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用建筑中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周仁龙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周仁龙
[导读] 摘要:建筑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却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建筑体系和组织结构,管控方式较为单一,施工从业人员综合素养不符合实际施工需求,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给当前建筑领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海口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海南海口  570206
        摘要:建筑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却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建筑体系和组织结构,管控方式较为单一,施工从业人员综合素养不符合实际施工需求,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给当前建筑领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民用建筑是一项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保证民用工程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如今,国家大力重视民用建筑的质量,民用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决定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从各个方面分析了质量控制措施的意义并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
        许多民用建筑的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施工团队质量安全意识淡漠,没有系统的质量管理措施造成的,民用建筑的施工管理内容包括,对工程预算的估计,对工程进度的控制,对施工质量的约束以及对施工团队综合素质的要求等,民用建筑施工管理要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以保证民用建筑的质量为最根本的目的,既要控制生产成本又要提升建筑质量,依据科学的管理水平,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2民用建筑的施工技术
        民用建筑的施工技术影响着施工质量,施工技术的种类繁多,根据实际施工需求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是实现提升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民用建筑的施工技术主要根据民用建筑的实际施工条件选择的,下面就几个常用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2.1混凝土中用料的比例调节
        在民用建筑中,混凝土的用料比例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用料比例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得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保障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混凝土用料比例调节主要是指混凝土水泥的用量与水的用量比例调节,一般来说,二者的比例稳定在一个稳定的数值。混凝土在使用中应该保证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并且水灰比也要符合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调节一方面是依靠调节水泥的强度,另一方面试依靠调节水灰比。
        2.2建筑结构中的施工技术
        民用建筑的施工中需要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分析与构建,与实际施工条件结合后确定好施工技术。民用建筑结构中,对于上下楼层之间的结构布置上,需要分析好楼层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墙体的总体刚度、结构的抗压强度等。民用建筑在结构上一般在建筑下层多建筑柱体以支撑上层建筑,下层的建筑的柱体需注意选取的材料刚性较高。建筑结构符合建筑的主要使用功能,上层建筑与下层建筑之间通常设计转换层,以达到减小建筑楼层较高对建筑质量的影响。转换层的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转换层上部建筑的内外筒刚度以及转换层的设计高度,实际施工中如果设计的转换层高度较高,也会对整体民用建筑有影响。
        2.3后浇带的控制措施
        民用建筑的施工中,需要注意梁与板之间的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选取需要符合工学设计原理,使得后浇带的宽度适合整体建筑需求。后浇带的位置一般选取在较易形成变形的梁板之间,且在反弯处设置使得受力符合要求,控制弯力与剪力的大小。后浇带的宽度选取上,一般在一千毫米以下而不小于七百毫米。


        3民用建筑质量控制措施
        3.1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进行中,要积极构建完善合理的质量监管机制,明确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包含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划分相应的权责范围,确保定岗到责、定岗到人,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落实到位,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标准和规范开展生产作业活动。同时还要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明确各个部门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监督的定位,在不断加强各部门友好协作的同时,还要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整改解决。如某施工单位设立专门采购部,由其负责全面的采购工作,同时其他各个部门尤其是仓库管理部门都可以作为监督,提供相应的举报信息,减少采购环节有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3.2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施工单位要能够不断引进先进科学的生产技术手段和工艺技术,支持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更好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在施工技术更新和改进方面,要注重从节约原材料、使用绿色环保无污染材料、节约劳动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入手。同时还要注重结合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情况,积极引进一些更高效率的生产机械设备,支持施工建设活动。
        3.3强化对民用建筑施工周围环境的保护工作
        因为民用建筑施工场地一般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因此强化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工作不仅是保障施工的质量和进程,还是保障周围环境居民的生活健康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可从6个方面强化保护工作:1.施工中产生的垃圾应规范其回收流程,避免排放到周边环境影响居民生活,并有效保护周围环境不被污染。2.开工时间应避开人们休息时间,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噪音污染。3.注意施工粉尘降尘工作,减少施工粉尘污染。4.应全面了解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交通、网络线路、通信设备、供电设备等,确保施工不会对周围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影响。5.若周围环境存在历史文化产物,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避免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失。6.施工灯具应采用节能灯具,且在夜晚减少不必要灯具的使用,避免强光对附近居民休息造成影响。
        3.4建设高水平施工团队
        为保障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总体建设质量,每个施工单位都应有自身高水平的专业化施工团队。施工单位首先要注重不断引进高水平施工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给优秀员工提供更多培训和进修方面的学习机会;其次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从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施工技能以及安全责任意识等方面入手开展培训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高水平的施工团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工程质量。
        3.5合理选择民用建筑材料
        在建筑施工中,材料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主要方面。在材料采购前,应依据施工实际需求和工地库存情况进行采购方案制定,同时在采购时需严格评估材料的质量,确保购买回来材料可正常投入使用,避免造成材料浪费。除此之外,采购人员需掌握市场上材料发展动向,多关注绿色环保材料方面,将可靠性强的绿色环保材料应用到施工中,如新型隔热材料、新型保温墙体材料等,尽可能的引入新型绿色环保的材料,如,在混凝土砌块方面可选用通过循环利用建筑废渣铸成的砌块。与此同时,材料管理人员好虚对领料制度进行完善,重点监督关键环节的材料领用,同时关注材料的循环利用过程,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和废料应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对其进行循环利用,使得资源浪费情况得到减少。
        结语
        民用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总体上需要从民用建筑的设计出发,综合施工期间的实际情况调节,使得民用建筑的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旭.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国新技术新产品,364(06):100-101.
        [2]乔世杰.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09):127.
        [3]吴军,黄观阳,秦烁晓.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和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5):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