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 李奎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李奎
[导读] 摘要: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土地管理是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土地管理,才能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的良好发展。本文论述了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意义,分析了实践工作环节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改进策略。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改进策略
        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建设,是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只有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为此,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调整土地管理措施尤为重要。
        1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意义
        土地资源与基层群众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同时,土地资源管理也是城乡规划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只有确保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才能为整体城乡规划建设提供保障。纵观国内发展现状,土地资源是固定的,但人口总数逐年递增,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压力。为此,有必要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规划建设需求。土地资源是城乡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如果缺少土地资源的支持,则会导致城乡规划建设迟缓滞后。另外,大力落实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有助于为城乡规划建设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城乡规划建设方案,为基层群众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城乡规划建设进程中土地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2.1未能客观考量土地资源分配问题
        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首要环节就是土地资源问题。只有全面考虑土地资源问题,才能将生态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然而,部分房地产开放商盲目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对土地资源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区域的气候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土地资源条件等关键要素,强制开荒,进而引发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对周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损害。
        2.2总体土地规划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城乡规划建设法》进一步强调了城乡统筹规划问题,但城乡土地产权存在较大差异,增大了城乡居民的利益差异,危害了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部分区域甚至缺少划分依据,出现严重的脱节问题。从整体层面来看,城乡规划建设编制略显粗略化与僵硬化,未能客观考量城乡环境差异、人口差异与经济差异。
        2.3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水平偏低
        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土地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品质。只有确保土地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才能保证城乡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而土地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工作,若土地管理工作执行力水平偏低,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拖慢整体城乡规划建设进度。
        3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协调发展的策略
        3.1加大重视程度,协调处理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关系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与规划性较强的工作,而且同宏观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工作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逐步扩张,只有不断优化土地资源布局结构,调整土地资源配置形态,才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
        城乡规划建设及土地资源管理与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建设进程,注重土地资源管理,也就意味着宏观发展形态进入新的发展周期。而要想发挥出土地资源管理的主体优势,就必须协调解决城乡规划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且专项执法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使得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等现象屡见不鲜。对此,政府部门应立足于长远发展视角,明确城乡规划建设目标,加强土地管理,并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组织法律宣讲活动,促进二者的协同进步。
        3.2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针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性、标准性与规范性指导,既是城乡统筹规划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优化调整土地资源布局结构形态,控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关键举措。而这对于创建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做好城镇规划与农村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强农村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性,是优化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与管理方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3.3加强整体土地利用控制
        积极做好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与总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工作,对于加强建设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实现总体土地规划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根据总体土地规划目标,执行年度用地规划,并对不符合年度用地规划的土地开发利用项目予以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用地规模,杜绝土地资源浪费。
        3.4加大基础产业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审批扶持力度
        根据宏观经济可行性、控制时效性对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可以有效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杜绝土地资源过度浪费。再者,构建完善的用地标准体系,加大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用地标准审核力度,满足实用性与安全性需求。
        3.5确保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
        工程人员应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性,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有效解决土地供需矛盾。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还需注意现有农耕地的产出量,使农作物产量与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再者,对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等不良行为予以查处,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与规范性。
        3.6加强土地管理系统性与规范
        以控制土地资源占用总量、优化调整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构造形态、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作为基本原则,全面贯彻落实“保、控、严、硬”战略指导方针。
        “保”是指简化土地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与公益服务型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安排;对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与战略合作性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对循环经济、可持续经济与低碳经济实行规划安排。以宏观政策为引导,充分挖掘土地资源优势价值,增大国有土地利用率。
        “控”是指全面审核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整土地结构。以集约节约作为用地标准,对高能耗、重污染工程项目、烂尾工程项目以及低建设水平工程项目开展控制工作,盘活存量土地,发挥出土地资源利用价值。
        “严”是指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基础农田,确保农耕地总量恒定不变。众所周知,我国陆地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但我国人口总数也位居世界前列,人均耕地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严守耕地红线,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管理具有关键意义。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创建以政府部门为主体,以各机关事业单位与基层群众为辅助的责任体系,最终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协同进步。
        “硬”是指制定并落实各类法律法规与规章条例,积极做好执法检查工作,排除违法用地问题。且严格遵照法规条例,对侵害农民群众根本权益的违法占地行为予以惩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与形式责任,有效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风气。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对于推动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加强土地管理,践行城乡统筹规划,对于全面实现特色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震.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初探[J].居舍.2019(33)
        [2]田誉.浅析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J].吉林农业.2019(21)
        [3]王平花.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关系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
        [4]王浩.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智库时代.2019 (36)
        [5]陈春娅.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智能城市.2019 (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