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 山东威海 2645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建或部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居住、商业等建筑,具有施工快捷、节能环保、安全耐久的特点,能顺应绿色制造与节能环保需求。R市装配式建筑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推进R市装配式建筑基地打造,近期笔者走访了多个部门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工作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因素 基地
一、政策背景及R市现状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提出计划用10年时间,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30%。国家政策出台后,各省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其中上海市提出自2016年起,新建项目原则上必须采用装配式,单体装配率不低于40%;广东省规定至2020年,装配式建筑达到20%以上,实现产值预期1670亿元;四川省规定自2016年起,住宅装配率不低于20%,并写入土地合同,到2020年装配率达到30%;湖南省2015年末全省已有30多家装配式建筑基地,实现产能1800万平方米,实现工业产值400亿元;江西省要求政府投资或主导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性建筑,以及保障性住房、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应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山东省于2017年出台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造,政府投资工程应使用装配式技术进行建设。R市于同年10月出台《R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意见的通知》,计划到2019年底,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到2020年,建立健全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5%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目前R市仅在2018年棚改项目中规划使用装配式建筑,尚未建设装配式建筑基地,较为落后。
二、制约因素
此次调研,笔者走访了相关部门,组织部分建筑企业进行了座谈,对于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普遍反映可以接受,但具体操作中存在困难,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主要是受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成本因素。装配式建筑是对传统建筑行业的一场颠覆,在不考虑吊装设备更新、长途运输等成本情况下,R市目前所设计的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对楼梯、楼板等低技术含量的构件进行预制,受限于其短期内无法规模化、标准化,相对于传统的浇筑建筑模式,每平方成本约增加10元左右。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对预制率要求的提高,房屋梁、柱等核心部件也采用预制装配,则每平方成本约增加20%-30%左右,而增加的成本势必会转嫁到房屋成交价格上,提高消费者购房成本。二是技术因素。相对于传统技术,装配式建筑是从多个维度对行业整体提升,技术难度更大、内容更广、分类更细,包含了设计、制造、总装、维护等多类技术,对现场施工要求更精准、管理更精细。虽然R市的开发公司多能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广阔前景,但设计、施工等承包单位普遍不具备成熟的研究开发能力及相应的技术工人,技术因素成为限制装配式建筑推进的壁垒。
三是认可因素。现代装配式建筑对于R市尚属新生事物,大部门单位对此缺乏认识,工程项目设计中缺乏使用装配式建筑的理念,比如R市的文化、体育、医疗三大综合体,在设计之初未能与住建部门及时沟通,没有将装配式建筑的理念引入其中,在设计上出现了一定浪费。同时,从实地走访情况看,部分群众把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楼板等同于80年代空心预制板,对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抗震性持怀疑态度,出现“不买账”现象。
三、下步建议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组合拳之一,承担着生态文明补短板和建筑行业去产能重任,应用前景广阔,是现代建筑行业改革趋势,必须加快推进。一要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基地打造。预制工厂是装配式建材生产加工场所,是推广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核心和基础,装配式建筑成本中,20%~50%的费用由预制工厂产生。以2016年为例,R市房屋总开发面积为102.56万平方米,按现行要求,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则全市所用预制件总价约为2300万元,且随着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年增高,建筑技术成熟,预制件用量将大幅增加。目前,R市尚未建设装配式建筑基地,若长期依赖外地预制工厂,不仅大幅增加了建筑企业运输成本,还造成了税源大量流失,因此必须加快打造R市的装配式建筑基地。建议由相关部门及镇区牵头,加快与宝钢建设、玉全投资等企业对接,结合《R市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17—2025年)》编制,抓紧引入建设R市装配式建筑基地。二要打造本土装配式建筑基地。通过与R市开发建筑企业交流,大部分企业有自己建设预制工厂的意愿,但建设装配式基地起始阶段成本较高,本地企业大都难以承受,期望由政府或行业协会引导、联合几家建筑业龙头企业,抱团发展装配式建筑基地。政府可以通过国有企业以砂石资源入股,参与经营,并给予招商引资项目同等优惠条件,通过外来项目和本土企业形成合理竞争关系,防止形成垄断,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三要合理布局装配式建筑基地。装配式建筑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随着施工管理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的扩大,各地预制工厂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受城市体量限制,R市不宜大量上马该类工厂,应保持在2至3家左右。且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体积大、重量大,运输过程对交通及路况要求较高,在布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建议先行布局在夏村镇节能环保产业园,辐射城区及周边县市区,其次在海湾新城或南部乡镇布局,便于滨海新区区域开发使用,未来则视行业发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四要强化宣传引导。在全社会面大力宣传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意义、政策、措施、要求,并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各级各部门及广大群众认同度。积极引导形成投资开发、工程设计、总承包施工、构配件生产与装配工培训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建筑企业,适时组织一线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坚持在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中全面推行装配式建筑,力争尽快打造一批示范性工程。
参考文献:
[1]庄丽,白国庆,董骅,李晓聪;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7(17)
[2]修龙;装配式建筑的再认识[J];城市住宅;2016(05)
[3]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报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