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期期   作者:韩笑
[导读]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组(31例):使用常规护理模式;预见组(31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护理效果。结果:预见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预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常规组的25.81%。以上结果均呈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中的应用突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预见性护理
       
        颅内血管破裂是引发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出血会表现出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且病情发展迅速[1],若不及时救治,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鉴于此,为脑出血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并搭配优质的护理干预,将会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中使用了预见性护理模式,效果突出,今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排除精神疾病、颅脑肿瘤、意识模糊、凝血功能障碍。计算机随机将6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31例。常规组男18例,女13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57.5±4.2)岁。预见组男17例,女14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57.6±4.3)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病情监测等。
        预见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使用预见性护理:
        (1)生命体征预见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情况定时记录;若发现异常,如血压上升、脉搏减慢、呕吐等,即刻通知医师,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冰袋冷敷高体温患者;定时观察患者意识与瞳孔,30min/次,评定意识障碍状况,掌握瞳孔大小。
        (2)呼吸道预见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间隔2h,为患者翻身、拍背1次,保证其呼吸顺畅,防止肺部感染;针对分泌物潴留、缺氧严重的患者,立即切开气管,予以机械通气;针对气管切开患者,行感染预防护理,加强清洁及消毒套管;针对痰液过度浓稠患者,行雾化吸入,将痰液稀释,并实施吸痰,帮助患者锻炼呼吸肌功能。
        (3)消化道预见护理:加强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类食物,控制钠盐、脂肪的摄入;针对昏迷患者,定时回抽检查胃液,并予以肠内营养;针对自主进食无障碍患者,予以流食或半流食,并嘱咐其禁食刺激、辛辣性食物;合理安排患者饮水量,防止便秘的发生。
        (4)泌尿系统预见护理:为减少导尿管感染,可在患者日益恢复时,指导其自主排尿;导尿谨遵无菌理念,尿袋位置低于病床10cm,确保畅通引流;针对需要搬运的患者,搬运前,尿管夹闭,搬运后,尿管打开,避免引流管夹闭的现象出现;针对小便失禁患者,聚维酮每天对尿道口进行擦洗;患者排尿时间以膀胱充盈情况为依据,自主排尿训练要定期开展。
        (5)皮肤预见护理:每日擦浴患者皮肤,帮助患者翻身的同时,保证其衣物、床单干净整洁;针对骨突出部位,予以气垫床保护。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评分评定患者生活质量,评定条目总计6项:日常生活、健康、活动、总体精神、近期支持、生活质量总指数[2]。前5项分值0-2分,生活质量总指数即前5项综合评分,分值0-1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压疮、便秘、尿路感染、肺部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分别以t、2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预见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1.
表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25.81%(8/31),其中压疮2例,便秘3例,尿路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
        预见组:并发症发生率6.45%(2/31),其中压疮1例,便秘1例,尿路感染0例,肺部感染0例。
        预见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2=4.292,P=0.038)。
3讨论
        预见性护理具有风险预防效果,是针对疾病特点制定、可以促进患者恢复、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模式,多用于急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中[3]。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治疗期间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所以,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此,是比较合适的。
        预见性护理促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并进行充分评估,以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后,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进而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预见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可见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中的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突出,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雷丽君.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129-131.
        [2]王静.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1):26-27.
        [3]朱玉红.探讨优质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7):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