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现浇式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被应用到建筑施工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与传统现浇式施工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筑材料复杂凌乱相比,装配式建筑只需要将事先在工厂中生产完毕的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进行机械吊装最后像搭积木一样组装好即可,一方面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和劳动成本,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对施工数据的实时记录对施工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保证施工建筑的安全性。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应用
1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概念及优势
1.1装配式建筑结构概念
首先,装配式建筑的所有加工零件都在工厂进行预制,在施工现场只需要将预制好的零部件用吊装机械吊装完成即可,因此在进行建筑装配时可以同时进行其他工序,施工效率明显提升。其次,装配式建筑是采用定型模板平面施工,装配出的建筑物质量较好且成本较低。第三,装配式建筑结构能够有效节约施工物料,节能环保。第四,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1.2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势
1.2.1建筑工期短
建筑工期短是装配式建筑具备的明显的优势,通常来说吊装梁的施工、板和柱的施工只需要四至五个工作人员即可完成,且通常来说单个构件组装完成仅需要半小时。如果建筑物的体量较小,那么一天最多可以完成两至三层的建筑主体。据不完全统计,对于非大规模建筑来说,装配式建筑要比现浇式建筑施工周期短半年。
1.2.2空间利用率高
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就是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采用传统建筑方式修建生产的建筑物总是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承重墙,另外,一些房屋设计单位为了能够多设计出一间房屋通常会忽视房屋的走向和环境,设立多个隔断空间。而如果使用新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对房屋数量和结构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最重要的是还能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在不损坏建筑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改变房屋设计。
1.2.3能源利用充分减少材料消耗
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模板用量,同时如果施工零件在厂内完成,这种预制工作也能够大大降低钢筋混凝土和水泥的使用量,施工材料和施工耗材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在降低工程资源消耗的同时,降低了工程的成本支出,增加了建筑施工工程的实际经济效益。
1.2.4降低环境污染
传统的现浇式建筑施工,会产生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噪声产生噪声污染,会排放工业建筑废水造成水污染同时还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导致空气污染,如果能够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则能有效的解决这些污染问题。首先装配式施工中所需的所有部件都是在制定工厂内生产的,施工时间较短且不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另外进行装配式施工时不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因此不会造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使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工程可持续稳定发展。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预制梁和柱的生产制造
从以往工作中能够看出,预制构件生产工作的执行,一般集中在施工之前,该类生产效率的高与低,对后续施工进度快慢同样起着决定性作用。预制构件生产效率高低,主要与以下2方面存在关系:
1)看预制工厂设备是否具备较强的先进性特点。
2)检查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是否与相关规范相符。具体内容如下:
工作人员应提前准备好模板,将其放置到合理位置上,随后开展清洗操作,避免表面出现杂物,强化端模定位操作;工作人员还应该将模具与套筒连接器连接在一起,并将其放置到钢筋孔之中。
利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强化预埋件安装的合理性,让密封和固定操作不会受任何因素影响;开展有效的混凝土浇筑操作,消除表面存在的不平整等问题。当上述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还要对管道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堵塞情况。对于预制梁生产前应对模具进行清洗操作,并做好侧模定位操作。随后将已经安装完成的预埋件封闭固定,并实现模具的抹平操作。
2.2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施工质量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此时,工作人员需要提升对连接件检查操作,如果构件之间的连接十分紧密,实际建筑工程抗震能力也会进一步完善,强化施工有效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螺栓连接形式,做到对预制构件的有效处理,进而将有效性和精密性特点展示出来。另外,在整个预制构件安装操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将下层楼板插入到预制板螺栓孔之中。
2)提前做好水泥浆灌注操作,确保能够全部进入到螺栓孔,在强化连接效果的同时,将整体性特点展示出来。
3)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剪力墙连接螺栓需要放置到结构中心处,只有这样,才能将剪力墙稳定性展示出来,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2.3预制构件吊装
2.3.1建立有效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分析制度
为了确保施工工作能够顺利执行,让工作人员将自身职责展示出来,在施工工作执行之前,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施工分析制度,并对施工进度安排进行合理说明,充分履行职责。除此之外,还要与具体的吊装构建数量和编号结合在一起,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科学有效的施工操作。另外,一旦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施工问题,管理者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工作人员的认知度,明确职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施工效率,为后续工作开展创造更多基础条件。
2.3.2塔吊等起重装置辅助措施
由于预制构件体积庞大,对塔吊起重装置附属措施也有着严格要求。在预制构件加工之前,人们需要对附属杆件和结构连接点方位进行明确,开展施工交底操作,此时,螺栓需要预埋到合适位置处,强化塔吊附着措施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于水平方向转动操作,让结构物得到充分连接,并与其他塔吊形式保持同步,让安装操作更具可行性。
2.4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从实际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操作中能够了解到,预制叠合板安装属于重要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提高重视程度。一般情况下,预制叠合版安装需要与作业层保持有效距离,以300mm为主,按照具体流程和要求进行安装操作,对于不足之处,工作人员应及时改进操作,降低安装操作之中存在的误差问题,保护好叠合板,强化吊板安装的有效性。在实际预制叠合板安装操作时,应事先在底部放置好临时支架,各个支架之间需要保持一定距离,等到所有安装工作结束后,便可以将临时支架拆除。另外,施工之中如果需要进行双层结构安装,上层叠合板安装应适当靠前,当混凝土凝固好之后,管理者还要进行叠合板强度检测操作,将设计强度提升到70%以上。在该种方式的作用下,能够提升整体结构稳定性,还能为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维护施工阶段的正常进行。
2.5施工监管控制
首先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加施工人员装配式施工操作的规范性,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操作失误和操作误差。其次,应该健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施工管理计划,,优化管理部门设置保证每个部门都能良好的履行应由的责任。最后应该建立建筑施工监理机构,在施工设计中和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体制,降低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更好的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施工技术革新速度大幅提升,这也让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将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有效性展示出来,人们需要做好相关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优化操作,与实际工程建设相融合,将其有效性特点呈现出来,为建筑价值的提升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立诚.浅谈装配式建筑屋面防水技术与施工[J].住宅产业,2015(11).
[2]孙晓.杨威.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初探[J].四川水泥,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