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文学在当今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然而我们的孩子却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师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古代文学的出路又在哪里?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阐述,为小学语文老师提供思路,以期燃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从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
关键词:小学;古代文学;教学
郑振铎先生曾说过,文学乃是人类最崇高的最不朽的情思的产品,文学史了解往哲的伟大精神与崇高的创造成就。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学习古代文学能让我们了解古代人的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民族情怀,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 并且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由于受教学方法的限制, 小学古文教学始终没有取得大的成就。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尽快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
一、小学古代文学教学的意义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随着国学热又一次的袭来,文言文的学习又被大众所热议。这种传统形式的语言文字,被大家广泛认可和接受实际上是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学实际上学习的就是传统文化。这不仅代表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日益强大,更昭示着每一个中国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或是教学要求以及它的学科性质,都明确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精髓。因此,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命语文教学当之无愧。学习古代文学,对于小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功底和文化底蕴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为中学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设置是相互贯通且将各个学段的内容成螺旋式递进的方式进行呈现。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循序渐进的。但古代文学学习面临的现实却是,很多学生升入初中后,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极度的不适现象,感觉难度增加,并特别指出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感觉困难重重。目前中小学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出现了断层现象。因此,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有效教学不仅会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更有利于为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三)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含蓄委婉是中国人的传统象征,在文言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学习古代文学是学生提升自己文学素养、增强文化修养的捷径。让小学生加强文言文的诵读学习,不仅能增加识字量, 还能增强语感,提高领悟能力,更能让他们说话、作文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增强交流的深度。[1]小学生通过古代文学的阅读可以学习到祖先前辈优秀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与此同时,小学生在阅读古代文学的时候,还能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历史赋予每位教职人员的重要使命。
二、目前我国小学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体系
众所周知,古文的难度系数本来就要比白话文大,其中的格律、修辞学生一时半会无法理解。教师不知道教到什么程度,讲多讲少心中也没有定数,也不能给学生引经据典。此外,古代文学在小学课文中的比例并不算多,而往往教师认为这是初中的任务,因此古代文学的教学在小学不受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古代文学学习的兴趣,即使到了中学,也因为小学没打好基础而逐渐丧失信心。
(二)教学方法仍以“填鸭式”为主
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古代文学教学时有个通病:喜欢教给学生逐字逐句翻译。考试考什么,教师就喂什么。把“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学方式,奉为“八字真经”。把一节原本应当充满文学气息的课堂,上成了字词的堆砌。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将一篇富有文学美和艺术美的文言文分解的支离破碎,毫无教学方法的方法可言。[2]而在课后布置作业时也是让学生不计其数的抄原文和翻译,这对于激发他们对于古代文学学习的兴趣是极其不利的, 而这也是影响我国古代文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提高小学古代文学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课堂中制定合理的诵读计划
诵读是小学语文古代文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师教给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领略文章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鉴赏和审美能力。通常诵读活动会伴随多媒体手段进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代文学带来的美。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验故事情节变化,潜移默化的得到熏陶,最后教师适度拓展,丰富学生的认识,把文本的学习拓展到另一个边界。[3]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完善,不能完全理解古代文学的含义和韵味,但是等到多年以后学生将这些文章拿出来,他们便不会不自觉地为中国传统的文学拍手叫好。
(二)学校开展各类文学活动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在“乐中学”,我们不能一味的把学生困在教室里“摇头晃脑”,适当开展活动有利于解放孩子的天性,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的自尊心在高年级已经得到发展,适当的竞赛活动如“成语知识大赛”“诗文诵读比赛”等能引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进而促进古代文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引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时常开展相关活动有利于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养成,学生在学校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自然而然的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古代文学的学习中去。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可以从简易的成语故事给孩子讲起,逐渐过渡到诗词、文学常识等等,同时可适当给孩子拓展人物任务常识,让孩子首先对文学背景感兴趣,然后才能主动去搜索有关的文学,孩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长此以往便能培养出主动学习古代文学的意识。
四、结束语
中国古代文学蕴含了诸多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对今天仍有实用价值,而小学阶段是古代文学学习的起步和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培养语感的关键时期,让学生从小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茁长的成长,对其文学素养的积累以及身心发展和价值观的养成,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和家长应当重视,一起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柴东升.立足小学语文课堂,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6(05):30-31.
[2]钱梦龙.文言文教学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
[3]金立义.小学文言文教学要义[J].语文教学通讯,2019(27):14-15.
[4]李彦.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古代文学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