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白艳林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第5期   作者:白艳林
[导读] 水利工程施工中所处环境较为复杂,特别是对于基坑作业来讲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中所处环境较为复杂,特别是对于基坑作业来讲,由于水资源影响因素多,基坑排水施工占据基坑作业的重要环节。文章主要对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排水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工作,具体施工作业会受到外界好地面因素影响,因此,在施工期间经常会出现基坑排水问题。从我国多数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来看,水利工程经常会建设在一些特殊位置处,这也就导致基坑排水容易受降雨、地下水、围堰水等各项因素影响,因此,要做好基坑排水施工技术分析。
         1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相关概述
         在排水需求较低的工程中,主要采取明沟排水技术,它对施工所需设备要求不高,并且还不会使整个排水工作受到干扰,该技术在排水工作中应用十分普遍,尤其是对于工期较为紧张的工程来说不免为一种首选的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此外,对于工程较小和基地低下水位偏低的施工条件,则需要选择井点法排水技术来对基坑进行排水,这时需要在基坑周围拟定作为井点的地方,此外还要使水管将它们连通,然后再借助水泵进行排水以将基坑内的渗水直接排出,最终可实现整个排水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基坑的施工是水利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也很容易发生渗水现象而引起整个工程的施工障碍,一旦基坑出现问题就必须要及时进行排水施工处理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实施。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务必要做好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完善和更新。
         2水利工程基坑地基土质分类
         从具体的情况来看,水利工程基坑地基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强透水、弱透水以及不适水。这三种类型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各项排水施工要求也有着很大差别,如果条件允许,在工程开始之前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挖坑或者手摇钻探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相对应的土样,针对相关的地基部位进行有效查明,并分析地下水位等相关资料,以此为基准,进一步有效明确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和排水施工的具体工作。大多数时候,江河湖泊沿岸和基坑的土质都不够稳定均衡,所以很难真正意义上摸清所有的情况,所以在具体的开挖环节,要结合实际情况留有一定的余地,以此确保在开挖之后,能够进一步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与之相对应的补救措施。
         3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类型
         3.1集水明排法
         使用集水明排法,其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机械设备非常简单,操作起来非常方便,成本投入较少,而且不会影响到基坑排水的顺利进行。使用集水明排法主要是根据排水沟的分布情况,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在基坑的四周设置排水沟,第二种是在等高线的位置设置排水沟和排水井,第三种是在轴线的方向设置排水沟。一般来说,使用集水明排法进行施工,通常是在基坑的两侧或者四周来设置排水沟,在基坑四角的位置每隔30~50m设置一个集水井,这样就能够将基坑内的积水通过排水沟全部汇入集水井内,然后使用水泵将水抽出。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将明沟设置在建筑物基础以外0.4m的位置,而且沟的边缘还要与坡角间隔大于0.3m,明沟的底面要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地面要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的深度越深,排水沟也要越深,这样才能够保证排水的通畅性。明沟的坡度不宜小于0.3%,而且沟底也要采取防渗措施。按照排水的流量来确定集水井的截面积,同时集水井也要设置相应的防水措施,使用明沟积水井进行基坑排水,根据基坑内的水量进行抽水,直到施工后完成回填土的操作为止。
         3.2井点排水法
         针对明沟排水的操作方法,其主要井点的运用方式,是设置专门的过滤水管以及抽水机。此时由于需要保证基坑内部的干燥,包括喷射井点在内的各类不同井点都可以运用。井点的各个参数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多年的经验来看,采用60cm×5cm的井管和2m左右的滤管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基坑排水需求。二者的连接还需要建设在额外的钢制管箍的基础上,各个管道之间需要保证多种连接方式。在确定井点排水作业的情况下,还需要额外确定系统的高程。在布置井点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基坑的长、宽、高等基本要素。

如果基坑的深度大于六米,在遇到土壤承受力较差的情况需要采用双排线形状的井点,以求保证井点的受力能力,为后续的操作奠定基础。
         3.3井管法
         该方法主要适合应用在基坑范围小、深度小,同时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井管法实际上就在基坑周围开槽多口井,将混凝土滤水管安装在井内,然后利用泵对每口井进行抽水作业,完成对积水的排放。在采用井管法时,需要施工人员注意的是,应当每隔6.0m应当配置一组扶正器,通过对其进行应用,这样做的核心面目的就是保证混凝土滤水管在应用期间不会出现偏移问题,使滤水管的过滤作用能够得到发挥,避免出现涌砂现象。
         4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4.1把控好集水井的大小
         首先要对集水井的大小进行把控。在排除基坑中渗水的过程中,对于整个排水施工就有了很大的要求,第一步就是要把控好集水井的大小。一旦未把控好其大小,就会出现集水井太小而造成所用水泵因干抽将机器损坏。如果集水井控制较大,则会使整个工程的投资加大,并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集水井大小的把控有助于整个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就以往的施工状况来看,集水井的储水量应达到选用水泵规定的实践区间所对应的抽水量。此外,所用集水井的深度也需要与水泵工作的抽水量达到适当的比例,并且将排水面的最高值与基坑工作面的差距要控制在300mm~500mm长度区间内。
         4.2合理设置排水沟
         设置排水沟时不得对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造成影响。此外,为了方便水井集水,排水沟的设置应当具有一定坡度。依据基坑的实际渗水良和坡度设计基坑的具体宽度,如果情况特殊,可以适当增宽基坑开挖宽度,确保基坑的排水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4.3施工材质的把控
         与建筑工程相比,进行水利工程的基坑排水施工,通常会与水进行接触。为了提高排水作业的施工效果,在选择施工材料的时候,应尽量选择抗水性较强的材料。为了提高基坑排水施工的质量,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把控。在进行基坑排水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大量的水泥,所以需要注意水泥的质量,根据水资源的实际特征以及产生的渗透冲击现象,选择合适的水泥。一般而言,会选择密度较高、强度较高的水泥,具体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选择。
         4.4放置水泵前抽水试验的重要性
         接下来值得注意的就是每个基坑排水施工安装水泵之前都需要对其进行抽水试验。根据以上选择建好的管径选用适当的水泵,水泵的选择依据就是施工前做过的多次抽水试验所总结的数据经验,切忌安装抽水量过大或高功率的水泵,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最合适的抽水设备。一旦选用的水泵功率过大,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干抽现象,从而使设备及管路中夹杂泥沙类的物质。在每个管井正常工作的过程中,管井内水位务必要保持在过滤设备标定液面以下,进而避免砂石类颗粒物进入过滤设备管路中造成堵塞甚至损坏设备的现象。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工作,具体施工期间涉及到环节较多,而基坑排水施工是其中为重要的一项施工环节,该项内容对于水利工程的最终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应当加强对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重视,提高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做好相应的应用,提高水利工程基坑防排水能力。
         参考文献
         [1]邵芳霞.水利工程基坑施工排水问题探析[J].山西水利,2018(11):51-52.
         [2]王军兴.基坑排水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0):114-115.
         [3]王晓艳.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分析[J].陕西水利,2015(S1):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