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状态,提升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内科;神经功能
临床上,脑卒中为多发且高发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该病近几年的发病率逐渐攀升,同时日渐趋向于年轻化,严重影响并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脑卒中在医学水平不断提升下,其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是其后遗症及神经功能缺损对其生活质量仍然存在不良影响。康复护理是一门可促进脑卒中康复的护理学科,效果良好。所以,本研究观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护理中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室60例脑卒中患者(样本采集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4.35±2.57)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98±2.7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如肢体功能训练、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康复护理,包括:①肢体训练。稳定患者病情后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如卧床时帮助其摆放良肢位,同时被动活动,如踝、膝、肘、肩关节的屈曲、外展等,后过渡至主动训练。在其可下床后,协助其站立并慢走,后进行上下楼梯,使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②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待患者能自由活动后帮助其自主洗漱,并训练其如厕,使其生活自理能力提升。③吞咽和语言功能训练。脑卒中患者其咽部肌肉和舌肌会存在一定障碍,通过小学字母表对其发声进行训练,通过图片对其认知功能进行强化。教会其进行伸舌和鼓腮运动,3~5min/次,每天3~6次。同时通过空口咀嚼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1]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②日常生活能力:根据生活能力评分量表(Barthel)[2]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8.0分析数据,计量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提升(P<0.05)。但观察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x±s),分]
3 讨论
脑卒中特点是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发病率高等,同癌症和冠心病同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现阶段,临床对于研究脑卒中日渐深入且医学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大大降低了脑卒中的病死率;然而脑卒中患者会存在一定的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
在治疗脑卒中患者中,既要预防并发症、维持生命功能,也要采取积极的方法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是现阶段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不可或缺的护理方式。康复护理是以基础护理为基础,采用社会、教育、医学等措施来锻炼患者的肢体,尽可能改善其残疾程度,提升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进而重新回归社会[3]。本研究结果为,观察组各评分优于对照组,表示实施康复护理可使患者神经功能快速恢复,提升生活能力。
总而言之,康复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护理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洁.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8):110,112.
[2]王芹.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4):122.
[3]王艳.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2):1735-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