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如何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呢?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6期   作者:明丽萍
[导读] 在手术前后,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医护人员
         在手术前后,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医护人员,虽然都会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临床护理、饮食护理等方法,来保证患者能够如期进行手术,但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心理护理。特别是在医院常规的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长期得不到重视。护士虽然都知道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但实际的手术期间,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仍出现很多的问题。患者手术前后心理上的疏通、护理,是值得医护人员关注的,而且需要注入一定的温情和耐心。
一.心理护理是什么?
         俗话讲: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其实就充分体现了术前、术后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就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疏导和影响,从而促使患者能够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事实上,心理护理更多地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的沟通、交流。
         人在患病后,往往饱受病痛的折磨。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患者对于医院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人际关系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由于病痛的折磨,加上手术前特有的紧张感、焦虑感,患者的心理情绪就会表现得非常不稳定。而心理护理具有很多的作用,能够疏导病人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战胜病魔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病人能够融入医院的环境以及自身的角色。最后,心理护理也能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术前的心理护理的注意事项
         (一)详细告知患者关于手术的各种事项
         很多患者在手术前后,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恐慌心理,情绪较为紧张,严重的患者还会坐立不安,日思夜想手术的种种状况。甚至于有些患者在使用镇静剂后,上述的心理状况都不能得到缓解。在这种情况下接受手术,必然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前一天,手术室的护士就应该多去病房探视患者,一方面进行相应的术前安抚工作,然患者能够积极、坦然地面对接下来的手术。另一方面,护士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应的手术注意事项,以及手术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事项,让患者对手术有正确的认知,科学地对待此次手术。
         由于手术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在进行前,需要保证患者、家属同意,在此前提下,才能进行手术。手术前,护士要将疾病的性质告知家属、患者,解释清楚手术实施的目的,告知患者手术会带来的创伤。同时对于麻醉、手术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风险和意外,要告知家属和患者,保证让她们理解,并对此形成一定的认知后方才可以进行手术,当手术中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保证家属、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采取紧急的救治措施。
         (二)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在术前护理中,心理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护士在患者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近期的身心状况进行了解。在身体状况方面,护士需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心慌、气短或其他的不适状况。对于一些女性患者的月经情况,也要进行一定的了解。从而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日期。同时,护士需要告知患者禁食、禁水的具体时间限制。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在此过程中,提出的各种疑问和顾虑,护士要站在专业的角度,予以耐心地解答,注意讲话的方式与技巧,实现有效的沟通,才能保证患者在手术前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稳定的情绪。


         除此之外,作为医护人员,要尽可能多地关心病人的情况,主动出击,来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容易表露出来的心理情绪,更要从侧面进行了解。在了解清楚后,需要有针对性地  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消除他们对手术的恐惧感,缓解紧张的状态,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念,以愉悦的身心状态去迎接手术。
三.手术中的心理护理应怎样做?
         手术过程中,护士在手术室接触病人时,要保持态度的温柔,同时肢体动作也要轻柔。这是由于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的氛围会加剧患者心中的紧张感。而护士从这样的细节做起,能够对使患者尽快适应并融入手术室中的环境中。与此同时,护士也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对患者采用相应的疏导方法。心理护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语言,有效的语言沟通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此时护士可以采用“人格色彩分析法”,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如红色人格的患者,其性格刚烈、外向,情绪波动大,护士就可以对其采取刚柔并济的方式进行疏导,积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适时给予帮助;蓝色人格的患者,敏感、脆弱,多愁善感,护士就要从细节关注患者,给患者踏实的感觉,让其倾吐心声;黄色人格的患者,咄咄逼人,容易动怒,此时护士需要耐心,发现患者的一些好的心理素质,对其进行夸赞;绿色人格的患者,温和,缺乏主见,比较保守。对于此类患者,护士就要从多角度列举手术成功的案例,让患者放心,进而消除心中的疑虑。
四.术后的心理护理方法有哪些?
         (一)稳定患者的情绪
         术后心理护理十分关键,术后患者的切口会疼痛难忍,不少患者就会因此而浮想万千,想很多不好的后果,使自身的思想包袱加重。而且患者也迫切想知道手术的结果如何。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谈,患者便可知道手术情况。此时,护士传达一些积极、正面的消息和情绪,对于患者此时的情绪十分重要。得知手术成功的消息后,患者的心情会舒畅,思想顾虑也会消除。同时,护士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答。在与家属交待时,最好避开患者,以防引起情绪波动,影响切口愈合,此外,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通过家属的全力配合,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二)把握心理护理的细节
         术后的患者非常需要心理上的疏通,这就需要周围护士需要耐心地引导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修复能力,术后的患者也一样。不稳定的情绪会加剧病情,也会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因而护士要给予其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悉心照料,积极开导他们,给予他们一些良性的暗示。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对疾病的恐惧和忧虑会传播给患者,此时的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异常敏感。因而护士应该从细节上做起,及时调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应对,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术后环境,在精神上支持他们,这才有助于他们的术后恢复。
         总之,患者在手术前后不仅身体状况不佳,心灵更是脆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通,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心理,内心的自卑感也会大大增加,失去对生活的信心,逐渐走向堕落。因而,护士在护理中一定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引导患者正确地面对自己,理解病情,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坚强地面对现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