以及全部的实际生产过程,才能将课本与实验室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的生产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和深刻理解。这一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运动潜力,细微观察等智能化能力,更能得到全面发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电子产品和信息系统产品的销售与应用更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学生多元知能的应用更加广泛。所有的科研,开发,生产最终的目的是应用,销售和应用就是这一系列活动连接的纽带。在参与销售和应用时,对学生内省,自然观察,人际交往等智能能够达到最佳的考察效果,同时实现智能的良好发挥。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依据自身的优势多元智能在学习与实践中发挥长处,认真学习,主动了解,乐于钻研;更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容易发掘出学生潜在优势智能,进而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师生双方需要主动配合,才能更易于达到教与学的双方面理想效果。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活动和学习场合中,应当充分准备合适的课程内容和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协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将自身的优势智能范畴发挥,并充分发展和提高自身的劣势智能,使学生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
        5.5电子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创新
        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应当采用多种的教学模式,首先电子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需要跟紧当代的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及时更换教学内容,而对于教师队伍也应当进行培训,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到电子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教师队伍以及先进的设备,都是很难取得一个满意的教学成果,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方面,学校应当极为重视,通过对教师的多加培训以及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优化教师的知识层次,锻造出一支理论知识雄厚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其次,对教学模式采取灵活性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在讲述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当结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改变学习的模式,对教学模式采取强化的方式,例如电子信息技术中电子产品工艺训练,比如在如何装配原件、接着调整路线以及焊接元件、对电路应如何维修以及测量元器件等工艺可以反复强化训练,在强化训练中学习到它的相关知识并加强记忆;而时间学习在教学模式中更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可以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带领优异学生进行一些项目的研发,通过这一研发,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能够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同时,对实验环节进行了优化,不再是实验环节单一枯燥,同样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实践小组,而实践小组的成员由学生以及资历深厚的教师组成,对小组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与常规仪器的操作。最后,对于课程的创新,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发展的情况而设定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课题,在实践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难题,教师进行相关性的引导,让学生根据线索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自学以及创新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恰当的应用是要根据一体化教学的特点认真区分课程内容,学习的目标,以及明确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就业要求,就业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配合为主,师生双方以同一目的为目标,继续深入探索,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欣,许明.多元智能教学在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02):124+130.
        [2]贾启生.基于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的高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J].科技资讯,2014,12(18):175-176.
        [3]李德康.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其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袁开鸿,刘红兵.多元智能在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3(17):168+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