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具有上千年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现阶段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构建完善的优化管理方案,保证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就针对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一、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优化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进一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管理能够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作出真实的反应,进一步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另外,还能合理规划农业经济管理与发展,解决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影响新农村建设环境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因素分析
1.管理体制相对比较滞后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主要为小农式的经营模式。这类经营模式不能有效地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需求。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导致从事农业经济的人群主要为老弱病残人群。从当前的农业活动来看,缺乏专业能力和素养高的人员。这是由于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能和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2.农村基础建设问题
一是农村基础建设管理水平不足,各地受制于传统发展观念、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目前现有的农业资金规模较小,且各地农村亟需完善的设施较多;二农业生产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现有的农业技术并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各地对于农技推广、农技研发的支持率也参差不齐,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情况较为普遍;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研发的见效周期较长,各地管理部门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3.较差的机制效能
现阶段,在农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农业金融体系并不健全,这直接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方面的影响。在新农村建设基础上,农业产业逐渐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但是,因为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比较慢,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然而正常的作用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针对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的有效策略
1.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农业经济管理有条不紊开展的关键所在。管理者应该根据当前农业经济的现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为农业经济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在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时,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对管理机制做出调整。通过将农业用地科学征收及流转,妥善解决农村劳动力缺失、土地闲置等问题。同时还应将农村当地的特色农业进行大力宣传,以促进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其他农业经济的发展。
2.逐渐完善农业金融扶持体系,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在实际发展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及时建立和完善各项农业产业的金融扶持体系,进一步优化农产业销售机制,为农业的发展和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在实际发展和建设中,根据当地特色和农产业项目,政府部门及时优化各项政策,为人们提供便利的条件,积极引导特色农业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积极推进绿色农产业的发展和建设,使其能够符合生态环保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可以创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有效增强当地农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力。在发展农业经济建设中,积极拓展农产品的价格,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时还要创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储存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3.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生产管理者应该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经济管理者比较注重粮食作物的生产和质量的提高,导致农作物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应从多元化角度入手,将农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好各地的生产资源优势,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只有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才更具市场竞争能力。另外,地方的农产品经营人员还应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该种方式进一步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经济收益。
4.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
信息数据的有效利用,能够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第一,通过加大对农村信息设施的建设力度,使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达到最大化,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第二,高效利用信息和数据的作用,对市场需求进行及时的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避免由于信息闭塞造成的农业生产盲目化现象的产生。第三,大力开展农业信息化,通过新型的互联网经济模式,对农业的生产、销售等渠道和对象进行扩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5.投入资金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技术
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生产技术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工作量。首先第一方面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即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改善农田的基础设施,让每一块农田都具备农机道路,并且使得每一块农田之间能够建立完善的农机道路网,从而方便大型的农业生产机械能够充分地运用到农田生产上。除了道路的需求外,要使得农业能够进行机械化生产,还要保证进行农业的生产过程中有源源不断的电量供应,并且这些供电源能够保证在进行大型且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不会出现断电或者低电压的状况。第二个方面是推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就是推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并且在农民的知识技能掌握方面也做出一定的提升。农村地区的管理人员可以将政府的资助金额的一部分用在大型生产机械的采购方面,让农村地区所具备的生产器械能够完全满足农产品耕种以及收获的需求。在配备好先进的生产器械后,还应该要让广大的生产农民充分熟悉各类器械的使用说明,让每一个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者都能够安全而且熟稔地进行操作。为了让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知机械的操作方式,农村地区应该要定期开展一些培训活动,并在地区中的宣传公告栏中充分说明各类器械的使用方式。既然有了器械的使用,就也必须要考虑器械的维修。所以,农村地区就必须也要配置一些机械维修店,从而保证大型生产机器的顺利运行。除此之外,也可积极地引进一些科技人才以及农业方面的人才,并且对不同农村地区的地质状况、地理因素以及文化发展做出相应的分析,以此来探究出能够让农村地区获得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其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求农业经济管理思维转向现代农业管理,还要求其信息化,更要求其产业化,同时,还要求其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因此,为达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其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新要求,应注重建立并健全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还应注重建立并完善金融体系和产销联合机制,更应注重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及科技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韩耀辉.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农家参谋,2017.24.13.
[2]陈秀梅,王秀云.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吉林农业,2017.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