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矿生产安全问题始终是煤矿企业管理重点工作,只有确保煤矿采矿安全才能为煤矿企业有序开采提供根本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煤矿采矿安全的必要保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可以有效规避安全事故,确保企业有序生产。本文从安全管理重要性、安全事故产生原因及事故防范的安全管理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采矿;煤矿;安全管理;事故;防范
前言
采矿是指从地表或者地壳内开采相应资源的科学与技术,研究者习惯将采矿概念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广义上采矿既包括煤能源的开采,也包括石油能源开采。狭义上则专指煤资源开采,本文研究为狭义上的采矿。一般采矿流程繁琐,技术要求与工艺要求较高,采矿时由于大多数煤能源深埋地下,矿井只能深入地下,使得煤矿开采中危险因素增多。煤矿企业若想确保开采安全,就不得不做好相应安全管理工作。
1.煤矿采矿安全管理重要性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首先,煤矿安全管理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煤矿安全管理内容中包括人员管理与设备管理,通过有效安全管理策略,可以确保人员安全、设备安全为煤矿企业正常有序采矿作业提供保障。其次,煤矿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由于煤矿采矿作业危险性相对较高,通过制定相应安全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应对恶略环境带来的安全风险,提升煤矿企业防范安全事故的水平与质量。再次,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发展需要。煤矿企业通过专业有效安全管理策略,可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确保采矿质量与效率,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促进自身发展。企业通过安全管理策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后对采矿工作影响,确保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不受损失。同时安全管理策略中涵盖了相关采矿要求,可以规范人员采矿行为,确保采矿作业质量。
2.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2.1安全管理力度不强
部分煤矿企业存在管理力度不强的情况,埋下煤矿采矿安全隐患,严重时导致安全事故发生。首先,部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岗位缺乏。部分煤矿企业缺乏相应安全管理岗位,使得企业尽管具备安全管理规范也没有办法监督执行,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混乱,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给企业发展造成十分不利影响。其次,个别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臃肿。个别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力度不强并非是管理人员不足,而是安全管理人员过多,导致管理人员之间出现相互推诿情况,安全管理效率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增加,且事故发生后追责十分困难。再次,部分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量大,管理难度大,管理人员常常容易产生倦怠心理,积极性相对较低,部分煤矿企业缺乏相应安全管理激励机制,进一步降低安全管理人员积极性,导致日常安全管理中管理人员失误较多,严重时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2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全面
煤矿开采安全推进离不开相应安全机制支持,当前部分煤矿企业存在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限制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给安全事故发生提供一定便利。首先,安全管理标准比较模糊。个别煤矿企业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安全管理人员平时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指导,安全管理效果也无法进行考量,增加采矿作业安全风险系数。其次,安全管理规范相对不足。部分煤矿企业缺乏采矿工艺流程、采矿质量控制方法、采矿人员安全守则等相关安全规范,导致煤矿企业在日常安全管理上很多工作开展难度大,开展质量低,给安全事故发生提供了便利。再次,缺乏相应安全事故预警机制。个别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缺乏相应煤矿安全预警机制,导致一些存在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地方没能得到应有重视,最终导致安全事故发生[1]。
2.3人员安全意识相对不足
人员安全意识相对不足是诱发煤矿采矿安全事故发生一大诱因,导致采矿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1)企业重视程度还不够高。煤矿企业在采矿作业中对人员安全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日常安全宣导工作不到位,导致采矿人员与相关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接触不足,埋下安全隐患,严重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个别企业在人员安全防护设备采购上,存在质量检测不到位情况,使得采矿人员带着不符合质量要求安全帽进入采矿地,埋下安全隐患。(2)部分煤矿企业对安全培训力度不足。部分煤矿企业存在不培训或者培训考核不严格的情况,使得采矿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水平相对较差,发生安全事故后无法采取科学方式进行自救,对安全生产造成十分不利影响。
3.事故防范的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3.1增强安全管理力度
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增强安全管理力度,提升采矿安全事故预防水平,促进采矿作业安全推进。在安全管理力度增强上,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根据采矿需要设置专业安全管理岗位。煤矿企业在实际采矿作业中,设置相应安全管理岗位,安排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对采矿全程进行安全管控,提升安全管理力度。第二,根据工程规模合理确定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上企业不宜设置过多人员,企业可以根据工程规模设置3-10人专业安全管理岗位即可,避免岗位臃肿。同时明确每一位安全管理人员具体安全管理工作权力与责任,避免相互推诿情况出现[2]。第三,完善相应安全管理激励机制。煤矿企可以完善相应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对日常安全管理表现优异管理人员提供奖励,调动安全管理积极性,提升安全管理力度。
3.2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安全管理质量,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首先,根据相关要求明确安全生产标准。煤矿企业根据相关标准从管理工作流程、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安全管理工作重点等方面,全面完善安全管理标准,为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与考核工作提供必要依据。其次,完善安全管理规范。根据煤矿采矿需要,企业完善相应工作人员安全规范,涵盖采矿人员每天采矿时间、采矿工作质量要求规范等,全面约束采矿人员采矿行为,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再次,完善安全事故预警机制。煤矿企业可以利用专家法构建完善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在日常采矿过程中对每一个采矿点进行检测,做到对安全事故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3.3提升安全意识
煤矿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人员安全意识,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首先,企业需要转变自身认识,加强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企业需要转变自身认识,提高人员管理意识,严格控制采矿人员作业之前安全防护工作,提升人员防护水平,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加大安全设备采购奖惩机制,严格把控采购回来的安全防护设备,杜绝不符合质量要求安全防护设备进入采矿地,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其次,增强安全培训力度。煤矿企业在日常采矿中增强安全培训力度,所有采矿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并通过相应考试之后才可以进入采矿场地,提升采矿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水平[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可以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促进煤矿企业发展。煤矿企业可以根据煤矿采矿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制定相应预防策略,促进自身和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晓东, 韩玉强, 范金忠. 夯实基础注重实效多措并举推动安全工作平稳发展[J]. 煤矿开采, 2018(A01):103-107.
[2]白晓波.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分析及通风事故防治对策[J]. 技术与市场, 2019(3).215-215
[3]袁磊.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措施信息化分析[J]. 科学与信息化, 2019(5).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