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动员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以我国防控COVID-19社会动员为例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陈世娥1 杨剑2
[导读]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社会的恐慌,此时政府应该对全社会进行动员,号召民众共同抵抗突发事件。
        1.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  广东广州  510080;2.广西消防总队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社会的恐慌,此时政府应该对全社会进行动员,号召民众共同抵抗突发事件。本文以2019年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基本胜利为例,简单的谈几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社会动员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动员;COVID-19
        2019年11月,武汉发现新冠病毒,由于正值春运,人口流动大,传播速度加快,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从2020年1月中旬开始响应国家号召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经过两个月多的共同努力基本控制住疫情。在本次疫情中,中国政府充分发挥动员,除了政府部门作为管理主体积极地行动外,其他的社会组织,甚至包括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人都在积极地参与整个疫情的防控,共同打赢了新冠疫情的狙击战,社会动员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一、基本概念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该取得公众的共识,引起全社会人民的重视,团结一致共同对付突发事件,采用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减低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迅速修复创伤。
        (二)社会动员的概念
        联合国儿童基金把社会动员定义为:是一种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依靠自己的力量,与并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运动。其是有目的地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重大社会的活动,是全社会的资源的有效调动、集中与重新配置,也就是资源动员。总的说社会动员由于能促成众多社会部门和力量的有效合作,因此在公共管理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
        二、社会动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分布的差异性、防控的艰难性、对社会影响的复杂性等特征,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很难进行应急救援管理,因此,行政手段的单一性决定了必须进行全社会动员,必须有效地调动和集中全社会的资源。社会动员在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动员专业人员、医疗物质、财力等急需的资源向重灾区靠拢并进行合理调配。
        二是提升群众对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心,避免社会恐慌。及时向大众公布突发事件的状态并进行必要的说明,把防控的要点通过各种途径告之大众,让大众明白突发事件是可治可防可控的,对稳定人心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是理顺各种关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产生冲突时,进行必要的引导甚至采用行政手段,避免对社会造成危害。在本次疫情中小到去公共场所不想戴口罩的,大到境外输入人员拒绝隔离,甚至对医务人员动手或者破坏公共秩序,除了正确的引导外,还可采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群众利益。
        三、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动员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建立健全法规制度,让动员有法可依
        一方面动员要走上正轨化,必须对动员中的各项规定进行法制化,我国应对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相对完善,有相对应的基本法和行政法,规定在遇到重大的公共危机时,政府应该动员全社会力量,组建应急队伍,共同应对危机;然而,对怎么动员,动员的程度和流程没有明确的规范。另一方面下级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不能违背上一级部门的方正政策。

在本次疫情中,由于东西南北的由于经济发展不一样,带来人口流动的不一样,各省根据情况启动动员时间、措施、内容、方式方法也会有所差别,但是不能违背中央的主要方针。比如在湖北解除离鄂管控后,如果仍然处处提防和限制湖北人员,这是一种伤害,也违背了国家的疫情后恢复生产秩序的动员方针。
        (二)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级责任
        在本次疫情中,党中央高度重视,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国疫情防控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尤其充分发挥一线组织的作用。社区、村是行政单位的基本单元,掌握着居民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信息、近期活动轨迹、密切接触人等。在本次疫情的防控工作中社区、村从宣传疫情到防护的物质的发放,从管控人员进出到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群众的肯定。另一方面对于不负责人的行为和个人及时追究。如湖北黄冈前某卫建委主任,在湖北省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一问三不知,按有关法律规定免去职务。
        (三)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信息获取、传递和互通
        把先进的技术引进到社会动员的联防联控中来,搭建一个能够实现有效信息快递、信息获取与传递的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为社会动员服务。在这个平台上,及时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的资源需求进行准确、专业的分析和处理、针对性的向大众公开,达到动员的目的。响应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疫情地区需要物质和人力及疫情防控情况。通过信息的收集、交互和处理,动员的范围、程度和对象更加明确,资源的调度也更加明确和有效,大大提升动员的效率,防控信息的及时发布对于稳定群众情绪,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四)注重引导,允许媒体多层次多方位进行报道
        在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进行社会动员过程中,允许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通过新闻媒体的一线报道,增加人民大众对突发卫生事件的真实情况的了解,进而对突发事件有着更全面直观的认识,提高参与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积极性,增强社会动员的效果。在允许媒体报道的时候,也要注意:一是维护好主流媒体的权威。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央视、人民日报及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全面客观公正报道疫情的情况,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二是引导好非主流媒体。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网络覆盖很广,年轻人基本上人人有手机,这几年微博、微信使用人次激增,有一大批微信公众号流量非常的大,对于这些媒介要加强网络的监控,一旦出现不同的声音采取措施要迅速果断。
        (五)加强各类配套保障,保证社会生活秩序有序
        突发事件发生后,除了进行全方位的动员投入疫情战争外,对各类保障也要及时跟上。一是医疗保障。新冠病毒毒性大、传染性强、治疗费用高,存在部分群众因为医疗费用或者害怕被异样的眼光对待等原因瞒报、虚报病情情况,国家及时出台政策感染新冠肺炎医疗费用走报销程序,由国家负担这笔费用,减轻感染群众的负担,也减少受感染但是掌握不了的情况,使疫情得以加快控制,体现了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二是发挥电商的优势,保证人民的衣食等基本生活保障。在疫情期间,由居民在网上下订单,快递送到小区门口,然后社区、小区安排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配送到每户,这种做法,即较少人员流动,又保障了居民生活得到大家的肯定。三是加强心里疏导。需要充分发挥组织的关怀,必要的时候请专业的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四是突发事件后生活秩序的恢复和重建工作,都需要进行动员和干预,保障事后的恢复工作正常有序,不让前面的工作白白浪费。
        参考文献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政府网。2020-01-24
        [2]马就.社会动员策略在四川农村社区保健促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5):3.
        [3]吴忠民,社会动员的发展[J],浙江学刊,1992,(2)
        [4]杨渝南,公共危机中的社会动员战略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