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景观园林工程的发展,园林植物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海绵设施实现其功能的关键。在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生态环境需求日益提高,于是我们就需要在建设居民环境时,研究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景观园林工程,结合不同装置与各类植物投入人力、物力资源,创造出符合新时代居住环境要求的景观园林,从而实现景观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景观园林工程;设计原则;有效应用途径
前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也随之产生,这种理念下的景观园林工程具有节能的特点,能够促进城市的生态协调发展,将景观园林与海绵理念结合是面向未来的新型景观。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园林工程不仅仅是雨洪设施的景观化处理,更是对城市园林生态体系的重审和升级。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意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发生雨水等洪灾时,能够适应其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国际上,海绵城市也被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即能实现释放蓄存的水并再次利用,还能在下雨时做到收集与吸收,实现了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为城市排水系统平稳有序地运行提供了帮助。
2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
2.1统筹规划及前瞻性原则
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需要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规划、建筑、景观、绿建、海绵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在统筹规划工作中,需要对城市的各个部分进行布局设计和区域划分,将不同的部门所负责的任务明确,避免对城市居民造成影响。同时为适应低开发、低投入原则需对城市未来的景观形态有前瞻性思考,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
2.2因地制宜原则
在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不能仅通过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规划,而应结合不同的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中的地质和气候等特点,合理的进行设计,使工程具有可行性和落地性,能够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
2.3生态优先原则
海绵城市设计应在保证城市排水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系统中雨水最大程度的利用与储存,可将人工干预与自然系统相结合,以此来促进生态保护与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并不是将原有城市排水系统推翻,而是通过人工手段对原有系统进行生态化的修复和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设计需要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开展,使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加强海绵城市的效果。
2.4安全性原则
在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海绵城市的建设应结合安全性理念进行设计,确保设计质量,不能由于利益而降低质量,导致排水系统的效果难以实现。
3在景观园林工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有效途径
3.1加强渗透式路面建设
首先,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在中心路段要加强渗水路面铺设,尤其是像广场及人行道,等人流较为密集的景观区域,要侧重于渗水路面的铺设,和城市地下蓄水管网排水设施建设,增强路面排水功能。防止因雨水过大导致路面积水严重,阻碍人们正常生活、出行。其次,在选择渗水路面施工材料时,施工单位要加强筛选与质量检验力度。
3.2创建生态停车场
景观园林建设中,创建生态停车场,可以为人们在观赏景观园林过程中管理交通工具。硬质铺装方面,停车场多用植草砖,面层结合层运用透水的细沙石和碎石,连接排水管接蓄水池,保证正常的排水蓄水。部分沥青路面采用透水性很强的透水混凝土,透水渗水的同时,减轻混凝土夏季散热问题,从而减少城市温室气候。在相邻停车位间距设置小型绿化带,引进美观性较强的净化空气的植被,不仅起到环保隔离的作用,同时增强了生态停车位的美观感受。
3.3打造大型下凹绿地
城市绿地凸起,不能滞留雨水径流,暴雨时雨水会汇聚冲刷到公园道路。城市缺乏大面积雨水滞留空间,大型公园绿地没有产生积极作用。公园绿地普通土壤下渗速度偏低,汇集的雨水不能有效下渗。经过改造后,大型下凹绿地能收集周围地表的径流,降低雨洪时因内涝产生的损失,并且下凹绿地下的储水模块能存储雨水并回用。
3.4城市广场的雨水利用
城市广场的主要作用为居民休闲活动场所,受场地地基条件不良和资金短缺的限制,所以就没有专门的设置雨水的储存装置以及设备。不过,由于园区的特殊设计,使得雨水的利用率也非常高,雨水经过水生植物进行初级的净化,然后就可以用于景观水池和生态水沟用水,另外,还可使用于绿化管护中的浇灌,不但能够为广场的生态平衡作出贡献,还可以省去很大一部分后期的绿化维护费用。
3.5建设生物滞留带
生物滞留带具体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净化和调蓄雨水的绿地。施工时,应在混凝道路南侧设置1.5米宽的生物滞留带。雨水流入滞留后经过净化和渗透,从底部排水管排出到沉淀池中。生物滞留带通常由种植土壤、透水土工布、砂层以及砾石层组成。
3.6打造传统住宅区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传统住宅小区植物单一,地形过于平整,未形成良好的景观视觉,不利于雨水渗透与滞留。同时,不透水路牙阻挡了雨水排入公共绿地,极易造成内涝现象,使雨水滞留在路面。通过改造后,雨水可通过土壤、细沙、植物以及卵石四个过滤层进行下渗与净化,实现了雨水花园有效收集宅间和道路雨水。
3.7打造屋顶花园
屋顶雨水花园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常常被称为绿色屋顶或屋顶绿化等。将花园设计在屋顶既能减少径流污染负荷,还能减少屋面的径流总量。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于建筑物顶层荷载,所以大大增加了屋顶雨水花园种植景观种植的基质深度及建设的复杂性。通常屋顶花园种植基质≥0.6米时,称为花园式屋顶雨水花园;当深度大于1.5米时,称为单式屋顶雨水花园。
3.8透水铺装
在园林绿地透水铺装的设计时,应注意满足以下关键要素。首先,若应用透水铺装会影响到城市道路路基的抗压强度以及稳定性,则应考虑应用半透水铺装路面;其次,在透水路面的渗透能力不足时,则应在透水基层内设置相应的排水管,以增强路面的排水能力;另外,若透水铺装结构位于地下室的顶板位置时应加设排水层,并注意覆土厚度应满足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海绵城市下的景观园林的研究设计到历史、政治、经济、环境、艺术等多方面因素,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对全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意义深远。在景观园林设计中需综合考虑城市排水系统、景观环境、施工工艺、综合造价等多方面因素,提升城市海绵系统的水平,把景观的传统的美观价值拓展为集美观性和社会性为一体的复合性价值。愿本研究能为景观园林的长远发展贡献一点微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丽江.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197-199.
[2]蒙浩捷.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际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226.
[3]王海燕.海绵城市建设中景观园林设计注意事项[J].中国花卉园艺,2016(14):56-57.
[4]邱睿.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关键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6(12):211-212.
[5]朱四琛,沈浩,任梦娇,等.海绵城市构建技术的研究进展[J].西南给排水,2017(6):14-17.
[6]杨阳,周建华.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7,33(10):93-95.
[7]邬爱丽.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0):26-27.