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设计及智能建筑发展前景 沈晓伟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沈晓伟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智能建筑也成为了当前建筑规划的热门建筑类型。
        龙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智能建筑也成为了当前建筑规划的热门建筑类型。本文以智能建筑的发展情况概述入手,对于智能建筑的设计质量提升进行了深入而又详尽的探讨,对于诸多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并对于智能建筑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展望,希望能对智能建筑行业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发展前景
        引言
        智能建筑是在当今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之下,提出的智能化、自动化的建筑设计规范。智能建筑的应用,能够提升建筑的功能性与服务性,进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根本目的。
        一、目前智能建筑的发展情况概述
        智能建筑的概念是由美国提出的,从80年代的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物都市大厦的落成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上万座建筑物实现了智能化。智能建筑物的概念即是指结合建筑物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设计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与管理系统、服务系统,来达到最优化的组合,从而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一个更加高效舒适的居住空间。随着90年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通讯技术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工艺被应用到智能建筑的设计之中,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舒适与便捷的智能建筑设计,促进了智能建筑的深入发展。我国智能建筑概念的引入时间较晚,然而在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之中,为智能建筑的发展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我国每年的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而在未来的几年之中,建筑物智能化的市场增长速率将会维持在百分之25左右。我国对于智能建筑物的定义在于,以建筑物本身为平台,实现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应用、建筑功能系统化管理以及安全系统公共化管理,能够将建筑物的多种功能完整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与节能环保的居住体验[1]。
        二、提升智能建筑设计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明晰智能建筑的设计管理规范
        智能建筑的设计管理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设计标准和审批程序,防止开发商在设计任务不够明确的情况下就提出相应的需求,使智能建筑的设计人员缺乏理论依据,导致智能建筑的设计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智能建筑的最基本的设计标准为3A设计系统,即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电子通讯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而在工程设计之中,如果其设计管理不的标准不够明确,那么就会导致3A出现被取消的现象,而工程的审批程序也缺乏正式化和集约化的管理过程,导致智能建筑的标准混淆,缺乏相应的验收依据。我国在90年代末期,已经颁布了智能建筑的相关管理标准以及验收标准,为智能建筑的设计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与规范,然而这些标准和规范无法细化到智能建筑的设计细节之中,难以为智能建筑的申报、审批和招投标流程带来更加有效的参考。目前我国已经发现了智能建筑设计管理流程不够明确的问题并制定了更加细化与深入的智能建筑设计管理标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问题也会得到有效解决[2]。
        (二)建立有效的智能建筑系统设计标准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设计之中需要设置很多系统,其中包括实现智能建筑设备设施自动化的系统,系统组成包括空调集约化设置系统、给排水自动化系统、智能弱电系统以及多方向运输系统等;还包括闭路监控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巡更系统以及智能化的门禁系统等等。如此繁多的系统对应了不同的功能,而在智能建筑系统设计缺乏规范的前提之下,很难对于系统与建筑物用户的需求产生对应关系,导致智能建筑的设计过于求全求大,难以达到生活之中住户经济适用的基本要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应该在工程进行设计之前就应该对于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及开发商的要求进行调研,从而能够在繁多的智能建筑系统之中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系统进行设计,为智能建筑系统设计提供明确规范。


        (三)提升设备设计与不同建筑物类型的配适性
        事实上,智能建筑的类型有很多种,因此在进行智能建筑物设备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设备的整体性能参数与经济参数,在设计过程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进口设备与高标准设备,而应该根据住户的实际需求与经济实用的原则。比如说在综合布线设计时,如果端口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则没有必要进行屏蔽设施与保密设备的追加设计。在设备选用时,要时刻注意设备与不同建筑物类型之间的兼容性,提升设备设计的配适性能,从而为智能建筑设计提供整个系统的集成性能,满足智能建筑设计的根本要求。
        (四)提升照明系统的设计质量
        照明系统是智能建筑的设计重点之一,智能建筑物需求的视觉现实设备数量较多,同时应该考虑到计算机操作能够更加方便,图形文字的现实更加清晰,所以一定要处理好照明系统的整体设计问题。在进行照明系统设计时,首先应该对于设备位置与光线入射角度进行测算,防止由于照度太高而造成的眩光问题。水平照度和垂直照度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一般情况下,水平照度会取200-500lx,垂直照度会取100到300lx为最佳。智能建筑的照明系统设计的质量更多的体现在灯具的布置,光源位置是否合理,从而为建筑物室内营造更佳的视觉效果,一般照明系统的控制系统都会接入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从而提升照明系统控制的便捷性与安全性[3]。
        (五)电磁兼容设计
        电磁兼容设计即是指智能建筑的设备或者系统能够在电磁环境之中不受其影响,继续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不会对周围的其他系统造成扰动的设计方式。在智能建筑物之中,由于电子通讯要求较高,对于变电的设备与通信设备的设计要求较为集中,同时会应用到大量的通信中继设备和自控设备以及变频器和调光开光等节能设备,导致了智能建筑物的电磁干扰现象日益严重,严重的干扰了智能建筑物的自动化通信设备,导致电气设备之中出现警报误报以及不规律的跳闸现象,降低了智能建筑的用户体验。这也就要求了对于智能建筑在设计过程之中,融入电磁兼容的设计理念。在电磁兼容设计之中,其标准在于,对于一个用电设备的设计时,应该对于周围环境的电磁扰动水平进行有效限制,同时对于强电磁干扰的设备采用一定的屏蔽措施,防止其对于其他设备产生干扰影响,同时对于重要的用电设备,使用电源隔离以及滤波的手段措施来提升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4]。
        三、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电子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智能建筑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建筑物在未来,将会有更高的系统开放性与人机交互性。在未来,随着控制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智能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之中,信息传达的效力与网络控制的力度将全面提升,同时也将全面应智能卡技术以及可视化的图像处理技术,从而提升智能建筑的安全系数与管理的便捷程度。智能建筑在发展之中,也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家庭生活智能化与办公自动化提供了发展方向,使智能化家庭组件与异地虚拟办公有了一定的可能性。可以预见的是,在多种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智能建筑的今天,智能建筑区块化,智能建筑集约化建设将会成为可能,最终会朝着智能城市的趋势进行发展,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全面性的革新。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建筑的设计也提出了智能化的设计方向。本文以目前智能建筑的发展情况概述作为切入点,提出了提升智能建筑设计质量的有效对策,并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合理展望,进而全面提升智能建筑的设计质量,全面提升智能建筑施工的效率,推动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深入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冠.智能建筑设计及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8):1354.
        [2]龚欣,丁赟芳.浅谈智能建筑设计及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6):1626-1627.
        [3]戴崇钢.智能建筑设计及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7).
        [4]胡雪松.智能建筑设计及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