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陆青锋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陆青锋
[导读] 摘要:林业管护牵涉到很多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属于长期的工程。其一方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容县都峤林业勘测设计队  广西玉林市  537500
        摘要:林业管护牵涉到很多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属于长期的工程。其一方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最近几年,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更加严峻,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加强对林业的保护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林业不只有经济效益,同时也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林业工作者需要对林业保护工作加以重视,为林业的发展提出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措施
        0引言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林业资源极为重要,而林业经济发展也可从基础上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进而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林业管理部门需要提高林业资源规划重视程度,并通过科学方法完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而这也是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一,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减轻水土流失、沙尘暴等因素对我国环境的破坏程度,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因此,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强化林业资源管理意识,合理发挥林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协调作用,降低人为因素对林业资源的破坏性影响,为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打下基础。第二,革新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行业开始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而做好林业管理工作恰是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的表现,对增加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附加值、转变传统落后的林业发展理念、合理配置经济发展资源等具有显著影响
        2当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2.1林业资源储量不足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低,无法满足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这是当前我国林业最大的现状。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在世界森林覆盖率调查中,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仅占到了世界水平的22%;其中部分森林由于地势原因,不宜采伐;一些位于江河的上游,用于水土的保持,还有一些存在于交通难行的峡谷中,其中可利用的森林资源仅在70%左右,供不应求。
        2.2乱砍滥伐现象不绝
        随着木材市场需求的扩大,木材价格持续上涨。虽然我国建立了资源管理机构,并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违法犯罪的活动,但效果甚微。在金钱的驱使下,不法分子不惜利用各种手段谋夺利益,最终导致林地流失严重。
        2.3缺乏高技术研发人才
        林地多在经济落后的山区,交通不变、待遇微薄,很难引进高技术研发人才。此外,林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小,科研项目开展缓慢,落后的科技也是造成森林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制约林业的发展。
        2.4管理模式不健全
        虽然综合治理是我国林业的主要管理模式,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是将任务下放到各个部门,这一做法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各部门之间容易相互推卸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配合和沟通,导致实现有效的成果。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再加上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3林业管理工作措施分析
        3.1建立规范化的林业管理法律体系
        要想真正实现林业管理的持续性发展,不能离开法律制度的支持,政府部门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有效建立比较规范的林业管理法律体系。目前,虽然建立了有关的林业管理制度,但制度相对来说较为落后,还存在一些不合理。因此,需要详细分析林业管理的情况,不断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让制度更适合现在的林业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林业管理的执法队伍,监督好林业管理的整个过程,并增加惩罚力度。大力惩罚滥砍滥伐的行业,为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保证。



        3.2做好林业管理方法的完善与优化
        针对现在状态来讲,林业资源管理的方法过于传统化,管理形式上落后,影响了林业资源管理的顺利实行。作为政府部门,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根据当前情况调整并完善有关制度,让林业管理更科学,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政府还要进一步分配好资金,帮助林业预算管理能够合理进行。大林业管理上多投入资金,便于引入先进的设备,使林业管理走向真正的现代化。比如,引入有关的网络设备,联网管理林业资源,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成本,全面提高管理质量,让林业管理更全面。
        3.3创新与调整林业科技机制
        以现代技术为基础与出发点,运用信息技术与实践针对传统机制进行调整与创新,同时创建先进合理的林业科技机制,确保林业经营管理逐渐向着现代化、科学化、精准化、合理化方向快速发展,从基础上避免科研与生产建设出现分离现象,进而确保林业生产效率快速提升。林业部门应支持与鼓励技术人员通过转让、承包、服务、联合开发等模式,保证科技实现成果化发展,并逐渐转为林业生产力。
        3.4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强化经济效益
        运用良好的林业管理模式,将林业资源作为基础,将林业与农业实现融合,进而确保林业发展模式具有多种经营特征。另外,保证造林实现多样化、规模化发展,例如创建经济果林、苗林结合、苗木基地等方法,也可为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进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3.5扩大宣传教育
        扩大宣传教育,明确林业持续发展对人类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树立公众保护林业发展的意思,并努力增加宣传保护森林意识的渠道,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到林业持续发展活动中来。此外,各级政府也要做好基本的普法教育工作,利用新闻媒体等的舆论功能,制作林业发展的宣传广告,提升森林防火意识,增强火灾的应急处理措施。
        3.6提升森林覆盖率
        森林存在的意义在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有效地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够滋养野生动植物。在一些地区,需要增加森林覆盖率,提升营林范围,并尽可能地退耕还林,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封山育林,在几年的时间里休养生息。同时,对目前的天然林进行保护,增加公益林的面积,对已经破坏的森林要加强抚育和改良,扩大自然面积,科学合理地采伐树木,不能过度砍伐,尽可能地提升木材的利用率。
        3.4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的机械化进程,通过科技来推动林业的发展。在林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利用最新的科技来进行科学育种,对树种结构进行分析,培养出优质的种苗,采取先进的科技加强林业的改造,提升林业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提升生态和经济收益,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制约了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林业管理部门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林业管理水平。林业管理部门需要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合理地开发各类林业资源,进而推动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莉莉.浅谈林业防火管理及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14):130+132.
        [2]徐红丽.分析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21):194.
        [3]李莉.浅析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1):281.
        [4]朱庆斌.林业种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园艺,2015(04):226-227.
        [5]张敬雄.浅谈我国林业管理措施及可持续发展[J].热带农业科学,2009,29(09):46-4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