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分析 徐磊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4期   作者:徐磊 魏善忠 徐铭璐
[导读]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各大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力逐渐增大,在这种趋势下,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现代化管理理念、提出现代化管理战略、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创新现代化管理模式。
        (临沂超越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桃源广告分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各大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力逐渐增大,在这种趋势下,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现代化管理理念、提出现代化管理战略、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创新现代化管理模式。因此,研究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有益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
        1企业管理模式的定义及分类
        1.1企业管理模式的定义
        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为人,是基于管理人的一种架构体系,涉及到的内容有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流程、管理策略等,主要帮助企业解决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问题,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目标。通常,随着企业规模和企业业务的发展变化,企业管理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1.2企业管理模式的分类
        1.2.1情感化管理。情感化管理形式下,企业主要依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对员工工作进行管理,而且还管理员工的学习、生活等其他方面,尽可能满足员工合适、恰当的需求。学者们通过大量的实证性研究,认为员工对情感因素存在一定的需求,迫切希望得到企业的关注和帮助。企业在管理中融入情感要素,能够让员工感到满意,进而有利于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整体利润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然而,倘若企业过分依赖于情感化管理,那么也会产生一些负面、不利影响,这就需要与配套的制度相融合,通过制度来引导情感,进而达到消除不利影响和负面因素的目的。
        1.2.2独裁管理模式。独裁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由管理者一人独自对企业管理进行决策,这种管理模式多出现在规模较小的企业当中。虽然使用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在短期内实现调整,但是因为一人的决策难免会出现片面的认识,主观性更强,很难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1.2.3制度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建立并健全操作规范以及规章制度,对员工实现由思想、观念到行为模式的严格管理,保证企业有序发展。企业进行制度化管理有利于建立健全企业的制度框架,但由于缺乏人性化,比较容易导致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出现矛盾。
        2企业管理现代化定义及现状
        2.1企业管理现代化定义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指企业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采用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手段的管理方式,使企业管理水平达到与当今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水平。一般企业管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
        和管理手段上。管理思想现代化指应该适应知识经济变化的需要,创新管理理念,从全局的高度注重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再来看管理组织,管理者会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并建立健全的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使企业的运转更加规范。最后是管理手段,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管理者会积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
        2.2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现状
        2.2.1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日渐提高,但是,距离快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现代化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很多企业还未完成经济改制,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方法停滞不前,难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现实管理过程中,管理的能力还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未能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2.2.2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失衡。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有些地方经济非常发达,有些地方经济则很落后,这就导致不同地区的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相应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我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失衡。经济发达的地区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则相对低下。纵观我国企业整体管理状况,位于东南沿海一带的企业,其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较高,而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因经济发展缓慢,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
        2.2.3管理的创新能力不强。很多企业对管理现代化的认识不深刻,只强调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收益,管理的精力也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设备的改革创新,却未能形成管理的创新意识,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环境。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管理方法仍然延续以往的陈旧管理经验,盲从跟风和商业化现象明显,未能充分展示企业的文化特色,管理的创新能力较弱。
        3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3.1从传统管理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国家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性目标得以确定,也从另一方面加快了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步伐,从以往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向综合利益最大化转变。所以,企业的管理思想也要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融入其中,无论在组织管理还是生产运营、风险控制等环节都要相应改变,以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3.2突出以人为本,提高员工个体地位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人是主要的管理对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中,要不断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采取全方位、系统化的绩效管理方法,逐步增强员工的认知力和工作能力,激发员工潜在能力,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进而为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3.3增强企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带来,信息化科技已经被普遍应用到各行各业。企业管理也要注重科技化发展,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和运营的各环节,优化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同时,深度挖掘企业内部资源,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
        4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选择
        4.1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侧重于责任,并且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导向,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根据其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来评定的。在管理中自觉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价值。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重视统筹全局的发展,并且以社会责任为指导,对企业的可用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以及使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企业科学化的发展。
        4.2知识型管理模式
        知识型管理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设备,督促企业从多种途径提高知识对管理模式的提高。包括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增加员工接受新知识和国际化思想的机会;搭建完善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更新完善相关技术,实现企业对人才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完美对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4.3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将人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元素,通过增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该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增加对员工个人的关注度,满足其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使其在集体中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亲密感,激发其最大的工作热情。
        5结语
        总之,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面对当今社会环境,企业应当加大创新力度,积极使用现代化管理模式,以使企业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博.论述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商场现代化,2017(24):105-106.
        [2]宋新平,梁志强.浅谈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中国商论,2017(4):75-76.
        [3]郑智慧.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经营管理者,2016(01):129
        [4]姜云霄.浅析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34)..
        作者简介:
        徐磊(1970.08.16);性别:男;籍贯: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政工师;职务:副总经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