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活动中的文化传承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   作者:周奇艺
[导读]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应关注生活,应该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在生活中原来的模样。年幼的孩童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能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要求,借助幼儿真实的生活经历,深入挖掘幼儿生活教育中隐含的文化价值,促使幼儿在与生活的“摩擦”中去感悟、体验文化在其成长中的意义和作用,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态度。

周奇艺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圆通幼儿园  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应关注生活,应该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在生活中原来的模样。年幼的孩童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能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要求,借助幼儿真实的生活经历,深入挖掘幼儿生活教育中隐含的文化价值,促使幼儿在与生活的“摩擦”中去感悟、体验文化在其成长中的意义和作用,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态度。
【关键词】生活活动;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146-01

        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关注传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利用节庆活动、绘本阅读、故事讲述、诵读等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年幼的孩童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能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内容是广泛的,包括与人交往、和同伴一起玩、参与自己生存所需的所有活动。幼儿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建构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工作中,我结合《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要求,借助幼儿真实的生活经历,及时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深入挖掘幼儿生活教育中隐含的文化价值。力图透过幼儿生活中外显的知识、技能抓住内隐的文化内涵,将生活教育中丰厚的文化内容呈现给幼儿,促使幼儿在与生活的“摩擦”中去感悟、体验文化在其成长中的意义和作用,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态度。
        一、尊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规律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系统的过程,他们需要在丰富的、多元化的活动中不断重复、感知、体验,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因此,整体把握《指南》的精神,把每一个幼儿作为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来培养 ,是问题的关键。用统整的眼光来看待幼儿学习,创设丰富的环境,将环境与育人目标相整合,充分尊重幼儿,赋予每个幼儿发展的机会,让每个幼儿经历真实生活。
        二、观察、解读幼儿的生活
        读懂幼儿生活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为幼儿搭建学习与发展的必要支架,将幼儿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内心成长的需求。
        1.走进幼儿的生活,了解幼儿的生活。
        幼儿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契机,如何将幼儿需要的变成幼儿喜欢的?走进幼儿的生活,了解幼儿,与幼儿为友,用敏锐的眼光扑捉“幼儿在想些什么,他们会有怎样的期盼?”思考“作为老师,我能为幼儿做些什么?”。
        我们班是蒙台梭教育混龄班,班上有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每天早餐时间,有的幼儿在点数人数、餐具、分发餐具和早餐,有的幼儿在切水果、切鸡蛋等,这些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文化教育内容,如:点数、计数、分数、送餐礼仪、进餐礼仪、文明礼貌用语使用等。


而关于筷子的文化、茶文化、进餐音乐中古典民乐这些内容是我们在不断学习,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储备,解读幼儿生活每一个环节潜藏的文化学习内容之后才逐渐理清的。
        2.研究幼儿的生活,将教育融入生活。
        教育的质量就体现在一日生活的质量。在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我们不断观察、学习、教研、反思、梳理出幼儿一日生活每一个环节中文化教育内容,如:进餐环节中,餐具摆放位置、餐巾使用方法、咀嚼食物的方法、餐具使用的方法等内容。再如:在盥洗环节中,我们会和幼儿一起设置“等待线”、“避免拥挤休息角”、“文明洗手小礼仪”等内容。梳理生活环节的文化内涵,让幼儿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3.关注幼儿的生活,谨慎地向目标的方向循循善诱。
        想让幼儿从容、愉悦地跟从教师,进入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去发现、去感受,用幼儿喜欢并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⑴把爱智慧地送入幼儿的心田。
        放送爱心,认同、接纳幼儿的感受,用润物无声的爱浸透了幼儿的心。一次,班上一个孩子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心里很不痛快,早晨起床后又哭又闹。我请家长坚持送孩子来。当他走进教室时每个孩子抱了抱他,跟他说了一句安慰的话。每个孩子又说说自己遇到的伤心事,自己怎么解决的?紧接着,我讲了自己的故事,终于孩子们明白了“每一个人都会做错事情,做错事情就要接受批评,这就是‘担当’”。从中孩子们体会到了爱,学会面对问题,学会勇敢担当。
        ⑵把话巧妙说到幼儿的心窝里。
        教育从来都不是说教。教育是尊重幼儿,是把幼儿当成“人”来看待的平等交流。从幼儿原有经验、自身感受、当下心理需要出发去和幼儿交流,把话说到幼儿的心窝里。班上很多幼儿都出现了在家当霸王在幼儿园当乖宝的情况,通常我会做家长工作,告诉家长要如何配合幼儿园开展工作,表面上家长言听计从,实质上效果甚微。这一次,我改变了策略,我找幼儿聊天。我跟幼儿讲起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故事,并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幼儿,“爱是小声说话,爱是帮家人拿拖鞋、捶捶背……阿公阿婆老了,他们现在照顾你,将来你要照顾他们。”听到这里,一个非常坚强的男孩哭了。带着浓浓的真情将教师心心底深藏的道理用一个个浅显的故事讲到幼儿内心深处。
        三、好的行为体现在成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言行一致
        幼儿身处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学习和模仿着周围的人和事,经过反复学习与实践,进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打下烙印,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成人在不同环境中言行的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丰富而动感的生活蕴含着良好的教育契机,现实生活中养成的良好习惯相对稳定而不易动摇。传统文化教育应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在生活中原来的模样。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李季湄、冯晓霞编.
[3]《云淡风清》(应彩云幼儿教学案例随笔选)少年儿童出版社,应彩云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