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范巍
[导读] 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与国家的规范、规程有很强相关性的课程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与国家的规范、规程有很强相关性的课程,课程知识量大且内容分散,与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紧前课程联系紧密,这也是现阶段混凝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不想学、学不懂、不会学”的原因。那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得学生掌握能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就成为了关键。而培养出能适应施工现场复杂环境的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工程师,就成为了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本文结合民办高校工科教学现状,就混凝土结构的课程定位、授课现状与困境、教学改革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引言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还有木结构是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常用的几种结构,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这是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取材容易、用材合理,耐久耐火性好、可模性整体性好等优点。因此,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毕业生培养目标的达成。
1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数量最多的建筑材料,也是组成建筑的主要内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受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影响。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但受到设计的影响,还受到结构、施工等内容的影响。为保障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效果,保障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合理减少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成本。
2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环节的常见问题
         2.1基础结构问题
         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工作中,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很容易忽略建筑体整体的沉降量所形成的外部应力因素的干扰,进而形成了混凝土框架结构,出现严重的不规则形变或者是非常规性沉降问题。依照相关数据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建筑混凝土结构框架经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整体下陷问题,并且由于地基整体结构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在设计和施工当中会存在一定的坡度和角度,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工作中,整个设计难度相对较大,相关设计工作人员针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外墙配筋底板设计工作中,由于对基础设计环节的相关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造成了设计和实际施工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进而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风险系数。针对这一问题,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实际施工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要充分考虑到地基基础的负面应力影响,在建筑地下室底板和受力层之间,需要设置出相应的缓冲层,有效防止建筑整体出现不良形变问题。
         2.2构造类型不明显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构造类型,包括四种,分别包括混合结构、墙体结构、承重结构、空间结构。上述四种结构,组成了完整的建筑,这四种结构的连接效果,也直接影响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使用质量、使用体验。尤其工业与民用建筑之间差距较大,两种建筑结构的差异性也需要在设计阶段即有较高的了解。
         2.3混凝土结构设计不规范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期间,需要注意不同的注意事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差异性差,在设计时,需要进行有效的区分。此外,还需要保障混凝土的结构中,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对空间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还要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结构合理性,并与实际施工环境相结合,促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规范与合理性。


3优化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细节优化策略
         3.1简化混凝土框架结构
         整体上来讲,如果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过于复杂,经常会由于设计方面的问题,造成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对此在针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需要尽可能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方式进行合理的简化,同时对建筑结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此来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针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工作中,需要向其中适当的添加相关的技术性工作内容,不能过分注重建筑体的外部形态结构。针对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工作中常见问题,如果建筑结构属于非常规性形变问题,必须要有效做好结构的抗形变处理工作,有效提高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刚性程度以及稳定性。
         3.2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几大原则。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在多种方案中,选择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按照实际施工情况修改,进行实践作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从不同角度、细节性的进行设计。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细节,从建筑类型、使用目的等角度进行设计。设计方案中应完全体现标准化、节约化、模块化等特征,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则需要进行工业化的设计细节,民用设计中对楼面、连接、建筑造成、防水、隔热、保温等有显著的要求。此外,还有异形楼体、楼面的设计,也需要对混凝结构进行异形设计,确保楼面、建筑、管线的设计协调性。
         3.3建筑材料选择
         建筑材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选择,在设计阶段即产生较大的影响。建筑材料的选择,在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当中,要保障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设计师在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需求中,需要对混凝土的等级进行规范,确保混凝土结构、刚度、厚度、硬度等指标与混凝土等级。混凝土的刚度、厚度、硬度等指标,混凝土的持久性、耐热性、耐寒性特点,也影响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
         3.4提高实务操作能力水平
         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角度来说,在实务操作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涉及到业务程序和企业信息系统以及人员等。这需要结合新所得税准则的内容,对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优化业务流程,保证会计处理工作高效落实。同时要进行报告系统的进一步整合,比如内部管理报告制度以及外部报告制度,比如预算制度和业绩考核制度等,为后续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有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升级,提高会计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所得税会计处理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要加大对业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水平的提高,结合新所得说准则的变化和实施要点,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更新其知识体系,提高业务素质水平,进而更好适应新准则实施背景下的工作,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4]。
结束语
         工业与民用建筑在设计阶段,不但要满足对建筑使用范围、层数、外观、用料的设计与展示,对建筑用料、配比、墙体、连接、空间结构等进行设计。尤其针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需要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设计前提进行明确,并对建筑混合结构施工措施类型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效果。尤其针对剪力墙构造设计、剪力墙构造设计、混凝土结构抗震施工、建筑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以促进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效果、使用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作用。本文对上述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进行上述方面的改善与处理,以促进设计效果、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健洋.谈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J].山西建筑,2018,44(35):47-48.
[2]蓝丽江,张战祥.《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122-123.
[3]刘同新,王业顺,秦凤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点连接技术探讨[J].居舍,2018(16):88.
[4]孙亚林.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建造工艺分析[J].混凝土,2018(04):121-124.
[5]薛飞.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强化措施[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7:11-12.
[6]邵长军.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办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7):64.
[7]杨雪.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刍议[J].四川水泥,2015(02):173.
[8]刘文胜.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形成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探讨[J].商品混凝土,2012(09):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