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   作者:覃国庆
[导读] 科学素养是近几年我国科学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改善公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科学不单单是让孩子们学到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关键是要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这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只有这样整个国民的科学素养才能提高。本文将以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为例,对如何从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展开探索讨论。

覃国庆    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苏区小学  湖北  鹤峰  445803
【摘要】科学素养是近几年我国科学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改善公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科学不单单是让孩子们学到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关键是要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这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只有这样整个国民的科学素养才能提高。本文将以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为例,对如何从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展开探索讨论。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教学;小学生;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198-01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就明确写到:“小学科学教育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要求教育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高己任和最终目标。因此,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科学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从根本上制约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是未来科学进步的储备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则是重中之重,科学素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科学品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民族和时代的振兴,科技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积累,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早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从小就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儿童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儿童了解科技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基础。
        2.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1利用创设情境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教学提倡探究式教学,探究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个本能,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引导着小学生对感兴趣或者未知事物的一个观察、实验、探索和思考,从而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因此小学生自主合作式探索成了小学教师教学用得最多也是最普遍的方法,这与以往旧教育观有所不同,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上课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做问题的“发现者”,并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方法途径给予解决,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大大的激发。俗话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0个问题,还不如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学科学《植物根与茎》教学时,教师切勿直接告诉学生“根有不同”、“茎有不同”,而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形态各异根与茎的植物放在一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根有不同,茎有不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并解决问题。小学科学课就应该基于问题本身来开展教学,从问题本质出发,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学习。
        2.2在科普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校定期开展各种科普活动,比如说科技运动会、科普讲座、科学知识竞赛,科学画报、科学班会活动、科学角、科技展、科学技术社团等等,让学生身处于知识的海洋,通过观察、动手做、思考等,从中学习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渗透科技知识,如从人类“转到基因工程”再到“人类克隆技术”,从“神舟6号”到“嫦娥计划”,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灌输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的一大便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唤起学生的时代感与使命感,从小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与世界观:现在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发明。
        2.3利用生存环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都说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就像水是鱼儿的家一样,可见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成了一大国际问题。


为了生物多样性,为了人类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树立环保意识,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如在《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建立一个鱼儿的“家”,让学生分工合作喂养并记录情况,然后开展一系类活动:减少水量、向里面投放垃圾,破坏水质量等,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动物、植物等的重要作用。
        2.4利用创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对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是科学教学的根本目的。要了解学生是否有效掌握科学知识,在于学生是否能用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并从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这节内容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先让学生能根据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即自己思考影响土地被侵蚀因素有哪些,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出的侵蚀因素制定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思路、眼界,还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接受不同意见和想法的习惯,这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在一线教学中,特别是老教师,往往用一种死板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所以就形成了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创造多种思维环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同时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思维观念,为学生创造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素材和空间,这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3、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原则
        3.1 坚持实践性原则
        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这些知识才在学生心中真正获得新生和意义,获得“深层理解”。学生学习科学应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心态,学生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要创设有意义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去发现。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在《纸》的探究过程中,他们学到的不仅是纸的生产过程,而且在探究过程还进一步探究出了纸的历史、各种功能纸的用途、纸的回收与利用等,这远远超过了知识的基本范围。更重要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惊喜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所不可或缺的,都是值得回味的。探究可以给学生带来乐趣。当学生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耐火纸、夜光纸、电磁波屏蔽纸以及被誉为“东方魔纸”的车用保洁纸这些陌生的词语时,可以想象学生们在掌握知识后是多么的快乐。一个懂得和感受过探究的幸福,有过探究中的高峰体验的人,无论在日常生活及旅游休闲中,还是在工作中,都会获得与众不同的发现和惊喜,解读出富有个性魅力的独特意义。
        3.2 坚持开放新原则
        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把孩子大胆放飞到大自然中探索研究。科学探究要注意搜集第一手材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等方法,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处理,如:探究《马铃薯的沉浮》,在课堂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后,还可调查把马铃薯放在密度各不同的液体中会产生哪些变化?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这一单元时,学生们把书中列举的材料进行了分组实验,并得出了真实的结论。如果把物体变为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等会怎样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怎么解决问题,制定调查计划,明确分工。学生兴趣盎然,想到的方法很多,步骤也较细,在老师的帮助下,从网上下载了多种学生们没有接触过的物体,对性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了解了该物体的热胀冷缩,学生们的视野开拓,知识面也丰富了,学生们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更浓了。
        总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解读科学课标,深刻领悟课程宗旨,切实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意识,领悟科学奥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或许有很多种,笔者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通过STEM教育的方式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真正让公众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的能力。最终小学生在科学中领悟生命的奥秘,体会科技带给社会的发展,使教育的使命得到提升,实现科学教育的真正目的: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全民素质。
参考文献
[1]何仲建.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教育科研论坛,2017(04).
[2]立恒.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华少年,2015(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