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设计过程中给排水专业与各专业的协作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第5期   作者:万青
[导读] 建筑工程设计是涉及众多专业的整体设计

         摘要: 建筑工程设计是涉及众多专业的整体设计。本文对建筑工程设计中给排水专业与其他专业(包括建筑专业、结构专业、强弱电专业、暖通专业、园林景观专业、室内装饰专业)配合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专业配合;给排水

          引用:建筑工程设计是涉及众多专业的整体设计,各专业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加强配合协同作业,才能把所做的建筑需要的功能设计合理,才能提高综合设计水平,保证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如果配合不好,图纸出现错漏碰缺,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延误工期,甚至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给排水专业是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只有与其他专业密切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建筑物的设计。

一、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都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极大的影响着整个建筑的外观造型及结构稳定性。部分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认为结构专业就应该服从服务于建筑专业,一切以建筑设计为先导,这一观念分割了建筑工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基本的力学规律,片面地追求建筑美感和最大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给建筑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建筑设计方案对结构方案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由于材料、理论及科技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对建筑设计来说,有时候一个看起来很好的设计方案,但是由于结构设计的限制,在目前无法实现。所以,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不能设计些海市蜃楼样式的建筑,应根据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并应了解一定的结构设计知识,与结构专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只有这样创作出的建筑设计产品才是真正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在现实的设计中,对于建筑师来说,不应过于强调创作的美观、新颖、标新立异,强调创作的最大自由度,而应根据业主的要求及对总体造价的控制,尽量运用有限的资源将建筑设计的更加美观漂亮。因为有些确实很漂亮但是很奇特的建筑,在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同时,也隐藏着其背后巨大的造价。因为建筑物本身必须承受自重荷载、水平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如果建筑设计者在进行平面设计及竖向设计的时候,不依据基本的结构受力原理,也不征询结构工程师的意见,往往会使结构工程师无法很好地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设计时,导致主题结构费用太高等问题。
         结构设计需要从实际出发,需要务实,建筑设计需要创新。但是两者又是缺一不可的,任何一个项目设计都必须要协调好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只有协调好双方的关系,一个建筑工程设计才能完成,所以说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是协调统一的,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不能偏向建筑专业亦不能偏向结构专业,要在两个专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
点就是用合理的投资,建筑美观,且能为业主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的协调统一
         由于有设备和设备基础,像水泵房、消防水泵房、水箱间及水处理间等组成了给排水专用的设备房,这些房间的荷载会比一般房间大得多,尤其是高水位水箱间需要设在最高一栋的建筑顶部,荷载比较大,方案设计时未考虑周全就会影响了建筑的造型美观。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应该及时与建筑专业确认高水位水箱间的具体位置和大小,或给排水水专业把稳压设备设置在地下室,减少对建筑物顶部的影响。
         由于给排水系统较多,管道数量较多,针对这个问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对于管道的竖向布置尽量设置专门的管道井,而且还应该结合建筑设计,让用水的房间尽量保持上下一致,从而避免给排水管道在其他功能房间设置,影响其使用效果。另外,在图纸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控制重力排水管水平道敷设的长度,并且结合结构专业设计,使水平管道尽量不要穿过梁及其他结构受力构件,以免对结构专业造成不利影响。在重力排水管道排布方面,要避免管道绕梁绕柱敷设,会导致增加排水阻力或满足不了水平管道坡降要求的弊端,应优化系统合理布置管网,为方便使用、便于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给排水设计人员,需要与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等专业一起考虑管道设置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建筑的合理布局还有利于项目节约成本。

三、给排水专业与各种专业配合
         3.1给排水专业与建筑专业的配合
         在设计前,给排水设计人员应积极主动与建筑设计人员协商沟通。特别是在设计水泵房、水箱间、蓄水池、管道井、排水沟及管沟时,更应密切配合,设计合理,方便用户使用。在很多工程设计过程中,给排水设计是在建筑专业提供施工图后才开始进行,这样很可能导致设备间面积不够,设备检修空间狭小,管道难以布置,甚至影响建筑使用功能,最终不得不对施工图进行反复修改,造成大量窝工返工现象。因此,给排水专业最好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就与建筑专业配合,了解建筑物的的功能、特性、面积、层高、层数,了解建筑物耐火等级、防火区域的划分、防火门及防火卷帘位置、市政给水及市政排水的位置、建筑物内各有给水排水点的位置等。在做好方案设计、平面图统一规划后,向建筑专业提条件:①水泵间的位置、大小、高度等要求、蓄水池的平面布置尺寸,水泵间的门窗要求;②给水管道、排水管道进出建筑物的位置,预留洞的尺寸,排水沟的尺寸、位置,吊顶内管道所需要的安装空间,管道井尺寸。③水泵、水箱位置,设备基础要求;④屋顶水箱间位置、尺寸。

在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建筑专业施工图的改动是不可避免的,应在改动后及时通知给排水专业,避免发生建筑施工图已改而给排水专业未做相应修改的情况出现。如果建筑专业提交建筑条件图不及时,将影响总体设计进度,从而影响工程实施的总体进度,给建设方造成诸多不便。
         3.2给排水专业与结构专业的配合
         给排水专业应在方案确定后及时向结构专业提供所用设备的重量,让结构专业考虑设备基础的荷载,以及提供水泵、水箱、水处理设备等的基础预埋螺栓的要求;蓄水池的尺寸、高度、检修人孔、爬梯;水池壁的孔洞尺寸要求、预埋套管要求;在管道必须穿梁、楼板、剪力墙处,要求结构专业预留孔洞;高层建筑剪力墙很多,剪力墙上的所有孔洞均需预留,需要设计人员相互配合,避免因为遗漏,导致后期需要在剪力墙及梁上的开孔洞给施工增加困难,且容易出现问题。在有排水明沟及管沟的建筑物,应提供管沟尺寸和位置。在屋面设排水沟时,应注意梁是否阻断排水沟,及时核对,提醒结构专业在贴排水沟底预留过水洞,避免排水沟以后排水不尽导致排水沟积水。
         3.3给排水专业与电气专业的配合
         水泵及水处理设备的运转都须要电能来实现,水泵的用电负荷较大,直接影响装机容量和配电方式。对于一些重要的水泵,还应考虑两路供电或在停电状况下使用发电机代替市政电源以做备用。在设计过程中应向电气专业提交的资料有:①消防水泵、生活给水泵等的台数、设备功率、设备启停运行情况、供电电压。②水泵房内照明要求,水泵检修时起吊设备用电功率、电压等。
         3.4给排水专业与自动化专业的配合
         为减少人力,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在给排水专业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自动化专业配合。例如:水泵的启动与停止,水箱、水池的水位监控。消防泵启停报警,建筑物内各个消防分区内的消防设备火灾报警系统,如消火栓的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水流指示器的报警系统等,如果不给这些消防设备配好自动化火灾报警系统,这些设备的工作将进入无序状态,甚至发生火灾时无法准确定位火灾发生部位,延误火灾及时救援时间。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提交的资料有:①水箱、水池最低及最高水位与水泵启动及停止的关系。②消防自动喷水系统的报警阀、信号阀、水流指示器、流量开关需要提供具体位置给自动化专业;消火栓系统的流量开关、消火栓箱的报警按钮也需要提供具体位置给自动化专业。③给排水设备出现故障的报警。
         3.5给排水专业与暖通空调专业的配合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暖通空调专业与给排水专业之间管道交叉较多,应做好配合,解决管道之间交叉打架问题。在暖通空调管道和给排水管道同管沟、管井敷设时,应配合做好管沟、管道井大样图,使各种管道敷设的位置、管道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规范的规定。给排水专业应向暖通空调专业提出水泵房及水箱间的室内温度及其通风次数的要求、各种管道位置标高的要求;暖通空调专业应向给排水专业提出暖通空调设备的用水点位置、用水量及水压、水质的要求。
         3.6给排水专业与园林景观专业的配合
         在给排水室外管网设计过程中,园林景观专业与给排水专业之间配合较多,室外检修井的井盖需要园林景观的铺装相互配合。化粪池、隔油池、水表井、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应提资给园林景观专业,园林景观应结合室外构筑物和绿化带统一规划布置,室外应由园林景观专业结合等高线移动布置雨水口的位置,避免室外低洼地带下雨时积水。
         3.7给排水专业与室内装饰专业的配合
          在室内精装修区域,给排水专业应提供阀门位置、吊顶内管线布置标高和室内消火栓的位置提供给室内装饰专业。给排水管线上的阀门应设置于便于检修及方便设置检修口的位置,应由室内装饰专业统一考虑。室内精装修区域内的消火栓的位置,室内精装修区域应结合装饰对消火栓进行处理。给排水专业在配合室内装饰专业吊顶是,应结合吊顶型式,预留好自动喷水系统给水支管,用于装修吊顶时增设喷头点位。
        
        

结束语:
         为实现建筑设计中各专业配合的专业化、程序化,提交资料的准确性,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应有固定程序化及专用的表格,以此作为相互提条件的资料,避免接受条件的专业错漏,相互之间有据可查,从而实现各专业的密切配合,顺利完成建筑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亲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缺陷及解决措施  2017
[2]张彬.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设计专业配合探讨   2018
[3]谭斌.谈住宅给排水精细化设计  2018
[4]牛乐生.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